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明忠

作品数:4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语法
  • 2篇语义
  • 2篇构式
  • 1篇信息处理
  • 1篇义学
  • 1篇隐喻
  • 1篇语法视角
  • 1篇语法隐喻
  • 1篇语法整合
  • 1篇语义角色
  • 1篇语义框架
  • 1篇语义学
  • 1篇完形
  • 1篇离合词
  • 1篇邻接
  • 1篇框架网络
  • 1篇框架语义
  • 1篇框架语义学
  • 1篇格语法
  • 1篇汉语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陶明忠
  • 4篇马玉蕾

传媒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语法隐喻·构式·类比映射被引量:31
2007年
韩礼德等人认为语法隐喻通过级阶的转移,在扩大符号系统的语义潜势方面有重要作用。语法是人类经验的体现,我们对经验的阐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过程的体现,一方面是逻辑关系的体现。两个方面综合在一起说明了人们用语言对经验和现象的阐释。语法隐喻涉及到句式的级阶转换(rank shift),如从言辞列到言辞,从言辞到成分,从有过程的言辞到把过程看作物体的言辞。他们认为类比映射是句子级阶转换的基础,但并没有揭示出级阶转换和原型语法构式(prototypical gramm atical construction)的关系,也没有指出类比映射不仅是级阶转换的基础,还贯穿于整个语法构式。本文将结合构式语法的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类比映射理论对语法隐喻加以认知意义上的阐释,说明语法隐喻也是一种语法整合,即某个(些)新的复杂事件的概念表征和某个(些)非一致式句式的整合,而语法隐喻中的句式投射反映了构建经验现象的类比模式。本文的研究表明,类比映射和句式投射是语法隐喻得以产生的两个重要的认知过程。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的重新分类大大扩展了语法隐喻的概念外延,更符合人类认知的发展模式。但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的重新分类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的研究发现,“过程”内部小类之间的转换,即“过程A”向“过程B”的转换是语法隐喻的又一种不可忽视的类型。本文的研究表明,类比映射和句式投射是语法隐喻得以产生的两个重要的认知过程。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的重新分类大大扩展了语法隐喻的概念外延,更符合人类认知的发展模式。但韩礼德对语法隐喻的重新分类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的研究发现,“过程”内部小类之间的转换,即“过程A”向“过程B”的转换是语法隐喻的又一种不可忽视的类型。
马玉蕾陶明忠
关键词:语法隐喻构式语法整合
框架网络与汉语信息处理被引量:8
2007年
框架网络的特点是它系统地描写了我们理解词汇和进行推理时所依赖的情景,描写了情景中语义角色的句法实现方式,对语义角色的描写比格语法更清晰、细致、系统。本文用汉语实例说明,构建汉语框架网络对解决汉语信息处理中的语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在语义角色自动识别方面,除了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之外,基于规则的语义特征核查方法很值得尝试。
陶明忠马玉蕾
关键词:框架网络语义角色信息处理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离合词被引量:4
2012年
汉语离合词是在词的层面上形成的构式,它们具有整体性和完形性。与德语的可分动词相类似,其合并式和分离式都是词位在句子中的语法变体。为了摆脱黏着语素与词纠缠不清的局面,本文提出,离合词中的黏着语素在分离后仍然是黏着的,无须上升为词即可直接充当句子的核心成分,并为此提出了"邻接黏着"与"非邻接黏着"的概念。
马玉蕾陶明忠
关键词:离合词构式完形
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被引量:51
2008年
框架语义学是格语法理论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格语法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框架语义学解决了格语法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对概念结构和语义—句法映射关系的描写。尽管格语法和框架语义学都是对语言共性的研究,但就方法论而言,Fillmore从心智主义转向了经验主义。文章指出了框架语义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陶明忠马玉蕾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格语法语义框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