田沁花
- 作品数:23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树轮记录的祁连山南-北侧过去约300年干旱对比研究
- 2024年
- 我国西北降雨少、变率大、干旱频率高、灾害事件频发,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后果。随着全球变暖,深入理解不同气候背景下区域干旱差异的长时间尺度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区域气候风险。本研究选取祁连山南、北侧5条对降水变化敏感的树轮宽度序列,依据轮宽指数划分干旱强度等级,统计干旱年份及数量,建立极端干旱年分布图表,探讨过去约300年(1701~2005年)祁连山南、北侧极端干旱事件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显示,1714年为整个研究区的干旱年;1706年、1721年、1727年、1824年和1960年为4个样点记录的极端干旱年,反映了祁连山大尺度上一致的极端干旱事件,显然18世纪祁连山区整体干旱;但过去3个世纪(1701~2005年),南、北两侧极端干旱事件在年际、年代际变化上又存在区域差异:南侧干旱期集中于18~19世纪,表现为干-干-湿,与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北地区的干-湿转型极为吻合,而北侧干旱期集中于18世纪和20世纪,表现为干-湿-干的变化趋势,20世纪20~30年代及90年代多次出现极端干旱记录。在10年尺度上,南侧高频干旱期为1761~1770年,北侧为1711~1720年、1721~1730年和1921~1930年,北侧干旱期略频发;在30年尺度上,南侧高频干旱期为1701~1730年和1761~1790年,北侧高频干旱期为1701~1730年和1911~1940年,其中1701~1730年为南、北一致干旱期。极端干旱事件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的时序叠加分析初步揭示了ENSO事件对祁连山区域极端干旱的可能影响,但两者对区域干旱的影响机理仍需更多研究验证。
- 田沁花张同文张同文张永唐飞
- 公元241~1912年中国河西走廊地区年际干湿变化与游牧战争的关系
- 2024年
- 长期以来,气候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科学和社会问题.在本研究中,探讨了公元241年以来中国河西走廊地区气候与战争爆发的可能关联.基于河西走廊地区树轮资料以及历史时期游牧战争数据,利用时序叠加分析方法,我们发现河西走廊地区年际干湿变化与游牧民族发动的战争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是这种关系是动态的,并与该地区的政权格局有关.在河西走廊存在多个地方政权统治的时期,战争往往随着干旱的气候条件而发生,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时期的异常干旱加剧了对资源和土地的争夺.相反,在统一王朝管理时期,气候湿润时更容易发生战争,因为牧场的扩大和资源的积累有助于游牧民族的对外征服.这些发现凸显了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在更多地区建立覆盖范围更广、分布更均匀且连续的高分辨率历史温湿数据集.此外,对于具有独特特征的区域,需要收集更多的历史战争数据,进行分类讨论研究.
- 唐飞史志林田沁花杜小刚张永
- 关键词:战争树轮游牧民族
- 万仙山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以万仙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样本,建立了油松树木年轮宽度序列的标准年表(STD).与附近气象因子的相关结果表明:与当年6月平均温度呈较为显著的负相关,与前一年的9月和当年的5月以及春季(3-5...
- 彭剑峰杨爱荣田沁花
- 关键词:油松气候响应
- 文献传递
- 秦岭树木年轮记录的气候变化及驱动机制初探
-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在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上具有南北分界的重要意义。其东部华山和伏牛山地是东亚季风盛行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中国中东部地...
