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鹭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广州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株G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G蛋白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为研究广州地区RSV感染特点及RSV疫苗提供依据。方法 用PT -PCR的方法从广州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株 9815 9株的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编码其表面蛋白G的基因片段 ,克隆至pGEM -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与A亚型原型株A2株、1990年中国北京地区分离株B79G蛋白的核苷酸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率分别为 92 7%及 98 4% ;由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分别为 88 3 %及 97 0 %。一些重要的免疫反应位点发生了变异。结论 RSVG蛋白抗原结构变异大 。
- 阳隽黄海鹭徐军钟南山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株G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的变化被引量:4
- 1999年
- 林振桃赵路宁黄海鹭任筱兰管锦霞余清声钟南山
- 关键词:哮喘血小板胞浆游离钙
- 卵蛋白致敏哮喘豚鼠淋巴细胞白介素-2活性增强及其机制
- 1998年
- 建立了卵蛋白致敏哮喘豚鼠动物模型,并对其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能力和白介素-2mR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致敏哮喘豚鼠腹腔灌洗细胞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主要是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致敏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22.56±2.44ng/ml)和腹腔灌洗液(20.28±3.24ng/ml)的淋巴细胞白介素-2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4.23±4.71ng/ml,P<0.05)和腹腔灌洗液(10.37±2.48ng/ml,P<0.05)的淋巴细胞白介素-2分泌水平。哮喘豚鼠腹腔淋巴细胞与支气管肺泡淋巴细胞的白介素-2分泌水平呈正相关(r=0.66,P<0.05)。采用PT-PCR方法发现,哮喘豚鼠腹腔灌洗细胞白介素-2mRNA的表达(2799±678cpm)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淋巴细胞(611±103cpm,P<0.01)。本研究提示哮喘豚鼠白介素-2活性的增高是其淋巴细胞白介素-2mRNA表达增高的结果,增高的白介素-2可在酸性粒细胞募集中发挥作用。
- 黄海鹭钟南山刘朝辉冉丕鑫徐军
- 关键词:哮喘淋巴细胞白介素-2
- 低剂量内毒素对低血容量性休克兔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对血浆和肺泡灌洗液 ( BAL F)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 1β( IL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6只 :快速失血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低于基础值 40 %为准 ,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观察 4小时 ;2内毒素组 6只 :以 1μg/ kg的低剂量内毒素 ( L PS)静注 ;3休克加 L PS组 ( 6只 ) :低血容量性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静注低剂量 L PS;4对照组 ( 4只 )。各组分别在休克前、休克 6 0分钟、休克恢复 6 0分钟、静注 L PS 2小时和 4小时 5个时间点抽血。结果 :休克组和休克加 L PS组动物休克期血浆 IL 1β水平有显著升高 ,休克恢复后回降正常 ;休克加 L PS组在静注 L PS后 2~ 4小时血浆 IL 1β浓度再次持续显著升高 ,且 BAL F中的 IL 1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而 TNFα水平除在 BAL F中有明显升高外 ,在各组动物实验中均未见显著改变。休克加 L PS组动物左肺干重与湿重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0 .17± 0 .0 2比 0 .30± 0 .0 3)。结论 :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提示短时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可能启动了全身的炎症反应 ,增加了机体对低剂量 L PS产生炎性肺水肿的敏感性 ;
- 萧正伦黄海鹭徐远达罗炜
- 关键词: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容量性休克
- 急性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致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研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模拟制作一种更接近临床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病理生理过程的动物模型。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6只 ) :急性失血后休克过程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 (CO)低于基础 40 %为准 ,回输放出的血并抗休克处理 90分钟后再观察 4小时 ;2内毒素组 (6只 ) :静注内毒素 (L PS)1μg/ kg,再观察 4小时 ;3休克加内毒素组 (6只 ) :急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恢复 90分钟后再静注 L PS 1μg/ kg;4对照组 (4只 )只接受相同麻醉和手术操作。静脉麻醉后 ,4组动物均置入 3F的导管监测实验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和 5 F的导管在股动脉 (放血用 )。动物苏醒后分基础期、低血容量性休克期、休克恢复期、静注 L PS 2小时期和静注 L PS4小时期 5个阶段观察 ,实验结束后取肺泡灌洗液测白介素 1β(IL 1β)浓度和右肺干重 /湿重比。结果 :第 1、2、4组的 CO、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肺内分流 (Qs/ Qt)在静注 L PS后 4小时期与基础期比较无显著差异 ,而第 3组的 Pa O2 从 (11.2± 1.8) k Pa(1k Pa=7.5 mm Hg)降至 (9.3± 2 .3) k Pa,Qs/ Qt从 1.9%± 0 .5 %升至 2 .3%± 1.5 % ,与其它组比较虽无显著差异但呈下降趋势 ,且血浆 IL 1β在静注 L PS2小时和 4小时后持续升高 ,分别为 (198.9± 5 5 .
