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仰光

作品数:52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政治法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法律
  • 8篇法典
  • 8篇法学
  • 6篇民法
  • 5篇罗马法
  • 4篇法典编纂
  • 3篇学案
  • 3篇血统
  • 3篇议会
  • 3篇日耳曼法
  • 3篇萨维尼
  • 3篇释法
  • 3篇普通法
  • 3篇气质
  • 3篇注释法学
  • 3篇宪法
  • 3篇效果历史
  • 3篇罗马法复兴
  • 3篇民法典
  • 3篇婚姻家庭

机构

  • 41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45篇高仰光
  • 1篇薛蓓蓓
  • 1篇曾尔恕
  • 1篇张永
  • 1篇张泰苏
  • 1篇邓欣

传媒

  • 13篇中国人大
  • 5篇比较法研究
  • 4篇外国法制史研...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新华月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外法学
  • 1篇中国法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法学家
  • 1篇法律文献信息...
  • 1篇河南省政法管...
  • 1篇新疆警官高等...
  • 1篇中国审判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法律文化研究
  • 1篇中西法律传统
  • 1篇法律史译评
  • 1篇全国外国法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国吕特案判决五十年来的社会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1958年1月15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对吕特案做出的判决,曾经引起德国社会极大的关注。长期以来,该判决确立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包括宪法的适用效力可对私法产生间接的辐射效应、客观价值秩序可作为基本权利与私法益发生冲突时的衡量标准、表达自由在基本权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等等,已经成为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共识。50年后的今天,德国法学家对这一判决的历史价值仍表现出持续关注,并做出更为系统的评价。吕特案判决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个普遍适用于战后西方国家的用于解决基本权利冲突的范式。
曾尔恕高仰光
关键词:客观价值秩序
建构与解构之间的法学发生史——以伊尔内留斯学案为视角
近代法学的起源是西方法律史的核心问题,数百年来争论不断,并且以波伦那大学和伊尔内留斯为中心,较为清晰地呈现出"建构"与"解构"这两个相反相成的论述脉络,塑造了法律史学内在的性格矛盾。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学界对于伊尔内留斯问题...
高仰光
关键词:注释法学派
文献传递
中世纪英国法发展的教会法背景被引量:1
2005年
目次一、教会法与英国法比较的可能性二、教会法:法律传统的整合三、英国法:强悍王权的作品四、教会法与英国法的关系一、教会法与英国法比较的可能性教会法,是指中世纪以罗马教皇及其教廷为核心产生的,以各国教会组织为载体的法律体系。英国法,是指公元11世纪以英国王权为核心产生。
高仰光
关键词:法律教会
论英国普通法的传统主义法律历史观
2011年
英国普通法的独特性来源于它的传统主义法律历史观,这种法律历史观与发源于欧洲大陆的历史主义法律历史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影响到西方世界对于法治概念的整体理解。本文从普通法的思想渊源着手,对传统主义法律历史观的形成进行分析,旨在厘清两大法系的历史哲学基础的区别,并试图发掘这种法律历史观对于中国现阶段法律变革的意义。
高仰光
关键词:普通法传统主义历史主义
注释法学的“拜占庭血统”与“波伦那气质”——以《优士丁尼新律》三个版本的传播史为中心
2019年
注释法学发轫于12世纪的波伦那,是现代西方法学的源头。然而值此之时,以罗马法注释为载体的法学教育在君士坦丁堡已经存在了五百年之久,并且发展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注释体例。本文认为,波伦那的注释法学与君士坦丁堡既有的法学注释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连续性',这可以从《优士丁尼新律》的三个版本在意大利迭次传播的历史中窥得端倪;但是,波伦那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树立起区隔于君士坦丁堡的'西方'形象。尽管16~17世纪的学者们已经明确意识到注释法学有着一脉来自拜占庭的血统,但是大部分学者仍着力强调注释法学的'波伦那气质'。此种气质在19世纪以降的欧洲知识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塑造。整体来看,围绕注释法学的客观历史描述与主观历史想象之间存在矛盾,本文旨在揭示这一矛盾及其形成的过程,进而反思'连续性'之于当代法律史学的意义。
