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社英 作品数:26 被引量:99 H指数:8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社会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社区研究、社区养老与社会政策 被引量:9 2017年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回顾社区研究、社区服务及有关历史,反思中国的"社区"及其在社会政策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西方养老模式与理念之异同以吸取有益经验,对中国式"社区养老"与西方的community care(社区照顾)以及近年来流行的aging in place(AIP,就地养老)作了回顾比较,并在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社区养老将成为中国养老方式的主流,但社区养老不是变相家庭养老。家庭的养老功能急剧减弱,不久的将来,当大批"空巢"(包括孤独鳏寡)老人进入高龄阶段后,尤其是需要长期照顾(long-term care)的时候,"以居家为基础"更不能简单理解为以自我或家庭照顾为主,居家社区服务必须跟上,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的局面要尽早改变。正视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后续问题,针对即将到来的巨大社会养老需求,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包括机构养老),这是非常时期应对"潮独"(婴儿潮出生、成为独生子女父母)一代特别突出的"空巢"家庭问题积极开展研究的必然思路。综合社会服务体系框架设计、分户不分居的代际支持方式、城乡老年人健康分化等,都是与社区养老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中国总体公共政策已经由"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转型,为社区养老事业朝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国家"十三五"规划为此做了新的战略部署。政策研究还要注意避免这种有针对性的养老举措在将来过时而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陈社英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社会政策 人口老化与社会政策:中国人的“家”与养老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家文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支柱。在比较研究中,Jia(家),family,home,household以及house/housing的涵义交叠但并不完全重合,造成养老研究中相关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西方养老模式同样既有明显差别又有潜在共同之处。中国家庭及其赡养功能的演变受到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影响,"4-2-1"家庭结构将转变为"4-2-2"家庭结构,这有利于未来家庭养老,但对于当前"婴儿潮"加"独生子女父母"这代人的养老,却是雪上加霜。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的功能日益减弱,仍然是一些政策与研究的基础。相比之下,西方的居家养老更强调老年人的独立生活与社会支持,而政府责任也并未随着福利国家的衰落以及社区照顾向家庭照顾转变而被忽视。必须跳出对家庭养老的历史缅怀或未来憧憬,切实解决这代老年人"不敢老"的紧迫问题,尊重他们非传统的养老意识和国际主流趋势,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并探索中国特色的"寻家之路"。要真正地重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国家的责任、社会服务的提供和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作用等,把各种养老设施营造成老年人的新"家"。非常时期针对"潮独"问题发展社会养老,这是当前积极开展老年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必然思路。而中国总体公共政策由"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的转变,为沿着这一方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最后,社会政策研究还要注意所谓"社会福利不可逆"的现象,以免这一有针对性的养老政策在将来过时并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陈社英关键词:生育政策 家庭观念 代际差异 机构养老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重建——一个时代与经历的回顾 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结合笔者亲身经历与观察,回顾和反思中国社会工作重建的早期探索史,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彰显使命感。广州中山大学与香港大学在1986-1989年的3年合作计划,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重建的正式发端。在国际水准框架下全面系统地举办专业本科教育和师资培训,可喻为国内社会工作专业重建的“黄埔一期”。中山大学迈出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重建第一步,学术传统在专业引领的早期努力与成就中加以概括。香港大学对内地社会工作专业重建(重新引进)的早期贡献,也通过支持两个“黄埔一期”班及接纳内地首个社会工作留学生的事实加以记载。最后将作者赴美攻博经历稍加分享,并提出有关中国社会工作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一些初步看法。 陈社英建立中国特色的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被引量:17 2017年 支持老人就地养老是当前老年社会服务的一个核心实践。它不仅能够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度过晚年,维系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而且与机构照顾相比,能够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分析我国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结梳理国际上的养老服务经验,提出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建立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框架。这一框架试图将当前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多元主体纳入其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类似家庭或模拟家庭)养老、结伴(老年公寓)养老等方面。最后就政府的宏观战略规划、完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和构建良好的养老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支持。 