- 田沁花
- 关键词:树轮宽度温度重建气候变化
- 秦岭地区多点树轮序列记录的春末夏初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海温关系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秦岭中、东部5个样点树轮资料的区域主成分年表,其中第一主成分PC1年表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8.37%,能够较好地代表秦岭中东部地区年轮变化的共同特征。对5个站点观测气温平均值和PC1反映的区域尺度气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与秦岭-黄淮地区5~7月温度场存在大范围一致相关区,相关系数r高于0.5(p<0.01)。表明PC1年表可以反映大区域尺度上过去122年(1885~2006年)春末夏初(5~7月)气温的总体特征。在公共时段内(1951~2006年)PC1和观测资料与北半球海温场的分析显示,两者均与热带西太平洋和30°~50°N附近我国近海至日本暖流区呈显著相关,且与大西洋西印度群岛东部海域呈现一定程度的遥相关,相关型表明当3个相关区海温偏高时,PC1指数偏低,研究区气温偏高;与热带西太平洋的相关区域延伸至西太平洋暖池,反映研究区气温变化与暖池区海温异常也有较密切的联系。在更长时间尺度上对PC1指示的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海表温的分期研究(1885~1950年和1885~2006年)发现,两个阶段PC1指数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均显著相关,但与1951~2006相比,后两个阶段与我国近海、日本暖流区和大西洋海域海表温之间的关系减弱,表明热带西太平洋SST对研究区5~7月气温的影响较为稳定,但其他海域SST与研究区气温的遥相关关系存在年代差异。
- 田沁花周秀骥刘禹赵平
- 关键词:气温变化表层海水温度
- 末次间冰期以来北大西洋深层海温与青藏高原气温的千年尺度位相关系及其演变
- 2014年
- 采用代用资料研究了北大西洋深层海温和青藏高原气温自末次间冰期以来在千年尺度上的位相关系及其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和小波交叉谱分析表明,自末次间冰期以来二者同位相和反位相关系交替出现,同位相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反位相的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二者同位相和反位相关系的转换在间冰期比在冰期频繁,北大西洋深层海温与青藏高原气温的位相关系大体被北大西洋气温(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与青藏高原气温所验证.此外,北大西洋海表温度可能是北大西洋深层海温在千年尺度上影响青藏高原气温的一个重要因子.
- 肖栋赵平王跃田沁花周秀骥
- 关键词:温盐环流
- 基于模态逼近的EOF重构算法重建公元1250年以来北半球地表气温空间格局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气候场重建数据在揭示气候动力机制以及与数值模式模拟相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它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关于空间格局重建方法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气候场重建方法,即模态逼近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该方法利用代用资料与器测资料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协调性,采用模态逐次逼近,从而实现对过去无器测资料覆盖的气候场的重建.基于该方法,本文利用549个树轮序列重建了北半球(22.5°N以北)公元1250年以来的地表气温空间场.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多组验证试验,结果均表明该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再现器测数据的年代际尺度变率特征.最终重建结果表明,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该方法重建出的北半球小冰期(1400~1700年)平均气候状态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基于多组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在该时段的模拟结果更为接近.另外,为体现重建结果对外强迫的响应特征,本文比较了在不同强度(强、中等、弱)典型火山年的空间格局差异,发现高纬度地区对火山外强迫相比于中低纬地区更加敏感,这与已有的基于数值模式模拟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综合以上讨论,证明了该方法在气候场重建方面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
- 邢佩陈欣田沁花罗勇赵宗慈黄建斌
- 关键词:北半球EOF小冰期
- 祁连山中部近500年来降水重建序列分析
- 利用祁连山中部地区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年轮宽度资料,重建了该地区公元1480年以来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年降水量。重建显示过去5个世纪大致可分为四次主要的干、湿期:16世纪偏湿,17世纪干...
- 田沁花周秀骥勾晓华赵平范泽鑫
- 关键词:树轮宽度降水重建经验模态分解
- 祁连山中部近500年来降水序列多尺度变化分析
- 利用祁连山中部地区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年轮宽度资料,重建了该地区公元1480 年以来上年8 月至当年7 月的年降水量。重建显示过去5 个世纪大致可分为四次主要的干、湿期:16 世纪偏湿,...
- 田沁花周秀骥勾晓华赵平范泽鑫
- 关键词:树轮宽度降水重建经验模态分解
- 文献传递
- 祁连山中部近500年来降水序列多尺度变化分析
- 利用祁连山中部地区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年轮宽度资料,重建了该地区公元1480年以来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年降水量。重建显示过去5个世纪大致可分为四次主要的干、湿期:16世纪偏湿,17世纪干...
- 田沁花周秀骥勾晓华赵平范泽鑫
- 关键词:树轮宽度降水重建经验模态分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