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科研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上海市闵行区儿童青少年牙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牙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牙周状况的预防和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闵行区各抽出1个镇和1个街道,对抽中镇街的小学及中学学校在校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口腔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儿童青少年牙周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12名儿童青少年中共检出牙龈出血例数为780例,检出牙龈出血牙齿数1605颗,牙龈出血率为43.05%,平均牙龈出血颗数为2.06颗。共检出牙结石人数937人,检出牙结石牙齿数5172颗,牙结石检出率为51.71%,平均牙结石颗数为5.52颗。牙周异常检出共862例,异常率为47.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食甜食频率(OR=3.819)、牙线使用情况(OR=0.293)、含氟牙膏使用情况(OR=0.210)、口腔健康态度(OR=0.304)、碳酸饮料饮用频率(OR=2.601)、刷牙时间(OR=3.819)是儿童青少年牙周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儿童青少年牙周状况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牙结石及牙龈出血现象均较普遍,为进一步改善儿童青少年牙周健康状况,应强化其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提倡使用牙线和含氟牙膏。
- 王慧慧徐斌张晓颖
- 关键词:儿童口腔卫生牙周牙龈出血牙结石
- 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从成体人牙周组织中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进行诱导分化,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选取12~20岁的年轻患者因正畸拔除的健康牙齿,采用酶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得到牙周膜细胞,待细胞达一定量后用有限元稀释法进行单细胞克隆,筛选牙周膜干细胞(PDLSCs)。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CFU-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的表面蛋白表达;通过对牙周膜干细胞进行体外成骨、成软骨、成脂肪诱导,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获得纯化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其在体外具有一定的克隆形成能力,该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波形丝蛋白(vimentin)、STRO-1表达阳性,诱导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符合干细胞的特征。结论:从人年轻恒牙牙周膜中可以分离培养得到牙周膜干细胞,其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征,在体外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样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证实该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具有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能,为牙周组织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 徐斌徐婕刘宏伟
-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诱导分化
- 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形态及BMP-4表达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形态及骨形成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牙本质发育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40只4日龄的ICR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各20只,每组对照鼠与实验鼠各半,对实验动物进行单次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10mg/kg和20mg/kg的Na F,对照组动物则进行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的Na Cl,24小时后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不同分化阶段成釉细胞形态及BMP-4表达的影响。结果:成釉细胞在分泌过渡期及早、晚期对短期暴露高浓度F-敏感,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成熟期成釉细胞无明显变化,过渡期与分泌晚期成釉细胞中BMP-4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高浓度氟对分泌过渡期及晚期成釉细胞中BMP-4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 郑义彩徐斌肖国岫张任秀宋亮
- 关键词:氟化物成釉细胞骨形成蛋白-4
- 桩核冠修复不同程度缺损下颌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不同程度缺损的情况下,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后的应力分布,为临床桩核冠的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建立缺损区牙本质肩领高度分别为0mm、1mm、2mm,缺损部位分别为牙冠部360°缺损、牙冠部近远中邻面各缺损1/3、牙冠远中邻面缺损1/2、牙冠远中邻面缺损1/3的实验模型。比较12组不同程度牙冠缺损情况下,纤维桩树脂核全瓷冠修复后牙体和桩核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剪切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无牙本质肩领、牙冠360°缺损的情况下;最大主应力出现在颊舌侧有牙本质存在而邻面牙本质缺损的情况下。结论:冠部无牙本质肩领时要避免使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当颊舌侧牙本质的宽度不足时,需要通过增加牙本质肩领的高度来提高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的安全性。
- 宋亮徐斌陈慧娟刘柳慧胡开明
-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纤维桩树脂核下颌前磨牙
- 低氧环境下活性氧响应性纳米药物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响应性纳米药物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使用低氧细胞培养箱培养舌鳞癌细胞建立低氧模型,将3-巯基丙酸和阿霉素纳米微粒合成ROS响应性纳米粒,采用HPLC法验证纳米粒中的ROS响应能力。利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浓度纳米粒对癌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阿霉素、阿霉素纳米微粒、ROS响应性纳米粒的抗肿瘤能力;通过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三种药物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合成的ROS响应性纳米粒形态为球形,分散均匀,平均粒径约为90 nm,在无活性氧条件下培养6 h,72 h,阿霉素释放率分别为25%和52%,在50μM KO_(2)下培养6 h,72 h,阿霉素释放率分别为35%和73%,100μM下培养6 h,72 h,阿霉素释放率分别为60%和90%。MTT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ROS响应性纳米粒时间浓度增高,癌细胞活性下降;阿霉素、阿霉素纳米微粒、ROS响应性纳米粒均对低氧肿瘤细胞的凋亡有明显影响,诱导癌细胞凋亡率阿霉素(16.33±0.63)%,阿霉素纳米微粒(34.25±3.41)%,ROS响应性纳米粒(66.99±3.64)%,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药物均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的能力,平均IC50阿霉素(8.63±0.27)mg/L,阿霉素纳米微粒(4.78±0.32)mg/L,ROS响应性纳米粒(2.62±0.43)mg/L,和疗效检测曲线极为相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响应性纳米药物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是治疗舌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式。
