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贵芸
- 作品数:23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膜式和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评价膜式和沉降式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和质量,以寻求提高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妇产科送检的液基细胞学标本310份行相关处理后加入原细胞保存液1倍体积的保存液,充分振荡后取一半标本保存液置入另一个干净的保存瓶中。2瓶标本保存液分别按照膜式和沉降式两种制片方法制作涂片,所有涂片均经95%乙醇固定后行改良巴氏染色,并于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结果肉眼观察膜式法所制涂片细胞分布不均,涂片周围细胞较多或较厚,部分区域细胞缺如或过厚;沉降式法所制涂片细胞分布均匀,有时细胞较厚,偶见较大细胞团块沉积。光学显微镜下见膜式法制作的涂片背景干净,细胞分布不均匀,涂片周围细胞较多或重叠严重,部分区域细胞缺如或重叠较多,有些细胞固缩明显,红细胞或炎细胞污染较少,染色不鲜艳;沉降式法制作的涂片背景尚干净,细胞分布均匀,有时细胞层次较多,细胞固缩或重叠较少,偶有红细胞或炎细胞污染,染色鲜艳。结论本研究中沉降式法制作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可控性较膜式法好,制片质量较高。
- 王力赵稳兴赵玺龙宋蜀伶黎贵芸李涛
- 关键词:细胞学技术子宫颈
- 石蜡包埋脱钙骨组织中结核杆菌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的10%硝酸脱钙骨组织中简易有效的结核杆菌DNA提取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以20例石蜡包埋、10%硝酸脱钙的坏死性肉芽肿炎疑为骨结核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常规法直接采用德国QIAGEN公司的QIAampDNA FFPE Tissue Kit方法提取DNA,而改良法中加入QIAampDNA Micro Kit试剂盒中的carrier RNA,以两种方法分别提取20例标本中结核杆菌DNA,通过荧光定量PCR,比较常规试剂盒提取法和改良提取法对结核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改良法提取的DNA[(35.32±3.48)ng/μl]比常规法[(6.68±3.72)ng/μl]提取的DNA显著增多(P<0.05),改良法提取的DNA经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55%)明显高于常规法(15%,P<0.01)。结论改良法提取石蜡包埋脱钙骨组织中结核杆菌DNA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puncture和极微小石蜡样本中推广。
- 潘鑫艳王丽杨长绍黎贵芸杨举伦蔡琳
- 关键词:结核杆菌DNA荧光定量PCR
- EB病毒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 2014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乳腺病变组织2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法检测EBV DNA、RNA、蛋白质水平,分析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标记246例乳腺病变均未检测到EBV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PCR法在乳腺癌(12/23)、原位癌(0/10)以及乳腺良性病变(0/15)中检测到EBV DNA,但用地高辛标记的EBV DNA探针对4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包括PCR扩增阳性的12例乳腺癌标本)进行ISH检测,在癌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内均未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采用LCM PCR检测12例PCR扩增阳性和12例阴性乳腺标本的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在12例PCR阳性标本的间质细胞中扩增出EBV DNA,癌组织中未检出EBV DNA。用EBV RNA探针和ISH方法在7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ER表达。结论在该文选择的标本中,乳腺癌发生、发展与EBV感染无关。
- 潘鑫艳王靖彦黎贵芸徐文漭王丽宋蜀伶杨举伦
- 关键词:乳腺肿瘤EB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 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中Ig/TCR基因重排
- 目的:探讨BIOMED-2引物系统检测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T细胞受体基因(T-cell receptor,TCR)重排的敏感性,分析Ig/TCR基因重排方式.
