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亮

作品数:108 被引量:382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政治法律
  • 21篇文化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文化
  • 14篇主义
  • 12篇政治
  • 11篇教育
  • 9篇逻辑
  • 8篇社会
  • 7篇意蕴
  • 7篇优秀传统文化
  • 7篇治教
  • 7篇中国共产党
  • 7篇中华优秀传统...
  • 7篇人民
  • 7篇社会主义
  • 7篇思想政治
  • 7篇共产党
  • 7篇国共
  • 6篇政府
  • 6篇政治教育
  • 6篇企业
  • 6篇民族

机构

  • 95篇山东大学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湖北文理学院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山东经济学院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03篇徐国亮
  • 7篇邓海龙
  • 4篇武中哲
  • 3篇韩巧霞
  • 2篇姜莉莉
  • 2篇顾保国
  • 2篇邹永厚
  • 2篇李延太
  • 1篇吕超
  • 1篇陈志广
  • 1篇林丛
  • 1篇薛潇
  • 1篇王景仪
  • 1篇赵东玉
  • 1篇刘松
  • 1篇刘顺昌
  • 1篇王彬
  • 1篇吴秋璟
  • 1篇刘飞
  • 1篇李征

传媒

  • 10篇人民论坛
  • 7篇理论学刊
  • 6篇山东社会科学
  • 4篇学校党建与思...
  • 4篇甘肃社会科学
  • 4篇思想教育研究
  • 4篇红旗文稿
  • 4篇山东青年政治...
  • 3篇理论探讨
  • 3篇科学社会主义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思想政治工作...
  • 2篇学海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山西高等学校...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2篇沂蒙干部学院...
  • 1篇新视野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年份

  • 5篇2024
  • 11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资本形式演变与虚拟资本形成的逻辑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从资本形式演变的历史出发,考察了产业资本和虚拟资本之间相互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指出资本的本质就是获取利润,生产过程只是获取利润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资本本质上都有一种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直接获取利润的欲望。资本的利润和利润率因素是各种资本形式演变的内在根据,无论是产业资本的初始形成,产业资本增殖环境的不断变化,还是产业资本向虚拟资本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以后,虚拟资本脱离生产领域发展的“自治”和“独立化”倾向迅猛发展,成为产业资本的控制者和调节者,开创了人类收入分配和存量财富再分配制度的新纪元。现代虚拟经济活动已从实体经济的工具和手段转变为实体经济的目的和出发点,从经济活动的配角转化为整个世界的主人,从一个普通的市场机制转变为你根本就无法逃避的一个无处不在的制度幽灵。
徐国亮吴秋璟
关键词:资本形式产业资本虚拟资本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灵魂被引量:20
2018年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文化建设中,对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经历了从信心满怀到怀疑争论,再到重建自信以及自信绽放四个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精华,实现了与西方文化的文化价值理念对接、文化生存和传播方式对接以及文化差异包容对接,铸就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辉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自信的理论基础、夯实了自信的物质根基、植入了自信的动力基因、生就了自信的开放包容心态。
徐国亮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灵魂文化对接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的现代意蕴被引量:1
2007年
人生四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体系的核心。人的觉解程度不同,境界也不同,个体就有差异。个体的认识不同,对人生的感悟也不同。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表明了因觉解程度的不同而层层递进的表现关系。用时代眼光重新阐释境界说,将会对我们产生关于如何对待人生的某些启迪,并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人生"危机"。
徐国亮
关键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着力点
2024年
党纪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统筹处理好“历史使命”与“学习要求”、“总体原则”与“具体任务”、“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务虚”与“务实”、“入脑”与“入心”、“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突出重点”与“着眼全局”、“集中教育”与“常态化”、“思想”与“行动”九对关系。要把握好这九对关系,更好地明确党纪学习教育的意义、遵循、对象、立场、重点、载体、任务、效果、归宿等,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徐国亮
关键词:辩证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础”课的思考被引量:5
2018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时代之需、民族之需和课程发展之需。可以应用理念渗入法、内容更新法、应景考核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思想理念、思维方法、具体内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去。
刘松刘松
论中华传统宇宙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
2023年
中华传统宇宙观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世界与存在的认知,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包括仁民爱物的天人关系理论、整体联系的宇宙认知观念、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追求等,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传统宇宙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契合、人与自然认知方法的契合、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的契合三个方面,二者的高度契合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提供了指导,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即以自然万物平等的关系筑牢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基础、以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以生态和谐追求引领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
栾雨洁徐国亮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宇宙观
“厚德载物”的历史原脉与现代意蕴被引量:5
2016年
"厚德载物"思想所承载的优秀道德品性和博大胸怀,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思想源泉,必须充分发挥好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力。"厚德载物"基本精神源起《易传》,经历了先秦孔孟、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唐代"道统"、宋明理学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发展阶段,其思想价值可从国家层面的经济新常态、社会层面的和谐社会建设、组织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个人层面的德智协调发展四方面进行现代意义转换。
韩巧霞徐国亮
关键词:厚德载物现代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四重维度被引量:2
2024年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在价值之维上,有助于推动理论发展、扩大文化影响、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发展;在内容之维上,其传播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在条件之维上,其传播条件包括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上升、数媒技术成熟、文化发展需要;在实践之维上,其传播路径包括强化传播主体、明晰传播对象、创新传播话语、优化传播媒介、用好传播平台。四重维度是系统的整体,价值之维明晰了国际传播意义,内容之维规定了国际传播要义,条件之维确定了国际传播基础,实践之维是价值之维、内容之维及条件之维在现实中的展开。
徐国亮薛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话语权
建设“四德工程”的理论原脉与实践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十七大报告在原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品德的内容,拓展了道德建设的新领域。实施"四德工程"是培育文明风尚的需要,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八荣八耻"的需要。在"四德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好长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
徐国亮
关键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挑战与路径——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视角被引量:1
2023年
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是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而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等方式,直接和间接地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明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并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视角,总结得出当前我国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基层体制机制不健全、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不完善、跨学段师资一体化滞后和跨学段社会实践教学不足等多重挑战。为此,需要积极从健全基层体制机制、强化高校引领带动作用、完善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加强跨学段师资一体化和丰富跨学段社会实践一体化等方面探寻破解路径,从而有效实现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李延太徐国亮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教育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