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胜

作品数:41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水利工程
  • 9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粉煤灰
  • 8篇神经网
  • 8篇神经网络
  • 7篇煤灰
  • 6篇网络
  • 6篇小波
  • 6篇径流
  • 6篇BP神经
  • 6篇BP神经网
  • 6篇BP神经网络
  • 5篇神经网络模型
  • 5篇网络模型
  • 5篇小波变换
  • 5篇混沌
  • 5篇沸石
  • 5篇波变换
  • 4篇三维电极
  • 4篇水处理
  • 4篇废水
  • 4篇BP神经网络...

机构

  • 36篇西南科技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宜宾学院
  • 1篇二滩水电开发...
  • 1篇四川省工业环...

作者

  • 41篇黄胜
  • 10篇罗洁
  • 10篇王亚举
  • 8篇张海军
  • 8篇杨剑
  • 4篇魏婕
  • 4篇祝媛
  • 4篇谭洪涛
  • 4篇廖蓉
  • 3篇李云桂
  • 3篇梁川
  • 3篇杨慧敏
  • 2篇董发勤
  • 2篇王彬
  • 2篇刘国
  • 2篇谌书
  • 2篇王斌
  • 2篇赵翔
  • 2篇朱琳
  • 2篇曾丹

传媒

  • 3篇工业水处理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化工环保
  • 2篇人民长江
  • 2篇重庆环境科学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非金属矿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陶瓷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西南工学院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泥沙研究
  • 1篇节水灌溉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同位素技术和植物角质层识别和跟踪历史环境问题
植物角质层具有较强的抗蚀能力,是研究古环境和古植物的重要窗口.植物角质层也是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重要载体,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利用同位素技术,可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时间尺...
李云桂武彩霞黄胜杨慧敏罗湘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同位素
利用粉煤灰同步制备A型沸石和白炭黑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同步制备A型沸石和白炭黑的方法,它是对粉煤灰预处理后将其与碳酸钠于高温下熔融,将碱熔后的粉煤灰与水充分混合以溶出硅酸钠,脱硅粉煤灰成分中硅铝比为合成A型沸石的理想比例;再将脱硅粉煤灰与氢氧化钠溶液...
杨剑罗洁张海军廖蓉王亚举黄胜
文献传递
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EPR信号形成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考察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NaOH溶液为对象,利用EPR(electron paramagneticresonance,电子顺磁共振)技术,通过DMPO (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自旋捕获,对不同条件下NaOH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DMPO-OH加合物的生成过程及降解过程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将DMPO添加到碱溶液中后,在EPR内检测到典型的DMPO-OH四重特征峰(1∶2∶2∶1),说明碱溶液中形成了DMPO-OH加合物.②紫外光激发下,碱溶液体系能产生更强的DMPO-OH加合物特征信号,暗反应体系次之,可见光条件下最弱.③体系中DMPO-OH加合物的生成与碱溶液浓度密切相关,当c(NaOH)由0. 001 mol/L增至2 mol/L时,DMPO-OH加合物的EPR信号峰呈先增后减最终几乎消失的变化趋势.④紫外光照时间对体系中DMPO-OH加合物的存在影响显著,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DMPO-OH加合物的浓度并没有逐渐增高,而是更加倾向于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形成的DMPO-OH加合物在短时间内被淬灭或分解.⑤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生成过程为瞬态过程,降解过程占主导,并且紫外光在其生成及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当c(DMPO)为350 mmol/L、c(NaOH)为0. 1 mol/L、紫外光照时间为15 min时,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EPR信号最佳.
曾丹王彬白英臣谌书董发勤朱静平黄胜
关键词:碱溶液影响因素降解过程
用于水处理填料的超轻粉煤灰陶粒的研制被引量:6
2017年
