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炳耀

作品数:35 被引量:19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中华白海豚
  • 13篇海豚
  • 8篇种群
  • 6篇栖息
  • 6篇栖息地
  • 6篇江豚
  • 4篇家域
  • 3篇栖息地选择
  • 3篇保护区
  • 3篇哺乳动物
  • 2篇儒艮
  • 2篇生态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分类学
  • 2篇保护生物学
  • 2篇MTDNA
  • 1篇蛋白
  • 1篇多媒体
  • 1篇多态
  • 1篇形态学

机构

  • 34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苏省淡水水...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4篇陈炳耀
  • 20篇杨光
  • 12篇徐信荣
  • 3篇徐士霞
  • 2篇刘少英
  • 2篇吴毅
  • 2篇江廷磊
  • 2篇胡义波
  • 2篇杨奇森
  • 2篇秦钦
  • 2篇李保国
  • 2篇魏辅文
  • 2篇蒋学龙
  • 2篇吴诗宝
  • 2篇任文华
  • 2篇余文华
  • 2篇翟飞飞
  • 2篇李晟
  • 2篇李敏
  • 2篇王炼

传媒

  • 8篇兽类学报
  • 5篇南京师大学报...
  • 4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第八届全国野...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厦门濒危中华白海豚联系模式和社会分化研究
陈炳耀李闪闪朱槿灿徐信荣杨光
鲸类体型和大脑进化差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正>鲸类内部的体型差异巨大,其中最小的物种小头鼠海豚(55 kg)和最大的物种蓝鲸(122000 kg)之间的体重相差了2200倍。此外,海豚科还经历了脑容量增大的事件,其相对脑容量高于其它鲸类。然而,鲸类内部体型大小...
王滢莹孙迪陈炳耀任文华徐士霞杨光
文献传递
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利用规律的研究
陈炳耀徐信荣杨光周开亚
关键词:家域栖息地选择物种保护中华白海豚
江豚胃容物的鉴定及食性分析
陈炳耀杨光王炼徐信荣
关键词:食性
北部湾印太江豚密度估算及适宜栖息地预测被引量:2
2022年
目前我国印太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基础信息十分有限,2018-2020年对北部湾离岸较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离岸较远的涠洲岛水域进行了截线抽样法船只考察。应用DISTANCE估算出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太江豚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0.273(0.133~0.561)头,数量约88头(95%CI:43~181);涠洲岛水域印太江豚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0.100(0.048~0.210)头,数量约137头(95%CI:65~286)。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北部湾水域印太江豚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及面积。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80和0.927,模型拟合度较好,结果表明离岸距离和海洋深度是影响印太江豚栖息地分布的主要因子,印太江豚的适宜栖息地在北部湾东北部近岸区和海南西侧,适宜度超过0.5的栖息地面积达14630.62 km^(2)。2018-2020年印太江豚适宜栖息地面积较2013年大幅度下降,0.5适宜度的栖息地面积减少了40%。参考印太江豚2个群体的平均密度和北部湾适宜栖息地面积,粗略估计北部湾水域印太江豚约1463~3994头。由此可见,北部湾水域内印太江豚密度比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首先进行区域性海洋环境的整体保护,重点关注鱼类资源的恢复及对人类活动尤其渔船的管控,并尽快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
孟祥垚汪华志周煜张宏科乔莹陈炳耀
厦门水域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选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One hundred and eighty-one boat surveys were conducted within 150 days between February and December, 2004 in Xiamen waters, which covered an area about 700 km2. A total of 102 separate sightings were recorded. Habitat selection (i.e., water depth, tidal conditions, and distance offshor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election frequency and x2-test. The results showed high level of selection for water depth under 20 meters and distance offshore within 1 000 meters, whereas no significant selection was found for tide level, water temperature or tide direction. In addition,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sections of Xiamen waters was discussed. Furthermore, Xiamen west harbour and waters from Jiyu to Wuyu were identified as the ‘key habitats’ and Dadeng waters may serve as a ‘sanctuary’ for the Xiamen population.
陈炳耀翟飞飞徐信荣杨光
关键词: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选择
厦门中华白海豚种群生物学与保护研究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开展了厦门水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生物学和保护研究。主要结论包括: 1、照相识别及社会组织结构。在2004年2月至2007年4月间,通过对白海豚上半部身体的体色及斑点...
陈炳耀
关键词:中华白海豚种群生物学栖息地选择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中华白海豚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国际组织CITES、IUCN、CMS保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华白海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回顾了中华白海豚的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鉴于目前的生存及保护现状,提出了研究展望.
徐信荣陈炳耀
关键词:中华白海豚种群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家域
不同生态环境中华绒螯蟹肉脂品质的比较被引量:16
2006年
选取长江野生、湖泊放流、网围养殖及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各10只。雌、雄各半,对其进行62个肉脂品质参数的测算。可食部分占体重的29.79%~38.60%,可食部分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45%~20.32%和8.52%~17.33%,含水量为56.70%~70.30%;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可食部分的5.29%~7.22%和6.40%~7.9l%,氨基酸总量占13.48%~17.57%;可食部分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0.80%~1.7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61%~9.29%;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0.65%~2.79%;脂肪酸总含量约为4.41%~10.96%。‘组内雌、雄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参数差异较小;水分、粗蛋白、氩基酸等参数差异较大,粗蛋白、氨基酸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值均为雄蟹小于雌蟹。同性别不同生态环境成蟹粗蛋白、氨基酸各参数的差异较小;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水分、灰分、脂肪酸、矿质元素等参数差异较大。综合均值比较结果和实践经验分别选取13个和16个参数,对4组雄蟹、4组雌蟹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所选取参数可较好反映中华绒螯蟹肉脂品质的差异。用62个参数分别对4组雄蟹、4组雌蟹进行聚类分析,从总体上反映了不同生态环境中华绒螯蟹的肉脂品质和其相互关系。
秦钦张彤晴陈炳耀朱清顺周刚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生态环境肉脂品质营养成分
基于环境DNA的涠洲岛周围海域布氏鲸种群分布初探
2024年
鲸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的关键物种。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是中国近海唯一稳定出现的须鲸种群,但其栖息地分布现状尚不明确。由于布氏鲸活动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目视监测难以进行稳定跟踪调查。基于此,结合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监测了不同时期(2022年4月和2023年1月)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研究发现,4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涠洲岛—斜阳岛之间)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3),同时在涠洲岛西南海域也发现布氏鲸存在(n=2),其中有1个站位仅eDNA检测到;1月在布氏鲸的热点分布海域目视和eDNA均发现布氏鲸存在(n=1),涠洲岛东部海域仅eDNA检测到布氏鲸存在(n=1)。结果表明,eDNA技术相比目视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用于验证布氏鲸的分布,同时发现涠洲岛东部和西南部海域是布氏鲸的潜在热点分布海域。该研究验证了eDNA技术在涠洲岛布氏鲸分布监测上的可行性,进一步明确了涠洲岛布氏鲸栖息地的分布现状,为其种群的高效监测和科学保护提供了基线信息。
郑若丹陈炳耀张帅麦俊晓蒋佩文王文欣李敏
关键词:种群分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