潘屹 隋玉杰 陈社英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会政策研究 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社会公平与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就社会公平这个主要的社会经济议题,厘清其理论概念,回顾中国特有的"经济国家"历史时期社会科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累积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同时社会问题倍受关注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与政策的转型更成为一个核心课题。通过梳理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影响,并考察其与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不公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加以阐明"后经济国家"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责任。 陈社英 蔡想关键词:社会公平与正义 公共经济学 临床社会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精神病社会康复及对老龄研究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论述社会精神病学研究的临床社会学理论和启发式分析构架,作为有关研究方法之指南。讨论临床社会学的关键问题,包括自我概念、个人—社会关系、经验和意义(包括隐含语言)、行动/干预及其他理论和方法问题。分七个主题对启发式分析构架进行阐述:个人、社会、时间维度、沟通"水平"或类型、(精神健康/疾病的)社会表现、干预及(医疗)干预的组织维度。通过强调精神病康复个人经验研究与老龄研究之间的相似性,展示与老年学的关联以及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 ROBERT SVIGNY 陈社英 杨婷关键词:精神病康复 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经验谈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2018年 一、关于“教授治校”的经验
关于“教授治校”的问题,美国高校内教授与行政管理层形成了一种“分工合作,共同治理”的格局。教授主要负责与学术相关的事务,如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科研、研究项目申请、学术能力评价与认定、学术标准的制定等,且凡是涉及学术方面的事务,教授们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话语权,管理层绝不容插手,如果行政管理层予以干涉就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和问题,美国的大学教授协会(AUPI)会出面交涉甚至对学校发出警告。 陈社英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 学科建设 地方高校 教授治校 学术标准 管理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发刊词 2020年 “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源起于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及《社会与公益》杂志社合办的“清华社会工作评论”。2019年与《人口与社会》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定于2020年创办“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希望通过学术合作共同成长,进一步打造成中国及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交流的平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重建,自20世纪80年代中山大学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三年合作计划发端,迄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其间,中国经济社会及总体公共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一个“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的转变过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高涨以及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专业社会工作在最近十多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界定和追求平衡发展的新战略布局,赋予了社会工作新的重任。 陈社英关键词:中国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教育 专业社会工作 公共政策、媒体镜像与大国成长——GPP转换下的中国媒体面相和国家治理变迁 被引量:4 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是一部公共政策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在"经济国家变迁"的总体公共政策(GPP)理论架构下,对国内主流报刊媒体的独特职能和政治语境进行考察,回顾1978年前后不同的总体公共政策及其影响,反思和展现新中国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治理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个大国成长过程中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研究表明,作为GPP工具之一的传播媒体,一方面它反映着大国治理变迁过程中的政策面相和实践逻辑,另一方面也叙说着中国发展道路的曲折对于媒体角色及其表现的深刻影响。 陈社英 刘绩辉关键词:中国媒体 “中国社会工作2.0”及其历史与国际意义 被引量:9 2018年 本文诉诸于历史脉络和比较视野,对中国社会工作的现状、需求及其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同时提出"中国社会工作2.0"话题借以抛砖引玉。中国大陆社会工作重建三十余年,而实质性的发展仅有十余年,这种历史性的反差可以从总体公共政策(GPP)的转变中窥见端倪。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社会工作发展遭遇的"低谷"和依然存在的"陷阱"。由此,在透彻理解"十九大"重大决策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勾勒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发展背景和思路:(1)求"平衡",就不能再奉行"GDP主义","经济国家"的发展思路也应该退出历史舞台;(2)求"充分",就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而不照搬欧美"福利国家"公共政策模式。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应与其它社会科学一道担负时代责任,趁"十九大"机会之窗,抓住"平衡"的核心问题,致力于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并加强其研究及合格师资(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的培养,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发挥积极作用。 陈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