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彩和
- 作品数:18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高糖诱导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5
- 2006年
- 利用RT-PCR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高浓度葡萄糖对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可能与p16和p21基因高表达相关,而与p53基因表达关系不密切。
- 金军华张铁梅韩彩和张恩毅张延张宗玉童坦君
- 关键词:右旋糖己糖衰老相关基因高糖培养PDL
- 糖化蛋白终末产物诱发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TNF-α、IL-6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糖化蛋白终末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否可刺激人体淋巴细胞分泌 TNF-︿、IL - 6。探讨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一致。方法 取正常对照者及糖尿病患者静脉血 2 ml,分别与PHA和 AGEs培养。 2 4h后取上清液测定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 PHA和 AGEs刺激反应均较正常对照者敏感。 AGEs刺激后 TNF-︿、IL - 6分泌在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473.2± 6 6 .93pg/ ml vs 2 5 4.6 2± 35 .14pg/ ml(P<0 .0 2 ) ,2 40 0± 399pg/ ml vs 1983.9± 2 94.9pg/ ml (P>0 .0 5 )。糖尿病患者对 AGEs刺激反应与病程、血糖、体重及性别等因素无关。结论 AGEs确实可刺激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这一刺激反应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表现尤为敏感 ;并未发现这一反应与病程、血糖水平、体重等因素有关。提示这一敏感反应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张铁梅张延韩彩和金世鑫迟家敏
- 关键词:细胞因子并发症糖尿病
- 碧罗芷体外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生成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应用体外蛋白糖化反应系统 ,确定碧萝芷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生成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将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别在 37、50、70℃共同孵育 ,实验组则加入不同剂量的碧萝芷或氨基胍。在不同时间取孵育样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荧光强度代表为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量。结果 在本体外系统中 ,蛋白糖化产物的生成与孵育温度及时间呈正相关。碧萝芷在 0 3~ 2 0 g·L- 1 剂量范围内可有效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 ;其抑制作用相当于同剂量的氨基胍。
- 张铁梅韩彩和韩怡文宫环张恩义张延
- 关键词:碧萝芷抗氧化氨基胍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分析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探讨生物提取及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bFGF作用于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对DNA合成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囊膜体内试验,观察bFGF对活体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体外和体内活性试验均证实:当bFGF>10ng/ml时,细胞生长呈明显的抑制状态,而bFGF<0.01ng/ml呈现明显生长不良状态。结论bF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生物活性的测定为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 陈惠韩彩和刘士德孙诚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活性噻唑蓝内皮细胞
- 银杏叶及葡萄籽提取物体外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生成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应用体外蛋白糖化反应系统,确定银杏叶及葡萄籽提取物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生成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将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别在37℃,50℃条件下共同孵育,实验组则加入不同剂量的银杏叶及葡萄籽提取物或氨基胍。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温度和时间培养条件下的样品测定,根据荧光强度确定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量。结果 在本体外系统中,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与孵育温度及时间呈正相关。银杏叶提取物及葡萄籽提取物在1.0-2.0 g·L-1 剂量范围内均可有效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当药物浓度达2.0 g·L-1时其抑制作用相当于同剂量的氨基胍。结论 具有明确抗氧化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及葡萄籽提取物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蛋白糖化终末产物的生成。
- 韩彩和韩怡文宫环张恩义张延张铁梅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抗氧化氨基胍
- 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
- 随着人们对健康水平认识的提高。医学模式也正在发生着转变。即从单一的医疗型向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保健型转变。心与身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心与身是统一体,两者互相影响。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
- 韩彩和
- 文献传递
-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解偶联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
-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UCP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在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经不同葡萄糖浓度5.5,25...
- 张恩毅张铁梅张延金军华韩彩和韩怡文
- 关键词:葡萄糖浓度脂肪细胞分化过程肥胖症
- 文献传递
- AGEs与葡萄糖浓度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为研究非酶促糖化终末产物(AGEs)和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氚标记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AGEs以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11mmol/L葡萄糖加AGEs(5 mg/L)、30 mmol/L葡萄糖、11 mmol/L葡萄糖+AGEs+维生素E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的2 h^3H-TdR掺入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69倍(P<0.01)、2.15倍(P<0.05)和1.46倍(P<0.05)。提示:高糖和AGEs均能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高糖及AGEs同时存在时更为明显,而抗氧化剂维生素E则抑制内皮细胞增生。
- 陈惠田密韩彩和张京乌晴
- 关键词:葡萄糖浓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病变
-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解偶联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UCP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在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经不同葡萄糖浓度5.5,25,45mmol/L培养后,3T3-L1脂肪细胞于第3,5,7天抽提总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CP2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在第7天,4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UCP2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5.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可增加UCP2mRNA的表达(P<0.01)。结论体外培养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对脂肪细胞中UCP2mRNA的表达与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
- 张恩毅张铁梅张延金军华韩彩和韩怡文
- 关键词:UCP2葡萄糖肥胖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_(14)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在正常对照者 ,并发或未并发肾病的 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可溶性CD1 4(sCD1 4)、血糖、血脂、HbA1c、尿白蛋白等。结果显示血清sCD1
- 孟申林伟陈惠贾淑芬马劲松王佩兰张京郁彦玲张文娟韩彩和
- 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