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定华
- 作品数:45 被引量:44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凝聚态地质问题
- 2000年
- 在地质学背景后面隐藏着众多凝聚态问题。对它们需要运用凝聚态科学工具进行探索 ,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对称、相变、周期和突变等现象 ,以抓住其共有的科学本质。文中对结晶过程中的固熔体相变 ,上地幔部分熔融和地核差异旋转等典型地学问题 ,从凝聚态角度重新作了分析 ,指出尽管它们具有不同的时空范畴和地学内涵 ,曾分别被划归于不同的地学分支学科 ,但却共同体现出了大自然中模式形成的一个基本范式 ,即 :无序定态的空间对称破缺可以导致诸多宏观有序结构的形成。这也是其它一些类似的地学现象得以产生的共同原因。由此可认为 ,从各种地质分支学科的单一性探索 ,过渡到凝聚态地质学的统一研究 ,是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而凝聚态物理学的成熟与深化 ,恰好为之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因此 ,就有可能从凝聚态地质学这一新的观点出发 ,将传统的地质研究领域进一步拓深 ,并且将其拓宽、推广到水利 ,环境 ,材料和生命科学中去。
- 黄定华段怡春张凡姚凌青
- 关键词:凝聚态物质
- 太空探索中的人类医学保障
- 2021年
- 近10年国外对太空探索中人身健康与安全的研究多集中在失重生理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上,有关在微重力条件下人体发生的心血管功能障碍、肌肉萎缩、骨质流失、空间运动病等生理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随着中国空间探索和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研究逐渐加速,在航天重力生理学、航天员医监医保、物理化学再生式环境控制医保和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涉及空间人类安全与发展的相关课题上,中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在针对失重性骨丢失开展的分子医学研究中,针对microRNA-214小核酸分子开发了治疗药物,成功减缓了模拟失重和增龄导致的成骨能力下降以及骨丢失速率,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为人类太空探索提供了重要医学保障。
- 朱香英黄定华
- 关键词:空间生物学
- 构造节律的物理背景——复杂过程的简单控制被引量:1
- 2004年
- 从模型研究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构造节律问题。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质量分布为前提,可推出固态内核不能稳定平衡于球心位置的结论。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一个简约和自洽的全球运动模型。按照相应的热-机械能耦合模式,地球的运动可以划分出4个不同性质的阶段,从而构成地球演化的最高一级运动节律。区域构造节律在这一背景下存在,且可由更为简单的机械运动产生。
- 黄定华段怡春王庆飞姚凌青
- 关键词:机械运动
-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其对盖层控制作用被引量:69
- 2005年
- 基底演化过程与其上覆沉积盖层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可以通过盖层与基底的构造格局对比分析来推断基底演化的主要阶段,并进一步讨论盆地基底演化与盖层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与自身结构和受力方式均有密切关系,同时对盖层变形有重要控制作用。早古生代在南北向洋-陆碰撞背景下,基底受自身组成结构制约在盆地内部发育了北东向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晚古生代受南北向陆-陆碰撞的影响而在早期北东向展布的隆坳构造基础上叠加了南北向的中央古隆起,由于此时厚度较小,盖层的整体格局与局部形态都受控于基底的构造格局。至中生代燕山期,盆地受到了东西向挤压作用,基底内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盆地基底边缘有明显的垂向活动,具体表现为东升西降;此时盖层发育已较为完整,因此更多地体现了相对孤立演化的特征,但其“跷跷板”式的运动总体上仍受到基底边缘升降活动的控制。
-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高帮飞杨立强徐浩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基底古地理
- 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中的非线性与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 1992年
- 运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桐柏—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的动力学机理与过程进行了粗略探讨。分析表明造山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从而造成了相应构造变形过程中的失稳与突变,并改变了应力与应变分布的状况。文中就应力波的传播讨论了碰撞作用的持续时间等问题。并指出一些看似复杂且性质迥异的地质现象和事件实际上是同一种动力学机制在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反映。
- 黄定华
- 关键词:碰撞造山作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应力波
- 寻找地外生命的进展与前景被引量:4
- 2009年
- 介绍并探讨了人类运用天文学、深空探测及计算机模拟与统计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太阳系内的地外天体及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上寻找地外生命的进展,如:美国航空航天局及欧空局的一系列探测器都发现火星土壤略呈碱性可能适宜生命的存在,火星大气正在不断释放可能由火星地质或生物作用产生的甲烷;表面为巨厚的水冰覆盖的木卫二如果内部炽热,则极有可能存在生命;而土卫六则非常类似现代生命起源理论中生命起源时的原始地球。对彗星的撞击探测结果表明,其内部存在着有机物和黏土矿物,可能给早期原始地球带来了有机物甚至生命;对太阳系外的射电天文观测则发现了仅银河系中就有无数的类地行星。不仅如此,"寻找地外智慧生命"计划还试图通过倾听地外智慧生命的通讯信号和主动发射地球人类的通讯信号以和地外智慧生命取得联系。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了带有地球位置及生命信息的太阳系外探测器,也做出了类似的努力。从取得的探测结果和重要发现来看,地外可能存在着适宜生命产生及演化的条件,这使我们看到了寻找地外生命的新曙光。但囿于对地外生命形式认识的缺乏和深空探测技术的限制,目前想要找到它们还是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 向世民黄定华高举林鑫波
- 关键词:地外生命深空探测火星木卫二彗星类地行星
- 浅层隐伏岩体的数值预测——剩余空间法例析被引量:2
- 2004年
- 邓军黄定华王庆飞万力杨立强高帮飞刘岩
- 关键词:隐伏岩体岩浆浅层遥感解译产状
- 比较行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现状和展望被引量:13
- 2008年
- 比较行星地质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本身形成与演化的前缘学科,是实现太阳系探测三大科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比较行星地质学研究主要回答3个问题:行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行星的过去是什么样的?行星的过去、现在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可比性如何?行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地球地质相似,即撞击作用、火山(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和夷平作用等,这些是塑造行星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其中撞击构造是其他行星更为常见的地质作用。行星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利用遥感获得的各种影像、光波和电磁波等数据,以及在行星表面直接勘察获得的数据和取回的样品,对行星表面和地表以下的成分、结构和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我国积极参与深空探测将获得第一手行星地质数据,国际深空探测计划的持续实施和数据的广泛共享为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行星地质学和比较行星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为研究和认识地球提供新的和更全面的视野。
- 肖龙GREELEY Ronald曾佐勋黄定华
- 关键词:比较行星学行星地质学深空探测太阳系行星小行星
-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演化的大地构造约束被引量:2
- 2006年
- 王庆飞邓军杨立强黄定华高帮飞徐浩刘琰江少卿
- 关键词:地质构造盆地构造格架
-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非线性力学问题
- <正>在青藏高原的动力学研究中,大多包含着如下简化和假定:(1)多数动力学模型都将其简化为一个单一的整体;(2)以连续介质力学中的薄板动力理论为基础,将其简化为二维平面模型;(3)各种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模型,又都是在质量...
- 黄定华吴金平李才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