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37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常州市社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文学的空间化与空间的文学化——论文学资源之于旅游空间的文化置入被引量:2
- 2016年
- 文学资源是旅游景区文化置入与升级的重要来源,而文学的空间化与空间的文学化是文学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文学与旅游的融合,不是文学元素之于景区环境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充分理解文学叙事空间属性的基础上,将文学的蕴涵展现为文学化的旅游空间;这一空间也因其具备人文性和地方感,从而有助于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魅力。
- 李刚
- 关键词:文学旅游
- 论地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被引量:1
- 2012年
- 无论通识教育课程如何设计,课程设计的初衷都是为了区别于专业教育的职业局限,体现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其实质是对历史与人文传统的继承。发展中国的通识教育,需要针对中国的社会、传统、时代与国情来进行,而体现当地历史与人文传统的地域文化与高校通识课程的对接就成为必然,这一对接将对双方产生积极的作用。
- 李刚谢燕红
- 关键词:地域文化大学通识教育教育理念大学精神
-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20世纪90年代“散文热”再考察被引量:1
- 2011年
- 严肃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低谷,小说、诗歌、戏剧等文体均陷入困境,惟有散文在90年代成就了20世纪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消费文化时代文化消费的外力推动,散文很好地借助了这股外援,实现了一次异军突起。
- 李刚
- 关键词:消费文化文化消费散文
- 文学旅游的时空建构——以南京秦淮河风光带为例被引量:8
- 2016年
- 秦淮河的文学自六朝以来,文脉相传,线性的历史时间与秦淮河的地理空间交织在一起,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学时空由此生成。秦淮河文学旅游资源是秦淮河风光带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不仅提升了秦淮河旅游的文化品质和旅游体验,同时给读者或者游客提供重新认识作家作品和旅游目的地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文学旅游者对文学旅游地的游览与对作家与作品的阅读接受相结合,文学景区的独特性与文学艺术的唯一性相对应,文学的深层意蕴与旅游空间的建构相对接,成就了秦淮河独异的文学之旅。
- 李刚
- 关键词:文学时空文学旅游
- 90年代散文创作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
- 2011年
-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共同经历了80年代启蒙理想的幻灭之后,都急切需要对自我身份再次认同和确认。散文文体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众多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主要表达载体。九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多元化状态,体现了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的不同方式。无论是张承志等人对"清洁的精神"的呼唤,余秋雨等人对中国文化的追问与不舍,还是周涛等人对中国文化小传统的独特感受与称赞,均是以散文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中国问题"的个性书写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在90年代社会文化景观中投射了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复杂印记。
- 李刚
- 关键词:散文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 文化认同与旅游者的身份体认--以《美食家》为例的苏州文学旅游论析
- 文学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经由文学作品而生成的对旅游目的地的想象与渴望,并付诸实践的旅游行为,不能不说是文学作品引发的文化认同与旅游者身份的再建构。江南文化的优雅传统所产生的文化认同,士阶层的...
- 李刚
- 关键词:《美食家》文学旅游文化认同
- “规训”与爱情——五十年代婚恋题材小说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五十年代婚恋题材小说既反映又建构了一种心理和价值观:即恋爱、婚姻不是个人性的事件,而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社会事件。政治因素以政权的方式改变了婚姻的外部条件,也改变了社会对于两性关系的评价标准,并且重新安排了人们的社会地位。爱与不爱的自由不是出自个体内心的需求,而是一个无法选择的社会规范和集体价值观。而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要内化为一个时代社会青年男女择偶的审美心理,必须得到传统心理的支持。
- 谢燕红李刚
- 关键词:文化心理
- “永不庸俗”的时尚叙事——谈《长恨歌》对怀旧情结的超越被引量:2
- 2005年
- 怀旧在90年代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的共同爱好,成为流行的社会情绪和社会思潮。各种文体的怀旧文本成为90年代文坛的热点,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则以其"永不庸俗"的时尚叙事成为了怀旧文本的典范。
- 谢燕红李刚
- 关键词:《长恨歌》怀旧情结
- 重返乡土:主流之外的青春赞歌——重读《铁木前传》
- 2005年
- 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观念发生剧烈冲突的年代,作家的关注视角多指向当下的时代主流,《铁木前传》的问世丰富了那个年代的文学谱系,展示新颖的文学主题:在乡间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生活形态,无论是坚持时代的所谓正确方向,还是任性落后,都有其生活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 谢燕红李刚
- 关键词:《铁木前传》乡土
- 空间生产及其文化表征实践——关于20世纪90年代“身体写作”的再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20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化思想界开始了所谓的"空间转向",空间理论影响到包括文学写作和研究在内的多个社会科学领域。在中国,90年代的"身体写作"从女性身体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表征实践活动,成为建构女性存在空间的起点,由此打破了历史主义的线性逻辑,进一步将空间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实践进行了相互的印证。
- 谢燕红李刚
- 关键词:文化表征身体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