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首楠
- 作品数:26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神经分化情况,以期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提供治疗方案。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乳鼠BMSCs,观察BMSCs的增殖情况并进行鉴定;制备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以其诱导BMSCs,观察BMSCs的神经分化情况,并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体外培养获得了较纯的BMSCs;在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的环境中,诱导后72h,BMSCs胞体收缩成锥形或球形,细胞突起变细、变长,呈神经细胞的典型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部分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和Thy1.1阳性反应。结论乳鼠视网膜细胞条件分化液可诱导BMSCs分化成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 王海燕苏冠方徐春玲齐首楠陈玉丙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大鼠视网膜干细胞的有效性。方法:机械分离出生10d大鼠睫状体组织,剪成细小组织块,置入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及1×B27添加剂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取大鼠胚胎脑组织,应用常规机械-酶消化法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应用含100mL/L的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促进其分化以确定其神经干细胞特性。结果:原代培养48h后在组织块边缘开始出现细胞团,折光性强,呈球形或者桑葚状悬浮生长。培养4~5d后,悬浮生长的细胞团数量增多,出现较大的细胞团,原代培养7d后传代,传代后细胞能重新形成细胞团。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可检测到细胞内nestin阳性表达,且视网膜干细胞可在以血清为诱导条件下变为贴壁生长,并分化出具有神经细胞形态的细胞。其形态、增殖及可分化特性与作为阳性对照的神经干细胞相似。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对细胞损伤小,操作简便,可成功对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
- 齐首楠苏冠方王晨光王淑荣穆毓
- 关键词:组织块培养法视网膜干细胞
-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综合治疗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RN)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及玻璃体手术)的15例ARN患者(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药物及激光治疗后5眼病情稳定,余12眼发生视网膜脱离,其中10眼进行玻璃体手术,术后8眼视网膜复位。综合治疗后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终47.0%的患眼保持了0.1以上的有用视力。结论:根据病情不同,及时的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挽救视功能。
- 齐首楠刘早霞王晨光
- 关键词:急性视网膜坏死玻璃体手术
- 振荡法分离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提取总RNA的效果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振荡法分离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并进行总RNA提取的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应用机械法对4只小鼠眼制作眼杯.去除视网膜后应用RNA保护试剂及振荡的方法对小鼠RPE进行分离,将应用振荡法分离后的眼杯铺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分离后RPE细胞残留情况;收集分离的细胞,提取总RNA。同时分别应用自发分离法、酶法、眼杯法各对4只小鼠眼RPE进行分离,提取总RNA,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RPE细胞总RNA量,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RPE细胞中RPE65、vWF及COL6A1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采用4种方法进行RPE分离得到的总RNA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8,P〈0.01),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应用振荡法可以使RPE细胞与脉络膜完全分离,得到的总RNA量为(234.47±49.13)ng,与自发分离法及酶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眼杯法(P〈0.05)。4种方法得到的RPE65的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53,P〈0.01),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振荡法RPE65的mRNA表达量与自发分离法相当(P〉0.05),低于酶法(P〈0.01),但要高于眼杯法(P〈0.01)。体现脉络膜细胞污染程度的标志物vWF及COL6A1mRNA相对表达量,4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32、90.498,P〈0.01)。振荡法vwFmRNA表达水平低于自发分离法(P〈0.05),与酶法相似(P〉0.05),远低于眼杯法(P〈0.01);COL6AlmRNA表达水平与自发分离法及酶法相似(P〉0.05),远低于眼杯法(P〈0.01)。结论应用振荡法可有效分离小鼠RPE细胞,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脉络膜的污染.经总RNA提取后可得到较多的总RNA量及较好的质量,此方法方便快捷、稳定性较好,适合小样本量的RPE细胞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 齐首楠王晨光赵亮亮苏冠方程岩田蕊杨欣悦王丽丽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离小鼠RNA提取
- 大鼠视网膜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特点比较
- 2011年