- 徐远达萧正伦罗炜黄海鹭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
- 37℃凝血温度下正常人和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测定被引量:8
- 1997年
- 室温(20℃)是广泛接受的血清ECP测定凝血温度,但存在一些问题。设想体温37℃可能是血清ECP测定的有效凝血温度。为此,对68例急性发作的哮喘患者在37℃凝血温度下血清ECP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凝血温度分别为20℃和37℃时同一患者血样本的ECP水平变化,结果发现37℃下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50.9±3.18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7.27±1.36μg/L,P<0.01)。在68例病人中,37℃凝血下有28人血清ECP水平高于正常值,而20℃凝血下只有17人血清ECP水平高于正常值,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7℃凝血温度下血清ECP水平与哮喘症状计分显著相关(r=0.77,P<0.01)。此外,尚测定了37℃凝血温度下101位10~50岁的健康人血清ECP水平,结果显示37℃下正常人血清ECP水平的几何均数是17.81μg/L,血清ECP水平的正常值为70μg/L以下(95%的可信限)。本研究表明,在血清ECP的测定中设凝血温度为37℃不仅是有效、简化的方法,而且还可减少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假阴性。
- 黄海鹭孙宝清李靖任筱兰冉丕鑫钟南山
- 关键词:哮喘ECP
- 白细胞介素10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程远雄黄海鹭钟南山
- 关键词:哮喘气道炎症作用白细胞介素10小鼠
- 粘附分子和白介素-8在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后低剂量内毒素动物模型中血浆白介素 8(IL 8)、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血管内皮粘附分子 1(VCAM 1)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血浆 IL 1β水平的关系。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 4组 :1低血容量性休克组 (休克组 ,6只 ) :急性失血持续 1小时 ,以心排血量低于基础值 40 %为准 ,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观察 4小时 ;2内毒素 (L PS)组 (6只 ) :以 1.0 0~ 1.2 5μg/ kg L PS静注 ;3休克 + L PS组 (6只 ) :低血容量性休克恢复 6 0分钟后再静注低剂量 L PS;4正常对照组 (4只 )。分别在休克前、休克 6 0分钟、休克恢复 6 0分钟、静注 L PS2和 4小时 5个点抽血测 IL 8、IL 1β、ICAM 1和 VCAM 1水平。结果 :休克 + L PS组血浆 VCAM 1水平于注射 L PS4小时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血浆ICAM 1水平于注射内毒素第 2和 4小时后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休克组、休克 + L PS组血浆IL 8浓度在注射 L PS后 2小时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休克组和休克 + L PS组兔在休克期血浆 IL 1β浓度显著升高 ,而休克 + L PS组于静注 1μg/ kg L PS后 2和 4小时 ,血浆 IL 1β浓度再次显著升高。结论 :低血容量性休克后再注射低剂量内毒素可导致血浆 ICAM
- 萧正伦徐远达黄海鹭罗炜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粘附分子白介素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哮喘患儿单个核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4和5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哮喘患儿螨诱导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白细胞介素4(IL4)和IL5的影响及其与哮喘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了30例螨过敏哮喘患儿[其中RSV感染者16例(A组),无RSV感染者14例(B组)]和10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C组)的外周血PBMC经螨诱导表达IL4及IL5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及哮喘症状的关系。结果(1)B组螨诱导PBMCIL4[(34±24)ng/L]和IL5的分泌结果和IL5[(26±15)ng/L]的分泌与C组的IL4[(8±5)ng/L]的分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同时螨诱导IL5的分泌结果和IL5[(6±5)ng/L]呈剂量依赖关系。A组的PBMC经螨刺激后IL5的释放水平[(68±43)ng/L]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IL5mRNA表达量与IL5蛋白水平的变化相似。(2)A组患者的血清ECP水平[(73±47)μg/L]与C组[(18±12)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 黄海鹭常汝虚冉丕鑫钟南山
- 关键词:哮喘呼吸道合胞病毒IL-4IL-5
- 小儿过敏性咳嗽血清ECP水平检测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了解小儿过敏性咳嗽血清ECP水平。方法采用PharmaciaCAPSystemECPFEIA荧光酶标法测定了过敏性咳嗽患儿27例、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儿各25例、支气管肺炎18例和正常小儿15例的血清ECP水平。结果过敏性咳嗽组、发作期哮喘组和缓解期哮喘组,血清ECP水平皆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和正常小儿组(P均<0.01),过敏性咳嗽组与缓解期哮喘组无差异(P>0.05),支气管肺炎组与正常小儿组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咳嗽血清ECP水平与病情变化一致,且存在着持续的气道炎症反应。
- 张楚营卢迪卿邹泽红陈德晖孙宝清黄海鹭
- 关键词:ECP过敏性咳嗽血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