以粉煤灰和粘土作为原料制备可用于水处理填料的超轻粉煤灰陶粒。首先对原料组分进行化学组分分析(XRF)和热分析(DSC/TGA);其次对原料进行配比烧制试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原料配比和工艺流程;再次,由L_9(3~4)正交试验,得到应用于水处理填料的超轻粉煤灰陶粒的最佳工艺流程;最后对烧制的粉煤灰陶粒进行矿物组成分析(XRD)和微观结构分析(SEM),观察陶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以30%粉煤灰∶60%粘土∶2%发泡剂∶5%秸秆粉为原料配比比例,在600℃下预热20 min,1240℃下烧结30 min的烧结工艺下所制备的粉煤灰陶粒具有密度接近于水(1.10 g/m L),表面有显著气孔,内部孔隙发达,适宜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的特性。
赵翔黄胜王亚举杨敬杰
关键词:粉煤灰陶粒水处理填料
金沙江流域月径流时间序列的混沌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在介绍重构相空间技术的主要定量指标(关联维数D2和柯尔莫奇诺夫熵)的基础上,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小黄瓜园站和蔡家村站的月径流时间序列为例详细说明了求取时间序列中的混沌特征数的方法;并且采用主分量分析(PCA分布)方法进一步验证了两个站的径流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得到金沙江流域径流序列的预测年限不应超过7~9个月,为金沙江流域径流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刘国黄胜许模毛邦彦
关键词:混沌关联维数主分量分析
粉煤灰-粉煤灰合成沸石对Cs^+的固化被引量:5
2016年
以电厂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水热法制备了粉煤灰合成A型沸石(以下简称沸石),再以沸石对溶液中的Cs+进行分离富集,最后在碱激发剂的作用下以粉煤灰和吸附后的沸石制得地聚合物固化体。对固化体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固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25℃、初始Cs+质量浓度100 mg/L、固液比10.0 g/L的条件下,沸石对的Cs+的吸附率达98%,比粉煤灰提高了2倍以上;沸石掺量为20%~30%(w)时,固化体的抗压强度符合GB 14569.1—2011要求,固化体中Cs+的42 d浸出率和累计浸出分数均远优于GB 14569.1—2011限值,表现出优异的抗浸出性能。
张海军罗洁王亚举杨剑黄胜
关键词:粉煤灰沸石抗压强度浸出率
Pb^(2+)在粉煤灰基方钠石上的吸附特性被引量:5
2016年
以电厂粉煤灰为原料,在传统碱熔-水热法中引入脱硅工艺制备粉煤灰基方钠石,运用XRD和SEM对其进行物相和形貌表征,并通过研究不同因素条件下Pb^(2+)的吸附行为来考察Pb^(2+)在粉煤灰基方钠石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碱度4.5 mol/L、晶化时间12 h、晶化温度100℃条件下能够合成出较高纯度的粉煤灰基方钠石;合成的方钠石相比原状粉煤灰吸附能力显著提高,对Pb^(2+)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可作为重金属处置的高效吸附剂。
罗洁黄胜王亚举
关键词:粉煤灰方钠石PB2+
基于小波和BP神经网络的大气污染物混沌预测被引量:2
2013年
传统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方法是基于气象资料对数据做线性处理的过程,难以对大气环境数据进行较深入的挖掘。以西北某市2002年NO2小时浓度序列为例,基于Matlab应用技术平台,经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处理后,在小波消噪的基础上,利用相空间重构的结果构造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仿真实验表明,该预测方法应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的分析是可行,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大气污染物浓度。
祝媛黄胜
关键词:小波消噪混沌BP神经网络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安昌江绵阳段水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在对灰色聚类法原理与步骤论述的基础上,根据2013年安昌江绵阳段水质监测资料,通过建立水质综合评价的灰色聚类模型,对绵阳段平常期和暴雨后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常期监测的普明大桥、青年广场、洞庭大坝和南山大桥河段的最大聚类权系数分别为0.443,0.505,0.363和0.797,水环境质量分别为Ⅰ类水、Ⅱ类水、Ⅲ类水和Ⅰ类水;暴雨后洞庭大坝和青年广场河段的最大聚类权系数为0.517和0.447,水环境质量均为Ⅴ类水,不能达到Ⅲ类水标准。
谭洪涛黄胜朱琳
关键词:灰色聚类法水质评价
γ辐射及壳聚糖对污泥脱水的性能研究
2008年
通过对污泥比阻和浊度的测定,分析了壳聚糖及γ辐射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单独使用壳聚糖和γ辐射时,污泥比阻和含水率的变化,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当辐射剂量为4KGy,投加浓度为6g/L的壳聚糖6mL时将达到污泥脱水最佳效果。
唐蕾侯锋黄胜
关键词:污泥脱水比阻壳聚糖Γ辐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