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6篇HIV-1
  • 5篇基因
  • 4篇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
  • 4篇免疫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基因变异
  • 3篇艾滋病
  • 2篇毒株
  • 2篇亚型毒株
  • 2篇膜蛋白基因
  • 2篇抗原
  • 2篇基因序列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B/C
  • 2篇ENV基因

机构

  • 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作者

  • 13篇黄海龙
  • 10篇邢辉
  • 8篇魏民
  • 7篇马鹏飞
  • 7篇关琪
  • 7篇洪坤学
  • 5篇梁浩
  • 4篇司雪峰
  • 4篇张卓然
  • 3篇全宇
  • 2篇陈健平
  • 2篇崔为国
  • 2篇朱新朋
  • 2篇薛晓玲
  • 2篇谢必峰
  • 2篇王哲
  • 2篇李宏
  • 1篇刑辉
  • 1篇陈钊
  • 1篇李海山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HIV-1流行株的env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HIV-1亚型的分布特点和传播方式,推测流行时间,预测流行趋势. 方法采集HIV感染者的全血样品,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的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结果对22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扩增得到了18份HIV-1 env C2-V3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鉴定出3种HIV-1 M亚群基因亚型,即:B′、CRF-BC和C亚型.B′亚型的组内基因离散率为7.84%±3.14%(n=14),基因序列与云南瑞丽株rl42(泰国B亚型)相近;2株CRF-BC亚型与广西毒株的基因离散率为4.60%.与血液途径感染有关的人员均为B′(泰国B)亚型. 结论目前,在河北省发现了3种HIV-1亚型.输供血途径中B′亚型仍是主要的流行亚型,可能来源于云南吸毒人群.HIV-1 B′亚型在河北省的流行时间大约为7~9年.
赵翠英邢辉赵宏儒黄海龙刘艳芳马鹏飞李保军张玉琪王玉邵一鸣
关键词:HIV-1基因序列测定ENV基因亚型分析流行株
我国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我国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主要流行株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及抗原表位的变化特征,探讨选择压力、基因离散率和抗原表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并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使用GCG软件包的Distance程序对P17和P24两个区段计算基因距离,用Diverge程序计算同义替换(Ks)和非同义替换(Ka)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1 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Ks/Ka值<1,而P24区段的Ks/Ka值>1;P24部分的基因离散率低于P17部分;P17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34.94%,而P24区段抗原表位的保守率为67.38%;从基因离散率、所受的选择压力及抗原表位的突变率3个方面来看,HIV-1的P17区段均明显大于P24区段。结论HIV-1 B’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抗原表位变化较大,而P24区段的抗原表位相对较为保守。提示P24区段的CTL表位更适合于表位疫苗的研制。
关琪邢辉黄海龙魏民洪坤学马鹏飞司雪峰陈健平梁浩张卓然邵一鸣
关键词:HIV-1基因型抗原表位
中国HIV-1主要流行重组株B/C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流行重组株B/C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变异特点,探讨这些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使用GCG和Bioedit软件中的程序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同时进行网上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总计154份样品中CRF07-BC为120份,CRF08-BC为34份,两种亚型有较广泛的分布,CRF07-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5.748±1.352),CRF08-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1.259±1.931)。结论我国流行重组株CRF07-BC比CRF08-BC有较长的流行时间,CRF07-BC与CRF08-BC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相比,主要为半胱氨酸富含区和核心区的变化。在这两个区位点变化可能影响Tat与细胞因子如cyclinT1的结合能力,而成为CRF07-BC在我国流行中获得传播优势的原因。
黄海龙邢辉马鹏飞关琪魏民洪坤学陈建平梁浩司雪峰全宇谢必峰邵一鸣
关键词:HIV-1
RNA干扰作用——治疗HIV的新途径
2003年
RNA干扰作用 (RNAi)是生物界一种古老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现象 ,是基因转录后沉默作用 (PTGS)的重要机制之一 ,RNA干扰作为抑制基因表达的有利工具 ,首次在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中对付外目的基因 ,主要通过短的干扰RNA(siRNA ,大约 2 1个核苷酸的RNA的复合物 )有效地抑制同源性基因的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 ,用siRNA抑制HIV 1的复制 ,即通过它抑制病毒或者细胞内的基因 ,取得了重要的成效。RNAi开辟了新的基因治疗药物研究途径 。
黄海龙谢必峰
关键词:HIV基因治疗RNA干扰作用SIRNA