- 潘鑫艳冯强黎贵芸杨长绍杨举伦王丽
- 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恒河猴肠道病理改变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肠道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肠道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肠道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5例恒河猴中58例检出肠道病变,有慢性肠炎、急性肠炎、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溃疡、穿孔、寄生虫共8种主要病变,出现率最高的为急性肠炎(20.00%)。实验猴不同年龄组肠道病变类型分布基本相同,肠道病变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检出率较高,急性肠炎是实验猴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实验猴肠道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而病变加重。对实验猴饲养和研究时,应重视肠道病变因素,尤其是急性肠炎。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研究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指导价值。
- 赵玺龙杨举伦宋蜀伶徐文漭潘鑫艳黎贵芸李锋
- 关键词:恒河猴肠道病理尸检人工饲养
- 乳腺癌NOEY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检测NOEY2基因在乳腺癌发生不同阶段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NOEY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切除乳腺的女性患者标本,其中IDC组46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组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BT)组20例,乳腺原位导管癌(DCIS)组20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组13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NOEY2基因的甲基化率及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IDC中NOEY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NOEY2基因甲基化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IDC组的完全甲基化率高于NBT及UDH组(P<0.01);NOEY2基因完全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ER、PR、HER2无相关性(P>0.05);完全甲基化的IDC标本NOEY2 mRNA表达量低于部分甲基化的IDC标本(P<0.05);IDC中NOEY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NOEY2基因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659,P<0.05)。结论 NOEY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及其导致的mRNA表达下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刘秀娟高静姜英翰潘鑫艳黎贵芸陈玥杨举伦
-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甲基化
-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SD大鼠和KM小鼠血液指标参考值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将2 w龄SD大鼠和KM小鼠各60只按饲养地区分为亚高原组(海拔1890 m)和平原组(海拔540 m),分别于4、6、10 w龄时检测血液常规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取得亚高原组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学指标均值;亚高原组不同周龄和性别的SD大鼠和KM小鼠的RBC、WBC和WBC分类计数呈规律性变化:6 w龄时RBC和WBC随周龄增加而增加,10 w龄时下降;6 w龄时WBC分类计数以嗜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10 w龄时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两组同周龄、同性别大鼠和小鼠Hb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确定了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学常规指标数据库,为该地区生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亚高原地区KM小鼠和SD大鼠标准化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徐文漭王媛媛黎贵芸李涛蔡琳王力崔静李霞
- 关键词:亚高原SD大鼠KM小鼠血液指标
-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SD大鼠和KM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确立参考值。方法将2 w龄SD大鼠和KM小鼠各60只,按饲养地区分为亚高原组(海拔1890 m)和平原组(海拔540 m),分别于4、6、10 w龄时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血糖的差异。结果取得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均值。亚高原组的肝功能指标普遍高于平原组,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的改变为主(P<0.05);亚高原组肾功能指标也高于平原组(P<0.05),特别是习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亚高原组血脂指标高于平原组(P<0.05);除平原组雄性KM小鼠血糖(GLU)高于亚高原组(P<0.05)外,其余亚高原组大、小鼠GLU均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建立了亚高原地区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和KM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库,为该地区生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亚高原地区KM小鼠和SD大鼠标准化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 徐文漭王媛媛黎贵芸李涛蔡琳王力崔静李霞
- 关键词:亚高原SD大鼠KM小鼠生化指标
- 荧光定量PCR检测石蜡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改进石蜡组织的处理,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在石蜡组织中检测的敏感性。方法选择荧光定量PCR检测石蜡组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为临界值的蜡块标本,行HE染色、抗酸染色及荧光定量PCR石蜡组织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通过对其石蜡组织少修片、混合多个蜡块、选择干酪样坏死及肉芽肿病变较多的蜡块以及适量增加模板量的多种方法,对比其在荧光定量PCR法中的检出率。结果各实验组Ct值减小,扩增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改进操作措施后可以提高蜡块中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的敏感度。
- 杨长绍王丽潘鑫艳王力黎贵芸杨举伦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PCR石蜡组织
-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检测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水平,探讨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1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BT),27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3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20例乳腺原位导管癌(DCIS)及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标本中APC基因的甲基化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26例IDC中APC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析APC基因甲基化对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DH、DCIS及IDC标本APC甲基化率高于NBT及UDH标本(P<0.05);IDC标本APC甲基化水平高于ADH与DCIS标本(P<0.05),APC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NBT标本(P<0.05);APC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APC基因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0469,P<0.05)。IDC中APC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APC基因启动子区异常高甲基化及其导致的mRNA表达下调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姜英翰郝岩潘鑫燕黎贵芸王丽陈玥杨举伦
- 关键词:乳腺肿瘤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