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云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MUC1-2VNTR基因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黏蛋白1两串联重复区(MUC1-2VNTR)基因疫苗诱导BALB/c小鼠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将含MUC1-2VNTR的重组质粒pcDNA3.1-2VNTR/myc-hisB免疫小鼠,免疫后采用ELISA动态检测血清中抗VNTR特异性抗体的水平,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活性,MTS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检出了MUC1-2VNTR抗原特异性抗体。用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在效靶比为80∶1时可显著地诱导特异性CTL应答。在MUC1-2VNTR抗原肽的刺激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得到增殖;与空质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UC1-2VNTR基因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疫苗治疗有重要意义。
- 翁羽蕙刘月波张铀杨红姚锦牟红黄桂云王浩罗云娇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 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9年
- 本研究旨在构建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两串联)基因(muc1-2vntr)的真核表达载体及该重组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研制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奠定基础。以MUC1-2VNTR蛋白的编码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前端加上KOZAK序列后,两端分别加上HindⅢ和XbaⅠ酶的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全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myc-his B载体中,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株,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为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后,采用Lipofectimine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对荧光表达进行观察,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体在细胞内外的表达。结果表明:合成的MUC1-2VNTR基因全长约140bp,所构建的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并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和目的基因。将其转入COS-7细胞后48小时,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blot检测均可证实黏蛋白1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多发性骨髓瘤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2vntr/myc-hisB,并在COS-7细胞中成功地表达黏蛋白1,这为黏蛋白1的功能研究和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 刘昆罗云娇刘月波姚锦杨红牟红黄桂云张铀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UC1PCDNA3.1细胞转染
-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骨髓象、染色体、免疫分型、基础疾病及化疗的缓解率。结果老年急性白血病基础疾病发病率高达73.33%,染色体异常占35.56%,完全缓解率低,仅35.71%。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异常、生理功能减退及合并基础疾病是缓解率低的主要原因,需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刘琳黄桂云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老年人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人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3-inte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方法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骨髓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60例AML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率21.67%(13/60),10例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突变;FAB各亚型FLT3-ITD突变率不同,有M3型突变率较高的趋势;FLT3-ITD阳性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于FLT3-ITD阴性组(P<0.01);FLT3-ITD阳性组完全缓解(CR)率低于FLT3-ITD阴性组(P<0.05)。结论FLT3-ITD基因突变多见于M3患者,FLT3-ITD阳性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CR率低的特点。FLT3-ITD基因突变可作为预测AML预后的一个指标。
- 尹列芬王晔姚锦黄桂云瞿晓媛杨玲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内部串联重复基因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表达及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cyclin D1在CML中有无异常表达及其表达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8例CML和16例良性血液病为对照组cyclin D1的表达。结果CML患者cyclin D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速期/急变期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表达的水平在对照组(0.1980)、CML慢性期(1.4002)、加速期/急变期(5.4540)之间呈明显的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结论cyclin D1在CML中有异常高表达,提示cyclin D1在CML中可能有癌基因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CML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有关。
- 尹列芬杨玲崔萌萌申政磊瞿晓媛程丽芳黄桂云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慢性细胞周期蛋白D1荧光实时定量PCR
- 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及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1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血浆PAF及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PAF及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患者PAF及TNF α含量与尿素氮肌酐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F与TNF α不仅参与了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也可能持续参与了该病炎症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 ,加重了肾组织的广泛损伤 ,并影响到肾功能 ,PAF及TNF
- 沈安贝杨玲赵劲涛黄桂云张铀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TNF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 牛磺酸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灌注离体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对离体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和牛磺酸的保护作用 .方法 :实验大鼠均建成离体肾脏灌流模型 ,用K -H灌流液作对照组 ,余两组在K -H液中分别加PAF ,PAF及牛磺酸灌流 ,检测灌流液中的蛋白含量、组织钙、丙二醛 (MDA) .结果 :PAF组漏出蛋白量、组织钙、MDA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牛磺酸组漏出蛋白量明显低于PAF组 (P <0 0 1) ,组织钙、MDA低于PAF组 (P <0 0 5 ) .结论 :PAF是通过其受体影响细胞膜钙通道开放 ,钙内流增加 ,导致钙超载 ,PAF促进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肾脏 ;牛磺酸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作用 。
- 尹列芬杨玲刘琳黄桂云孙丽
- 关键词:牛磺酸血小板活化因子离体大鼠肾损害脂质过氧化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FLT3-ITD基因突变与细胞遗传学关系.方法采用PCR-DHPLC方法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ITD突变;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0例初发AML中,FLT3-ITD突变阳性率为21.67%(13/60);10例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突变;不同预后核型组FLT3-ITD突变阳性率不同,预后中等核型组突变率较高40.0%(6/15),预后中等核型组FLT3-ITD突变阳性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于预后好核型组及预后差核型组(P<0.01).结论 FLT3-ITD突变在AML中多发生于预后中等核型组,而且与预后不良相关;预后中等核型组FLT3-ITD突变阳性者具有外周血高白细胞、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的临床特点.FLT3-ITD突变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细胞遗传学的不足,有可能成为AML常规检测项目之一,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瞿晓媛尹列芬姚锦王晔黄桂云杨玲
-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的整体护理被引量:3
- 2009年
- 血液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输注化学药物(简称为化疗)及高浓度营养物质.而化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局部毒性反应,如静脉炎、血管硬化、闭锁,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容易发生皮下坏死.目前,临床传统的化疗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对150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有效解决了化疗患者的输液难题,现将整体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黄桂云万翠仙梁虹孙丽
- 关键词:血液肿瘤PICC整体护理
- 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的康复护理被引量:2
- 2009年
- 失语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大脑半球局限性器质性病变而造成表达和理解语言的障碍.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左侧脑半球损伤性失语,大约占急性卒中病人的38%.对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病的病人进行早期护理,为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加强康复训练,对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重返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文梅黄桂云张艳
-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症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