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睿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及转...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构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效应
  • 1篇药理效应法
  • 1篇野百合碱
  • 1篇野百合碱诱导
  • 1篇受体
  • 1篇死因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机构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北京双鹤药业...

作者

  • 2篇陈睿
  • 1篇刘建平
  • 1篇田静
  • 1篇李冰冰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刺五加混悬剂小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考察刺五加混悬剂小鼠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分别采用药理效应法中的效量法与药效法,选择吞噬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刺五加在小鼠体内药动学规律。结果 效量法:K_(el)=0.2d^(-1) K_a=2.5d^(-1),AUC(S_o)=10.4g·kg^(-1)·d,VRT=19.3d^2。药效法:K_(el(ef))=0.1d^(-1),K_(a(ef))=2.9d^(-1),AUC(S_o)_((ef))=62.7(%)·d,VRT_((ef))=43.2d^2。药效法所得数据大于效量法,说明药效的出现有滞后性。结论 用药理效应法研究刺五加有效成分的体内药动学规律是可行的,并且首次得到了有关药动学数据。
田静刘建平陈睿
关键词:药理效应法
抑制TRAF6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重构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n=6)、MCT模型组(n=15)、C25-140(TRAF6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活性抑制剂)组(n=6)和MCT+C25-140组(n=15)。MCT及MCT+C25-140组大鼠于实验开始时颈后皮下单次注射MCT60 mg/kg,建立PH模型,其他2组大鼠皮下注射5%DMSO作为对照。C25-140组及MCT+C25-140组大鼠于第14天、21天和28天腹腔注射9.8 mg/kg C25-140。第28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估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心室收缩力变化,之后对大鼠进行安乐死并取肺组织。通过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大鼠肺血管形态;采用免疫共沉淀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K63泛素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RAF6、STAT3、p-STAT3及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肺血管TRAF6和STAT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MCT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和三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明显减少(P<0.05),血管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α-SMA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肺小血管明显肌化,提示造模成功。(2)与对照组相比,PH大鼠PASMCs中STAT3的K63泛素化明显升高。(3)MCT干预后28天,大鼠肺组织中TARF6、p-STAT3/STAT3比值及cyclin D1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MCT组相比,MCT+C25-140组大鼠PAAT、TAPSE明显上升(P<0.05),血管中膜厚度明显减小(P<0.05)。给予C25-140处理后,肺组织中TARF6、p-STAT3/STAT3比值及cyclin D1水平相对于MCT组显著降低(P<0.05)。(4)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小动脉中膜TRAF6与STAT3存在显著共定位,C25-140处理能显著抑制两者的相互作用。结论:抑制TRAF6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
许正秋邱莉华陈睿马倩李冰冰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血管重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