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鹏
- 作品数:56 被引量:201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航空遥感技术在黄河生产堤调查中的应用
- 2004年
- 王超张朝辉鲁鹏郝利民
- 关键词:生产堤黄河二级悬河清障工作行洪安全过流能力
- 离子液体在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铜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建立了简单有效的离子液体萃取结合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铜的分析方法,并用于水样中铜的测定。研究了3种不同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对水中Cu2+的萃取能力。主要考察了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离子液体中,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时,最优的实验条件为:离子液体和水相比=1∶10,离子液体浓度为60mg·mL-1,萃取温度为25℃,pH值为7~8,萃取时间20min。最佳条件下,1-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的萃取率达95%。此外,对萃取后的离子液体进行了回收处理,5次循环使用后,萃取率均高于90%,重复利用率高。
- 鲁鹏鲁鹏冯明霍二福杨帅
- 关键词:离子液体萃取原子吸收铜离子
- 一种多摄像机协同的地理视频直播流生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摄像机协同的地理视频直播流生成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根据各摄像机视频,结合高清遥感底图,选取同名点解算各摄像机的单应矩阵及视域;(2)在二维地图上确定直播区域及区域内的摄像机集合;(3)对直播区域进...
- 鲁鹏陈盼盼张兴国王霞刘伟
- 试论自然环境在生业模式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以河南溱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生业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环境考古和人地关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溱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对不同时期的生业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该流域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微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流域尺度的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溱水流域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和兴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进而对自然环境在生业模式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1)生业模式的形成和转变是人类行动的结果;2)各种生业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自然环境条件;3)自然环境变化能够产生影响需要建立在关联点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某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就必然会对生业产生影响。
- 王辉鲁鹏许俊杰莫多闻
-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地关系
- 环嵩山地区9000 aB.P.-3000 aB.P.聚落规模等级被引量:27
- 2012年
- 选取遗址面积、文化层厚度、重要遗物、重要遗迹4个变量,利用SOFM网络对环嵩山地区9000 aB.P.-3000 aB.P.聚落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阶段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对区域不同时期早期聚落的规模等级进行划分,其中裴李岗时期聚落划分为2个级别,仰韶、龙山时期聚落均划分为3个级别,夏商时期聚落划分为4个级别。结果表明,裴李岗时期区域聚落等级规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大致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区域聚落规模等级出现分异,这种分异在龙山时期得以延续,并于夏商时期最终形成。此外,规模等级划分结果还对于特定时期文化面貌的区域差异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裴李岗时期3个区域所属的不同文化系统与夏、商文化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环嵩山地区9000 aB.P.-3000 aB.P.聚落规模等级研究发现,SOFM网络具有的邻近单元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特征可以降低遗址面积不准确性对于分类结果的影响,非常适合于早期聚落规模等级的划分。
- 鲁鹏田燕杨瑞霞
- 关键词:SOFM聚类分析
- 黄沁平原地貌演化与古聚落形态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焦作朱庄剖面为研究重点,运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和粒度分析方法,研究黄沁平原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貌演化史及其与古聚落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黄沁平原长期处于泛滥过程中,不适宜人类在此营建聚落。在6ka B.P.(距今)前后,黄沁平原泛滥过程渐渐结束,区内开始广泛堆积风成沉积物,仰韶晚期聚落开始大量出现,龙山时期聚落数量较前期又增加了近1倍。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古聚落的分布格局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同时,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具有主观能动性,总是依据自身的文化特征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
- 翟海国许俊杰田燕鲁鹏王辉杨树刚张小虎
- 关键词:地貌演化聚落形态人地关系
- 河南省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与文物特征分析
- 杨瑞霞贾连敏闫丽洁张得水陈盼盼鲁鹏杨柳
- 该项目属地理学领域。该项目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科学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下,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牵头,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
- 关键词:
- 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
- 2019年
- 甘肃、青海地区分布大量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同时又具有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环境多变性等特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表现出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多种关系。因此,以阐释聚落形态与环境演化关系为目标的区域史前聚落地理研究历来备受关注。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包括聚落分布形态时空演化与环境关系研究、高海拔地区人类最早定居时间与机制研究和以喇家遗址为主的典型聚落废弃灾害性事件研究,表现出以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为主的特征。甘青地区史前聚落地理研究还应加强微观尺度下的研究,包括小流域地貌演化与聚落分布关系研究、聚落内部结构与环境演化关系研究和早期聚落遗址景观复原研究等。通过这种从遗址到流域到区域、从点到线到面、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研究,甘青地区的史前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并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邱士可鲁鹏陈盼盼闫丽洁秦小阳杨柳李拓宇
- 关键词:环境演化聚落形态人地关系
- 环境考古·聚落考古·史前聚落地理被引量:5
- 2016年
- 环境考古学具有以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以考古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两大学科基础。分别由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常常处于脱节状态。史前聚落具备的"自然"、"人文"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联接环境考古两大研究体系的桥梁,并成为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相同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但是,以社会人类学为基础的聚落考古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其以复原史前社会形态为最终目标。与此不同,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重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并以史前人地关系及其演化为最终目标。尽管如此,交叉学科特征明显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需要包括地学、考古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积极参与,共同开展综合研究,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深入的发展。
- 鲁鹏
- 关键词:环境考古学学科特征
-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群划分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龙山时期古人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从龙山到夏商时期,有可能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逐渐走向衰退。沙河、汝河流域聚落群4个时期的聚落数量均较少,说明不太适合古人类居住。贾鲁河、双洎河、颍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夏商时期,聚落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古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通过聚落群划分研究,揭示史前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
- 关键词: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