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AE循环重组型毒株env基因的变异和进化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研究中国艾滋病病毒 1型 (HIV 1)AE循环重组型 (CRF0 1 AE)毒株env不同基因区序列变异的特点及其与进化压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对从全国部分省收集来的HIV 1感染者血液样本中的HIV 1外膜蛋白 (env)基因进行扩增和亚型鉴定后 ,选择 3 4份CRF0 1 AE重组型HIV 1毒株env基因V3~V4区及其邻近区域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 ,并计算和分析氨基酸同义替换 (Ks)值和非同义替换 (Ka)值及Ks Ka比值。结果基因系统树显示中国的 3 4份样本CRF0 1 AE重组型毒株与我国代表株AE .97CNGX2F和泰国代表株AE .CM 2 40、AE .93TH2 53聚集在一起。氨基酸替换主要发生在C3和V4区 ,而V3区和V3上游区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 ,糖基化位点也比较保守。V 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 (87.50 % )。大部分毒株的第 3 0 6和 3 2 0位点上没有出现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整个V 3~V4区的Ks值显著高于Ka值(P <0 .0 0 1) ,且Ks Ka比值显著高于 1(P <0 .0 0 1) ,只有V4区Ks Ka比值显著低于 1(P <0 .0 1)。结论 目前多数流行于中国的CRF0 1 AE重组型HIV 1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在进化上关系密切。氨基酸替换主要发生在C3和V4区 ,而不是V3区。由于大部分毒株的第 3 0 6和 3 2 0位点上没有出现带正电荷的?
梁浩邢辉魏民陈钊关琪黄海龙全宇陈健平洪坤学施侣元邵一鸣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ENV基因基因变异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河南省艾滋病毒I型膜蛋白基因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了解在河南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毒株的流行情况及亚型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反应(nested -PCR)对28份河南省内的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并对C2-V3及其邻区350 -450个核苷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5.72%,与流行于云南的(泰国B)毒株基因离散率 为5.80%,与其它国际亚型,欧美B、A、C、D、F、G、H、J、O亚型基因离散率均在18.05%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28份毒株与 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其毒株V3环四肽序列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8例占28.57%,欧美B亚型基 因型GPGR13例占46.43%.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在河南流行的时间约在 6~10年,其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崔为国邢辉王哲黄海龙李宏薛晓玲朱新朋邵一鸣
关键词:基因变异
DNA脱氨基:新发现的人类抗HIV机制被引量:8
2004年
最近的研究进展表明 ,人体细胞内的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 3G (APOBEC3G ,也称为CEM15 ) ,可以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逆转录产生的负链cDNA中的胞嘧啶脱氨基 ,转变为尿嘧啶 ,进而被人体细胞内相关酶类降解 ,或在正链cDNA上产生鸟嘌呤到腺嘌呤的超突变 ,使病毒丧失活性 ,具有抗病毒作用。而HIVVif蛋白可以与APOBEC3G结合 ,激活遍在蛋白 蛋白酶体途径 ,降解APOBEC3G ,对抗人体这一抗病毒活性。Vif蛋白与APOBEC3G的相互作用 。
魏民李海山黄海龙黄灿平刑辉洪坤学刘勇邵一鸣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国HIV-1主要流行重组株B′/C 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特征和功能分析
该文报道了第二次全国HIV-1分子流调(2001—2002)主要流行重组株B′/C Ta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序列特征,并把此次分子流调中的CRF07-BC 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变异情况与第一次全国分子流调(1996—199...
黄海龙
关键词:HIV-1
文献传递
河南省HIV流行毒株env膜蛋白基因C_2-V_3区序列特征和亚型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内艾滋病病毒Ⅰ型 (HIV 1)流行株的亚型及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 ,对河南省内 2 8份HIV 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并对C2 V3 及其邻区 35 0~ 4 5 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 8份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 5 72 % ,与流行于云南省的 (泰国B)毒株基因距离为 5 80 % ,与欧美B亚型基因距离为 18 0 5 % ,而与其它A、C、D、F、G、H、J、O等亚型的基因距离均在 2 4 %以上。系统树分析显示 ,2 8份样本与泰国B亚型聚在一起而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对于其V3 环四肽序列的分析表明 ,具有泰国B亚型基因型GPGQ的 8例 ,占 2 8 5 7% ;具有欧美B亚型基因型GPGR的 13例 ,占 4 6 4 %。结论 河南省流行的HIV株属B′亚型 ,其毒株来自与泰国接壤的云南省 ,在河南省流行的时间约在 6~ 10年 ,其V3 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PGR为主。
崔为国邢辉王哲黄海龙李宏马鹏飞薛晓玲魏民朱新朋邵一鸣
关键词:基因变异
我国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的流行性研究被引量:49
2004年
目的 掌握我国大规模用药前耐药突变在我国HIV 1感染者中流行情况的本底资料。方法 在第二次全国HIV流行病调查 2 0 0 2年样本中随机选取 2 0 % ,对于蛋白酶 (PR)基因区全长和逆转录酶 (RT) 2 0~ 2 30氨基酸位点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使用HIVdb DrugResistanceAlgorithm软件进行分析 ,检测耐药相关突变。结果 分别得到 16 4份PR基因区样本和 138份RT基因区样本。PR基因区样本中发现 1份 ( 0 6 1% )样本存在蛋白酶抑制剂 (PI)主要相关突变 ,16 3份 ( 99 39% )样本存在PI次要耐药相关突变。RT基因区样本中发现 8份 ( 5 80 % )具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耐药相关突变 ,2份 ( 1 4 5 % )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NRTI)耐药相关突变。结论 我国未用药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 。
司雪峰黄海龙魏民关琪宋艳辉马鹏飞全宇邢辉邵一鸣
关键词:耐药突变HIV-1感染N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流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