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会
- 作品数:29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肥大细胞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及大鼠肥大细胞蛋白酶1(RMCP1)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心肌梗死组和曲尼司特组(400mg·kg-1·d-1),共28d。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于第4周末,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用RTPCR检测RMCP1基因的表达,用氯胺T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心肌梗死组心肌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71±26)个/mm2〕、RMCP1基因表达〔RMCP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079±019〕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5687±1356)μg/g心肌〕均较假手术组〔(29±21)个/mm2,043±012,(3385±883)μg/g心肌〕明显升高(均为P<001)。在曲尼司特组RMCP1基因的表达(058±014)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4429±873)μg/g心肌〕均较心肌梗死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肥大细胞数量〔(51±24)个/mm2〕虽较心肌梗死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结论肥大细胞及RMCP1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袁国会杨钧国米少华任法鑫桂乐杜戎
- 关键词:心肌梗死肥大细胞心肌纤维化羟脯氨酸曲尼司特周末
- 曲尼司特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 2005年
- 曲尼司特是一种过敏递质阻滞剂,化学名为N-(3',4'-二甲氧基肉桂酰) 氨茴酸.口服2~3 h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为8.6 h,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3%.它最初主要应用于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后来发现其亦具有抗Ⅱ、Ⅲ、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并能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近来,文献报道它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上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袁国会杨钧国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曲尼司特氨茴酸
-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 张京波尹作民刘晓芳黄建英刘绍妍宇仁超袁国会
- 关键词:桡动脉血管成形术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 曲尼司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的研究。方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分为AMI组、曲尼司特组,另取假手术大鼠12只作为对照组。于第4周末处死大鼠,用氯胺T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用RT-PCR检测大鼠心肌TGF-β1 mRNA(TGF-β1/GAPDH),用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测定TGF-β1蛋白水平(TGF-β1/β-actin)。结果AMI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曲尼司特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 m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均较心肌梗死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曲尼司特能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袁国会张颖刘少荣米少华孙晓健
- 关键词:曲尼司特转化生长因子-Β1心肌梗死
- 曲尼司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纤维化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 冠状动脉制成AMI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AMI组(8只)、曲尼司特组(7只)和苯那普利组(6只)。于 第4周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用氯胺T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动脉插管测定大鼠 左室心功能。结果:与AMI组比较,曲尼司特不能降低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但能减少非梗死区心肌羟 脯氨酸含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升高±dp/dt。结论:曲尼司特可减轻AMI后左室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功能。
- 袁国会杨钧国张守焰刘宇宏李伟
- 关键词:心肌梗死曲尼司特胶原心功能
- 先天性长QT综合征KCNQ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 2004年
- 目的 在原核表达载体pSP6 4 KCNQ1的基础上 ,构建KCNQ1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先将pSP6 4 KC NQ1通过限制性酶切得到KCNQ1cDNA ,将后者克隆入 pEGFP N1中 ,构建中间过渡载体 pEGFP KCNQ1;将pEGFP KCNQ1和 pIRES EGFP分别用NheⅠ和EcoRⅠ双酶切 ,把KCNQ1cDNA克隆到 pIRES EGFP ,即构建了pIRES EGFP KCNQ1。然后利用Effectene转染试剂介导将pIRES EGFP KCNQ1转染HEK2 93细胞。 结果 在原核表达载体 pSP6 4 KCNQ1的基础上 ,获得了KCNQ1的真核表达载体 pIRES EGFP KCNQ1,并使其在HEK 2 93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 该法可成功构建、表达KCNQ1的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伟杨钧国任法鑫杜戎袁国会桂乐王擎
- 关键词:KCNQ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IRES先天性长QT综合征HEK293细胞限制性酶切
- 充血性心力衰竭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 ,及其与CHF关系。 方法 :CHF患者 4 5例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 17例 ,根据NY HA分级将CHF患者分成Ⅱ、Ⅲ、Ⅳ级 3组 ;根据体重分成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 1β、TNF α ,用比色法测定NO。 结果 :CHF组血清IL 6、IL 1β、TNF α和N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IL 6、NO在心功能Ⅱ、Ⅲ、Ⅳ级时均显著升高 ,TNF α在Ⅲ、Ⅳ级时显著升高 ,而IL 1β在Ⅳ级时才显著升高。不同病因的CH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恶病质组及非恶病质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NF α与IL 6呈正相关 (r =0 .5 82 9,P <0 .0 1)。结论 :血清IL 6、IL 1β、TNF α、NO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 ;IL 6、IL 1β、TNF
- 袁国会王丕荣李琮辉杨钧国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
-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 孙晓健张传焕刘少荣刘文波陶志刚袁国会仲琳侯晓菲
- 本研究第一次证实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与汉族人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存在相关性,第一次证实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对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疗效存在一定影响,表现为无C等位基因高血压病患者对AT...
- 关键词:
- 关键词: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的变化及缬沙坦对其影响
- 陶志刚孙少俐王洪敏袁国会牟晓东初红霞
- 本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存在心肌胶原代谢活跃、心肌纤维化的倾向,且在心肌肥厚之前就已发生。PCⅢ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的一项早期敏感指标。左室舒张功能的降低与心肌纤维化有关。循环中的AngⅡ可能不是直接引起高血...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血压
- 钩藤碱对human ether-a-go-go相关基因通道的抑制作用(英文)被引量:7
- 2005年
- 将human ether-a-go-go相关基因(HERG)cRNA注射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观察钩藤碱对 表达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1)钩藤碱抑制HERG通道的表达是浓度依赖性的,IC50为(773.4±42.5)μmol/L。(2)钩藤碱抑 制HERG通道的表达是电压依赖性的,最大抑制率在-20 mV,为15%。上述结果提示,钩藤碱抑制HERG编码的钾通道, 导致心室复极时间延长,揭示了与钩藤碱相关的心肌钾通道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桂乐李之望杜戎袁国会李伟任法鑫李婧杨钧国
- 关键词:HUMAN钩藤碱卵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