高仰光
关键词:罗马法复兴效果历史
当代法国的总统选举与立法选举
2017年
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年仅39岁的中间派独立候选人埃玛纽埃尔·马克龙在5月7日的第二轮投票中以66%的得票率击败了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利亚·勒庞,继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奥朗德之后,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八位正式总统。世人把目光聚焦于这位年轻总统惊世骇俗的罗曼史之上,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本轮法国大选还没有结束。
高仰光
关键词:总统选举国民阵线德斯坦国民议会
雅典民主制与西方法律传统
2002年
古希腊各城邦为后世提供的政治经验是极其丰富的,这不仅包括雅典的民主政治模式,也包括另一个极端的斯巴达寡头政治模式。古希腊城邦不同政治模式的尝试,使雅典民主政治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对后世法律资源丰富与成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高仰光
关键词:雅典民主制罗马法西方法律传统
论日耳曼法中的赔命价制度
2005年
赔命价,是对日耳曼语中的Wergeld一词较为生硬的意译,在日耳曼法中它是指杀人凶犯向被害者亲属支付的一种根据被害人社会地位而确定其数额的赔偿金,除此之外,由于杀人凶犯的行为已经对既有的'王室和平'造成了破坏,因此他还须向维护和平的国王支付一部分罚金。根据德文构词法,Wergeld由Wer,即'人',和Geld,即'金钱',这两个字组成,故其基本含义是根据人来确定赔偿金额的一种习俗,具体来说,是根据被害人的出身和等级关系来确定赔偿金额,拉丁文中相应的词汇是Aestimatio Capitis。使用此种构词法的同义词在当时各语族中还有Were.gildo、Were.gildus、Were.
高仰光
关键词:同义词罚金构词法杀人凶犯
注释法学的“拜占庭血统”与“波伦那气质”——以《优士丁尼新律》三个版本的传播史为中心被引量:2
2018年
学界通常认为,注释法学发轫于12世纪的波伦那,是现代西方法学的源头。然而,值此之时,以罗马法注释为载体的法学教育在君士坦丁堡已经存在了五百年之久,并发展出形式多样的注释体例。从《优士丁尼新律》的三个版本在意大利迭次传播的历史中不难发现,波伦那的注释法学与君士坦丁堡既有的法学注释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连续性"。但是,从12世纪开始,波伦那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区隔于君士坦丁堡的"西方"形象。尽管16至17世纪的学者们明确意识到注释法学有着一脉来自拜占庭的血统,但是大部分学者仍强调注释法学的"波伦那气质"。此种气质在19世纪的欧洲知识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塑造。整体来看,围绕注释法学的客观历史描述与主观历史想象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通过重现这一矛盾的形成过程,"连续性"之于当代法律史学的意义才能得到揭示。
高仰光
关键词:注释法学罗马法复兴效果历史
欧盟距离“同一个欧洲”还有多远?——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里斯本条约案判决的法律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2009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就里斯本条约的合(宪)法性所做的判决引起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欧洲一体化的主导权究竟应当由成员国掌握还是由欧盟掌握。判决的支持者认为,该判决有力地保障了成员国本应享有的主导权,联邦宪法法院的审查权仍将一如既往地防止德国在与欧盟的关系中陷于被动地位;判决的反对者则认为,里斯本条约的意义在于使欧盟获得主导权,但是该判决为了狭隘的国家利益违背了这一精神,因此必将阻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孰是孰非?后里斯本时代的欧盟究竟距离"同一个欧洲"的梦想还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梳理里斯本条约案中的法律逻辑来解读这个问题。
高仰光
关键词:里斯本条约民主原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