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骋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含铁离子的小分子水凝胶的构筑及其响应性研究
- 基于对胆酸分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凝研究[1],针对铁离子在电化学、催化化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结合小分子水凝胶具有相对更好地生物相容性的特点,利用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调节铁离子与胆酸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筑了7种由不同...
- 马骋李杰阎云黄建滨
- 关键词:铁离子水凝胶
- 一种新型CO_(2)/原油助混剂CAA8-X的应用与助混机理
- 2022年
- CO_(2)驱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其中,降低CO_(2)与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以实现混相驱是增强CO_(2)驱效果的重要手段。由此我们设计了由亲油基团十六烷基和亲CO_(2)基团全乙酰蔗糖酯基结合的新型“亲油-亲CO_(2)助混分子”十六酸全乙酰基蔗糖酯CAA8-X,研究发现,CAA8-X对超临界CO_(2)流体和不同油相的煤油、白油以及长庆原油有优异的助混效果,界面张力消失法和细管实验法测定结果表明,CAA8-X可以将超临界CO_(2)/长庆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降低20.5%。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CO_(2)分子与全乙酰蔗糖酯基的亲和能力,研究了这类新型“亲油-亲CO_(2)助混分子”通过多酯头基降低与CO_(2)亲和势能而降低油/CO_(2)界面能的助混机理。
- 马骋窦翔宇刘泽宇廖培龙朱志扬刘卡尔顿黄建滨
- 关键词:两亲分子提高采收率混相压力
- 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的新认识:固液界面影响
- 2023年
- 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是目前增加我国原油产量的主攻方向之一.本文针对碳酸盐岩油藏岩石及模拟岩石样品开展固液界面作用的研究工作,从岩石的化学组成、比表面积、表面荷电情况、接触角及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方解石、白云石以及中东油藏碳酸盐岩样品在洗油过程中的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结果,并分析了相关体系的洗油效率.结果证实了方解石、白云石样品与中东油藏碳酸盐岩样品在组成、结构及表面性质等方面高度一致,可用于碳酸盐岩油藏固液相互作用研究的模拟样品.进而揭示了表面活性剂在碳酸盐岩表面吸附量低、对其表面润湿性改变小且洗油效率相关性差的特点,表明固液界面相互作用不是影响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关键因素.
- 刘治界姜莎莎田茂章田茂章马骋马骋宋新民
- 关键词: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采收率
- 一种便捷、可视化的CO2驱助混剂评价方法——高度上升法及其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CO2-EOR)中,开发有效降低最低混相压力的助混剂是重要的一环。为有效缩短助混剂开发周期,大幅提高开发效率,介绍了一种便捷、可视化的最低混相压力测定方法——高度上升法。利用自行搭建的具有视窗的高压釜设备,将混相过程中油相的体积膨胀转化为高度信息,经数据处理获得混相百分比-平衡压力曲线,整个过程是可视化的,测得的最低混相压力与利用细管实验法测得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准确性;提出了利用不同组成的模拟油进行助混剂筛选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高度上升法测定最低混相压力与细管实验法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5%。利用此方法筛选出了有效的八酯型助混剂,施用于长庆、新疆、吉林的原油样品时,在50数80℃、1%数3%用量下,均可有效降低最低混相压力,最大降幅超过20%。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最低混相压力,进而评价助混剂的助混效果。
- 刘泽宇廖培龙马骋刘卡尔顿杨思玉吕文峰杨永智黄建滨
- 关键词:可视化二氧化碳驱采收率
- 基于多酯头基的“油-二氧化碳两亲分子”设计及其助混规律被引量:4
- 2020年
- 针对目前具有广泛应用的油相-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混合体系,我们提出了“油-CO2两亲分子”的概念,实验设计筛选出了一类以多酯头基作为亲CO2基团,长碳链作为亲油基团的油-CO2两亲分子。本工作以白油、煤油等为油相,以自主开发的可视化混相方法作为评价方式,以降低两相最低混相压力的助混效率为指标,系统研究了油-scCO2体系的助混规律。结果表明:(1)越多的酯基将提供越强的“亲CO2性”;(2)碳链长度为16的助混剂拥有最佳的助混效果;(3)与scCO2性质差异越大的油相,两亲分子的助混差异越明显,体现了油相种类带来的区分与拉平效应。本工作不仅将经典的水/油两亲分子概念扩展到油-scCO2两亲体系,对于实际生产中scCO2驱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廖培龙刘泽宇刘卡尔顿马骋朱志扬杨思玉吕文峰杨永智黄建滨
- 关键词:两亲性
- 基于广义阴阳表面活性剂体系对不同黏度区间原油的普适性降黏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脂肪酸-脂肪胺混合的广义阴阳体系,分别通过水相引入与油相引入两种方式对黏度分布在0.05-155 Pa?s范围内的4种原油进行乳化降黏。针对不同地区原油的组成特点与黏度成因,调整复配体系中脂肪酸-脂肪胺的分子结构,采用不同手段构筑乳状液:对于黏度较低的普通稠油,采用水相引入脂肪酸-脂肪胺复配体系的方法;而对于胶质、沥青质含量极高的超稠油,采用油相引入脂肪酸-脂肪胺复配体系黏的方法。两种方法的降黏率均达到95%-99%,获得较为理想的降黏效果。
- 田茂章张帆马骋马德胜蒋凌翔薛荣荣刘卡尔顿黄建滨
- 关键词:稠油降黏
- 含铁离子的小分子水凝胶的构筑及其响应性研究
- 基于对胆酸分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凝研究[1],针对铁离子在电化学、催化化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结合小分子水凝胶具有相对更好地生物相容性的特点,利用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调节铁离子与胆酸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筑了7种由不同...
- 马骋李杰阎云黄建滨
- 关键词:铁离子水凝胶
- 文献传递
-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对原油的乳化及增粘行为被引量:18
- 2014年
- 利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实现了高含水量原油体系的乳化及增粘.通过调整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解决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油田模拟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确定了相关体系高含水量油包水(W/O)乳状液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研究了可以产生高含水量油包水乳状液的油水混合体积比范围,并研究了温度、pH值、油水混合比例和离子强度对乳化及增粘作用的影响.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优良乳化效果和乳状液稳定性的体系,其中部分体系粘度可增大80倍.这对于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 曹绪龙赵海娜马骋马宝东张继超严兰黄建滨
- 关键词:乳化油包水乳状液
- 二氧化碳驱助混剂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但是我国油田多属陆相沉积,原油和CO2的最低混相压力过高,这是制约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研制有效的助混剂尤为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O2-原油助混剂的研究现状,从基团类别、分子构架和应用效果三个层面考察分析,总结出高效的CO2-原油助混剂分子结构中需含有多个亲CO2基团和多个亲油基团。同时提出,在有效控制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研制稳定高效的CO2-原油助混剂体系是目前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关键突破口。
- 刘卡尔顿马骋朱志扬杨思玉吕文峰杨永智黄建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