- 目的 通过对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特点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视网膜于细胞自我更新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方法 实验研究.分离出生10 d大鼠睫状体区组织及新生大鼠脑组织,分别应用酶消化法将两种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放入含有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及1×B27添加剂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并比较视网膜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特点.分别取第2代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及细胞分裂增殖标志物5-溴脱氧尿核苷(BrdU)的表达.同时,应用含50 ml/L的胎牛血清及1×N2添加剂的培养基促进其分化,观察两种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特点:分别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分化后的细胞nestin、神经无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进行检测,并应用卡方检验对两种干细胞分化后的NSE及GFAP阳性细胞数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原代培养48 h后均可见小的球状细胞团悬浮生长,折光性强.原代培养约7 d后传代,传代后细胞能重新形成球状细胞团,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均可检测到细胞内nestin及BrdU的阳性表达,视网膜干细胞体外增殖的能力较神经干细胞弱.两种细胞均可在血清诱导条件下转变为贴壁生长,并分化出具有神经细胞形态的细胞.诱导第7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出两种干细胞表达nestin阳性细胞数比例分别为(9.5±3.5)%及(9.1±0.7)%.视网膜干细胞分化后NSE及GFAP的阳性细胞数比例分别为(11.2±2.8)%及(18.9+2.1)%,低于神经干细胞分化后两种标志物阳性细胞数比例[(34.1±63)%及(41.9±3.3)%],NSE、GFAP在两组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23,P<0.05;x2=74.36,P<0.05).结论 来
- 王晨光刘早霞齐首楠王淑荣苏冠方
-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WISTAR
- 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时应用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并接受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复发的12例(12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光导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后网膜复位11只眼(91.7%),其中8只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网膜保持复位。术眼均保持了一定视力,其中4只眼(33.3%)视力在0.1以上。结论对于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范围局限、前部PVR轻微、裂孔较明确、多位于赤道前、下方裂孔、伴有孔缘局部网膜僵硬的上方裂孔的患者,采用光导直视下行裂孔冷冻、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齐首楠刘早霞王晨光苏冠方
- 关键词:巩膜扣带术视网膜脱离硅油眼
- 视网膜光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视网膜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组织,具有独特的结构及适应性,在所有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细胞中保持动态平衡对于维持视力至关重要。视网膜可能会暴露在各种环境损伤中,如光诱导的损伤,在进化过程中,视网膜细胞对各种损伤产生了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共同恢复了细胞的动态平衡,并增加了组织对进一步损伤的抵抗力。然而过度光照则会导致视网膜组织内光感受器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包括线粒体内活性氧(ROS)和Ca2+浓度增加、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和炎症等,从而导致视网膜发生不可逆损伤。本文将对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为未来防治视网膜光损伤提供研究方向。
- 杨硕王晨光齐首楠
- 关键词:视网膜光损伤氧化应激凋亡炎症
- Fas介导的凋亡途径在视网膜光损伤中的作用
- 王晨光齐首楠程岩赵亮亮刘早霞苏冠方
- 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蛋白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后蛋白的表达及细胞生长、分化情况。方法应用机械-酶消化法将出生10d大鼠的睫状体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并应用含20μg/L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1×B27添加剂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取第2代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及细胞分裂增殖标志物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的表达。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质粒pGCsilencerTM U6/Neo/GFP转染到RSCs内,转染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转染后应用G418筛选,一周后对转染后的细胞应用含50ml/L的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于分化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检测。结果原代细胞培养2d后在培养基内可以观察到悬浮的折光性强的小细胞团,4-5d后细胞团数量增多且体积变大,7-9d后细胞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检测到细胞表达神经标志物nestin及增殖标志BrdU,基因转染1d后即可在细胞内观察到荧光的表达,于转染2-3d后荧光逐渐增强并可维持较长时间。筛选一周时细胞基本均表达GFP。转染后细胞的生长特性未发生明显变化,在以血清为诱导条件下仍可分化出神经样细胞。诱导第7日免疫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标志物NSE及GFAP的表达。结论来源于睫状区的大鼠视网膜干细胞经基因转染后可在一定时间内稳定表达,并且细胞增殖及分化未受到明显影响,实验为下一步进行RSCs内表达或抑制特定的目的基因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淑荣王晨光齐首楠苏冠方
- 关键词:视网膜干细胞荧光蛋白基因转染
- 知觉性外斜视临床分析
- 徐春玲杨隆艳齐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