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凸显价值引领 创新教学设计——记“2010年全国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优秀论文表彰会”
- 2010年
- 在历史课程改革历经整整十年之际,2010年10月22~23日,“2010年全国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优秀论文表彰会”在最早进行新课程历史教材实验的5个国家级实验区之一的历史名城常州举行。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主编朱汉国教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任鹏杰社长出席会议,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单怀俊书记、常州市武进教育局张世善局长及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名历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 刘东明
- 关键词: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材表彰会教学设计
- 韩国对他国教科书有关韩国及韩国历史内容的审查被引量:2
- 2005年
- 刘东明
- 关键词:韩国经济审查教科书
- 和谐盛会话课改 继往开来谱新篇——记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实验指导工作会议暨培训研讨会
- 2007年
- 为了更加深入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帮助广大实验区教研员更好地解决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和总结历史课改工作,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编写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1月13-14日在美丽的春城——云南省昆明联合举行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实验指导工作会议暨培训研讨会。
- 刘东明
- 关键词:历史教材《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课改
- 是“动力织布机”还是“水力织布机”——兼谈历史教材关于卡特莱特的表述被引量:1
- 2011年
- 在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参、教辅用书),甚至大学教材中,常将1785年英国人爱德蒙特·卡特莱特发明的织布机(power loom)译为“水力织布机”。我们认为,这种翻译值得商榷。
- 刘东明赵翠琴
-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材织布机水力大学教材教参
- 艾森豪威尔政府策划军事干涉奠边府战役始末被引量:5
- 2005年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末期,艾森豪威尔政府拟议对奠边府战役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这是美国干涉越南事务的一次重大升级,也是美国对越南进行直接军事侵略的一次预演。在此期间出台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脱离客观实际,使美国最终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的越南政策,可以使我们深刻了解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渊源以及"冷战"时期美国进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行径。
- 刘东明
- 关键词:法美关系冷战奠边府战役
-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效规划历史课堂——记2013~2014年度北师大版高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 2015年
- 为了及时总结高中历史实验区历史教学实验成果,促进各地中学历史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广西教育学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2013~2014年度北师大版高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参评作品对应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模块(1、2、3)的教学内容,以课时为单位。
- 刘东明
-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案
- 关于世界历史时间的几个问题
- 2009年
- 现行各版本历史教科书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时间表述不尽一致,有的版本甚至有了新的提法,与传统说法差别很大,尤其对世界历史部分来讲更是如此。这给学生学习、教师备课、教研员命题带来了很大困难。现以几个主要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部分为例,就几个人们关注的世界历史时间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 刘东明
- 关键词:世界历史历史时间历史教科书历史事件教师备课
- 与时俱进 深化历史课程改革——记“2009年全国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优秀论文表彰会”
- 2010年
- 为进一步总结历史课程改革和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实验成果,明确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安徽省教研室、安徽省黄山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编写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2月18—1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2009年全国历史教材与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优秀论文表彰会”。
- 刘东明
- 关键词:初中教学
- 美国西部战时经济动员与中国三线建设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笔者从经济建设基础、投资来源和产业结构三方面,比较美国西部战时动员和中国三线建设,指出两者基础不同、投资主体相同、产业重点不同,并认为一国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动力应来自政府,"外推力"持续与否决定建设成果能否持续。
- 王媛刘东明
- 关键词:战时动员三线建设
- 新中国成立和朝鲜战争爆发对美国越南政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一
从1948年起,随着冷战的加剧和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美国的东亚战略开始出现转变,遏制目标从苏联转向中国.1949年1月23日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48/1号文件(<美国关于亚洲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指出:共产主义势力在中国的扩张对美国来说是"严重的政治溃败",并预测,"如果共产主义势力席卷东南亚,美国"将遭受更大的政治上的失败,并殃及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东及到那时暴露无遗的澳大利亚".认为,如果东南亚落入共产党之手,就会使两极世界的战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苏维埃集团的力量就会得到极大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已经引起了欧洲的不安,如果共产党在东南亚再度取得胜利,西欧各国或许被迫与苏联议和.美国政府还认为,东南亚的丧失,会给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美国从日本到菲律宾的太平洋近海岛屿防护链就会受到威胁,澳大利亚、中东、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海空航线就会被切断,从而严重阻碍战时的军事行动[1](p.928)②.
- 刘东明
- 关键词:共产主义冷战新中国朝鲜战争遏制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