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炼厂气中氢气通过PSA和膜分离利用的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介绍了炼厂气中氢气资源的合理利用。针对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承担的50 dam^3/h装置原料中含氢气体如何更合理利用进行了比较。方案一是直接采用膜分离工艺把50%氢气从干气中先分离出来,再把剩下的气体作为制氢的原料;方案二是把含氢干气直接作为制氢原料,原料中的氢气从制氢的PSA单元一起分离出来。结果表明:方案二流程短,投资省,操作费用低,管理更方便,对有这种资源的炼油厂干气中氢气的利用提供了参考的选择。
- 田小玲
- 关键词:氢气变压吸附膜分离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方法,是将来自辐射室温度1050~1150℃的烟气依次分别与温度为480~520℃的换热介质、450~490℃换热介质、280~320℃物料换热、高温空气、250~320物料和低温空气换热,烟...
- 赵建炜田小玲刘书朋
- 制氢原料中杂质对制氢装置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水蒸气转化制氢,硫是最常见的转化催化剂毒物,因此在进入转化反应之前加ZnO脱硫的效果直接影响制氢装置的正常生产。分析了原料中杂质对脱硫的影响,其中O_2,CO_2,CO等杂质在加氢过程中生成水,从而影响ZnO的脱H_2S的平衡吸收反应,从而对加氢脱硫效果产生影响;氨则破坏加氢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使其有机硫无法转化为无机硫;而铁锈则是生成的金属硫化物,带入转化部分,在转化的条件下还原成硫化氢,使转化催化剂发生硫中毒。实际生产证明,原料加氢脱硫效果好,下游预转化和转化催化剂的活性高,就能保证制氢装置长周期运行,所以应做好炼油厂制氢原料的选择,避免带入以上杂质。
- 田小玲
- 关键词:加氢预转化制氢
- 制氢装置脱盐水温度的设计问题
- 2010年
- 介绍了制氢装置利用自身大量低温余热自行除氧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除氧前脱盐水的预热温度的可行性。理论分析证明,提高脱盐水进入除氧器的温度是可行的,节能降耗十分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 田小玲
- 关键词:制氢装置道尔顿定律脱盐水除氧
- 制氢装置转化炉炉管花斑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6
- 2012年
- 2010年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制氢装置四开三停,并且一直处于较低加工负荷下运行(30%左右)。作为装置核心的转化系统,受到较大的影响,转化催化剂出现大面积局部结炭,表观现象是炉管顶部到中部出现大面积"花斑",并且个别炉管已出现了"红管"现象。针对此情况对原料气性质及装置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炉管花斑可能带来的影响:造成炉管堵塞,气流无法畅通;产生整根炉管高温或超温,长时间运行,炉管会发生高温蠕变;热膨胀不均匀,局部应力过大,使材质原有小缺陷发展为超标缺陷,导致炉管破裂。分析认定负荷率偏低(30%)、原料气硫含量超标(高达1 000μg/g)、火嘴调节不当是主要原因。针对"花斑"及"红管",提出了优化原料、调整转化炉参数、引入焦化干气等处理措施,转化炉的运行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炉管"花斑"及"红管"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抑制,没有扩大趋势,确保了充足氢源和用氢装置的稳定运行。
- 田喜磊唐成田小玲
- 关键词:制氢装置转化炉炉管花斑
- 一种制氢装置原料预热的工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氢装置原料预热的工艺。其步骤是:制氢原料先与中变气换热,再与过热中压蒸汽换热,预热到350~380℃后进行加氢脱硫反应,降温后的过热中压蒸汽与加氢脱硫后的制氢原料混合作为制氢装置的原料。使用本发明工艺不...
- 田小玲刘书朋李志禹顾炯炯郭剑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