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燕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肠梗阻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肿瘤
  • 2篇梗死
  • 2篇梗阻
  • 2篇恶性
  • 2篇恶性梗阻
  • 2篇肠肿瘤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引流

机构

  • 10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泌尿外...

作者

  • 10篇靳燕宇
  • 4篇谷川
  • 4篇宋扬
  • 4篇丁文涛
  • 4篇谭志军
  • 4篇姜伟
  • 3篇臧大维
  • 2篇拱忠影
  • 2篇汪志云
  • 2篇杨涛
  • 1篇郭洁
  • 1篇王玉亮
  • 1篇侯澎
  • 1篇刘津
  • 1篇谷岩
  • 1篇余海峰
  • 1篇张国梁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天津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肛肠梗阻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 评价经肛肠梗阻减压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37例急性完全性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至梗阻近端肠管,冲洗引流4~10 d后行腹腔镜探查并一期切除吻合.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置入导管,导管引流时间为4~10 d,平均(5.8±1.6)d.置入肠梗阻导管后(3.8±1.3)d(1~7 d)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消失.与入院时腹围(92 4±7)cm相比,手术时腹围(84±6)cm,明显缩小(P=0.013).其中31例患者减压后完成腹腔镜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安全、有效,可将急诊手术转为限期手术,在适当的肠道准备后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并一期吻合是可行的.
谭志军谷川张国梁丁文涛靳燕宇姜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腹腔镜手术
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中乌司他丁的应用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老年结肠癌并梗阻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7例,观察组手术当日及术后3 d内静滴乌司他丁20万U,1次/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3天体温较低(P均<0.05),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均<0.05),切口感染和肺感染发生率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老年结肠癌并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
谭志军谷川丁文涛靳燕宇姜伟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乌司他丁
DC-GPC3联合CIK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DC-GPC3)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DCIK-GPC3)后在体内能否抑制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生长。方法将肝癌荷瘤裸鼠模型分为4组,A组于瘤体周围注射生理盐水(NS),B组于瘤体周围注射CIK,C组于瘤体周围注射DC-CIK,D组于瘤体周围注射DCIK-GPC3,比较4组肿瘤体积、抑瘤率和肿瘤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治疗后,D组肿瘤组织的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A、B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瘤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肿瘤细胞凋亡率与A组、B组和C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IK-GPC3效应细胞可明显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
靳燕宇王玉亮宋扬宋扬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类杀伤细胞
下肢先天性动静脉瘘一例
2008年
1病例报告 患者 男,30岁。因双下肢静脉迂曲10余年,于2007年5月22日入院。查体:双下肢可见明显迂曲之静脉,右小腿明显增粗增长,无皮肤溃疡,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动脉造影示:双侧股浅动脉及小腿动脉分支增多,且末梢走行迂曲紊乱,可见与曲张浅静脉交通,考虑为下肢动脉弥漫性动静脉瘘(小腿为著),见图1。入院诊断:双下肢弥漫性动静脉瘘。由于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予保守治疗2周后自动出院。
靳燕宇谷川侯澎谷岩
关键词:动静脉瘘动脉造影术病例报告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死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并测定其耐药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66例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5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84.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8例占67.86%;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最高分别为82.35%和8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75.00%、25.00%、50.00%、50.00%、25.00%。结论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宋扬臧大维汪志云郭洁拱忠影靳燕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袖状胃切除术在肥胖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袖状胃切除术(LSG)在肥胖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肥胖症患者为例,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观察组采取LSG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2个月、3个月,观察组体重指数(BMI)、多余体重减少率(EW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胃食管反流检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症患者采取LSG术效果显著,减重效果较好,安全性较好。
靳燕宇
关键词:肥胖症胃食管反流体质量指数
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变化与SSRI类药物治疗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变化与SSRI类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共1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卒中后抑郁康复治疗和活帆化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SSRI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纽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背的r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活性均增强,并且研究组增强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纰.两组患者相比有品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娃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娃蒋性差异(P〈0.05),并且研究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棚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大大降低,采用SSRI类药物治疗后.大大提高了r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活性,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情绪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津宋扬臧大维靳燕宇
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患者Stathmin和p27与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患者Stathmin、p2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1,PG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感染的82例患者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感染的90例患者为非感染组。统计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结果;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Stathmin、p27、PG1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82例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患者以肺部为主要感染发生部位,占36.58%,腹腔感染次之,占26.83%;82例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64.44%,革兰阳性菌24株占26.67%,真菌8株占8.89%;Stathmin蛋白水平在感染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27蛋白水平在感染组患者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01);感染组患者PG1、CRP、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感染能够对患者Stathmin、p27、PG1水平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同时高炎症状态亦会影响术后效果,而明确感染原因和发病机制对提高其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姜伟谭志军余海峰丁文涛靳燕宇杨涛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STATHMINP27胃蛋白酶原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HDL—C的相关性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性,探讨Hcy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f患者组)以及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研究对象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血流峰值(SFv)、舒张血流峰值(DRY)、平均血流速度(MFV)和搏动指数(PD,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患者组大脑中动脉SFV、DFV、MF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明显高于自身基底动脉及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基底动脉MFV、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高于对照组基底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Hcy、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PI与Hcy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30,p=0.020;r=0.450,P=0.010),HDL-C与Hcy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08,P=0.010)。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升高可能促进了远端动脉阻力的增加。
宋扬臧大维靳燕宇汪志云拱忠影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搏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对3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行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4~10 d后手术。结果:28例成功置入导管,成功率93.3%;2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狭窄部位,而转行急诊手术。成功的28例患者导管减压引流时间为4~10 d,平均(5.8±1.6)d。置入导管后(3.8±1.3)d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与入院时腹围(92.1±7.4)cm相比,手术时腹围缩小至(83.9±5.8)cm(P=0.013)。减压后96.4%(27/28)的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首选措施。
谭志军谷川丁文涛靳燕宇姜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导管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