- 肖国岫吴情郑义彩徐斌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低氧环境
- 可摘局部义齿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牙牙周状况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可摘局部义齿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牙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口腔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牙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研究基牙与其对侧同名牙于义齿修复前、修复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5项牙周指标。结果 1)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的牙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牙(P<0.01);2)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的6个月内,基牙的牙周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但随着戴用时间继续延长,基牙的牙周状况趋于稳定和缓解。结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引起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牙牙周指数的升高。
- 宋亮徐斌徐婕查英
-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II型糖尿病基牙
- 2种垫底材料对后牙深龋充填的敏感性比较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比较3M光固化玻璃离子和DMG爱诺赛光固化复合体2种垫底材料对后牙深龋充填的术后敏感性。方法84颗深龋后牙,随机分为3M组和DMG组,3M组垫底材料为3M VitrebondTM光固化玻璃离子,DMG组垫底材料为DMG Ionosit-Baseliner爱诺赛光固化复合体,自酸蚀后,两组上层均加压填充3M FiltekTMZ350纳米复合树脂,于修复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敏感发生率和自觉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 d、1周和1个月,3M组和DMG组的术后敏感率和自觉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3M组的术后敏感率和疼痛程度低于D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牙深龋治疗中,使用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材料可降低术后敏感的发生。
- 汤海峰徐斌彭良文吉蒙蒙肖国岫
- 关键词:玻璃离子夹层技术
- 可摘局部义齿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IL-1β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可摘局部义齿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6例,牙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检测基牙与其对侧同名牙于义齿修复前、修复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牙(P<0.01);2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的6个月内,基牙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12个月时基牙IL-1β的表达水平与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引起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牙龈沟液中IL-1β表达水平的升高。
- 宋亮姚珏琦徐婕徐斌
-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龈沟液IL-1Β
- 外胚叶发育不全基因A突变导致家族性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初步研究
- 2023年
- 目的 寻找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non-syndromic tooth agenesis,NSTA)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获得医院伦理审批及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主要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运用Sanger测序验证筛查出的致病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突变蛋白的三维结构,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家系2名患者为表兄弟关系,家系中无其他先天多数牙缺失的患者,除先天缺失多颗牙外,2名患者无明显毛发异常、无指/趾异常、无出汗异常等其他外胚叶组织的异常表现。通过对此家系中的患者及主要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与该家系相关的突变基因是一种新的外胚叶发育不全基因A(ectodysplasin A,EDA)的错义突变c.983C>T(p.Pro328Leu),导致对应编码的氨基酸从脯氨酸(Pro)变为亮氨酸(Leu)。对该突变位点进行保守性分析发现,该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通过三维构建模发现该位点蛋白结构发生了改变。结论 首次发现EDA基因新的错义突变位点c.983C>T(p.Pro328Leu)与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有关,扩大了EDA基因的突变谱。
- 王慧慧吴情徐斌凌琪吴轶群
- 关键词:多数牙缺失错义突变
- 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评价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3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104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15例,58颗患牙)和对照组(15例,46颗患牙)。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后,以高强纤维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以结扎丝牙周夹板固定松动患牙,经过3个月~1 a的临床观察,检查记录松动患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程度(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4项牙周指标,以及固定夹板的完好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著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3、6、12个月后,与固定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固定6个月后,PD、AL较固定前显著改善(P<0.05),SBI、PLI在固定6个月后高于固定前(P<0.05)。固定后3个月,牙周各项指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AL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的SBI和PLI较实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纤维牙周夹板用于重度牙周炎松动牙固定疗效确切,对维持牙周健康有利,不妨碍菌斑控制。
- 徐婕徐斌宋亮
- 关键词:高强纤维牙周夹板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