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抗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n)保护性抗原组分。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Cpn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鉴定单抗效价和特异性,并作单抗2G5的体外中和实验。结果;单抗2G5和4F7效价分别为1:102400、1:51200(ELISA),且均为识别Mr98×103蛋白的种特异性单抗。体外中和实验表明,单抗2G5具有明显的补体依赖中和作用,其中和效价为1130(0.04mg/ml)。结论:Cpn种特异性单抗2G5对CpnMr98×103蛋白具有中和作用。这对进一步研究Cpn的抗原性,研制有效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 朱瑾俞树荣张雪饶贤才
-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
- 抗微小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探讨抗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McAb)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体外中和试验,筛选具有保护作用的McAb,并通过大鼠及MDCK细胞接种隐孢子虫子孢子(CPS)进行动物实验和受染MDCK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证实。结果:Z3D2可显著降低CPS在大鼠肠粘膜表面定植的隐孢子虫虫体及卵囊数。可使隐孢子虫各发育期的虫体减少,使MDCK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减轻。结论∶McAbZ3D2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宗海红李为明张雪张雪俞树荣
- 关键词:微小隐孢子虫MDCK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预防
- 抗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免疫保护机理的初探被引量:5
- 1998年
- 探讨抗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MCAb)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接种经McAb处理的CSP的宿主MDCK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和细胞膜Na+一K+一ATP酶活性,以及采用3H—TdR掺入法和细胞流式议(FCM)测定宿主MDCK细胞DN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AbZ3D2不仅可使[Ca2+]i明显降低,以及膜Na+一K+一ATP酶活性增高(P<0.o1),而且可使MDCK细胞的DNA含量及DNA合成率增高(P<0.01)。结论McAbZ3D2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中和CSP敏感表位,使跨膜信号[Ca2+]i减少,从而维持细胞膜完整性,达到保护宿主细胞的作用。
- 宗海红李为明俞树荣张雪白班俊艾友萍
- 关键词:隐孢子虫MDCK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保护
- PEA单抗相对亲和力及抗原结合位点的测定被引量:3
- 1995年
- 用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免疫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经融合后制备出4株抗PEA的单克隆抗体。从50%最大结合的单克降抗体浓度分析可知,4株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为4D_1-4D_3>1D_1-5F_(11)>1D_7-4C_(10)>4H_5-3E_9。通过ELISA相加实验证实:4株单克隆抗体均识别相同的PEA抗原位点。
- 张雪万泽生
- 关键词:绿脓杆菌外毒素A单克隆抗体
- Q热立克次体中国株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分离株YS 8、YS 9、YH 1 1和Grita株与Stein等报道的序列 (包括九里、其它国际参考株和一些法国临床分离株 )的碱基序列一致 ,为“C” ;其他 5株为“A” ,此位点的不同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另外 ,YS 9株在第 8和 2 0 8位、新桥株在第 43 2位也分别出现缺失 ,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动物宿主或在实验室传代情况不同有关。
- 胡廷徽温博海万泽生俞树荣张雪
- 关键词:贝氏柯克斯体16S-23SQ热立克次体
- 套式PCR和DNA探针技术检测Q热立克次体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建立套式PCR(NPCR)和DNA探针技术用于检测Q热立克次体。方法 依据已知的Cb 2 3srRNA基因序列 ,设计两对引物用于建立套式PCR技术 ,并将扩增片段制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 9株Cb分离株均可扩增出阳性产物带 ,而对照菌均为阴性 ,扩增灵敏度可达 0 .1pgCbDNA ,实验感染第 6天的豚鼠血、小鼠血、小鼠脾脏均可扩增出阳性带 ;用七医株扩增片段制成的探针与 9株Cb分离株的全DNA呈阳性杂交 ,对照菌为阴性 ,探针杂交灵敏度为 0 .5ngCbDNA ,感染的豚鼠血、小鼠血、小鼠脾脏均可呈阳性反应。结论我们的NPCR和DNA探针技术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 陈荣温博海张雪俞树荣
- 关键词:套式PCRDNA探针Q热立克次体
- 抗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其特异性的鉴定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制备抗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用纯化的人源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免疫BALB/c小鼠,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间接免疫荧光(IFA)和免疫印迹试验分析其特性。结果:制备出Z4C8、Z2B6、Z3D7和Z3D2四株能稳定分泌抗隐孢子虫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经鉴定,Z4C8和Z3D7为IgM,Z3D2和Z2B6为IgG1,轻链均为κ链,与多种肠道病原体及肺孢子虫无交叉反应。除Z2B6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识别卵囊壁外,其余均识别隐孢子虫子孢子(CSP)。免疫印迹定位表明,四株McAb分别识别42条CSP抗原中的20.5kDa、60.5kDa、33kDa和95kDa4个条带,其中Z4C8和Z3D7均识别20.5kDa主要抗原带。结论:这四株McAb在识别CSP抗原表位上具有不同的特性,但对隐孢子虫抗原均呈高度特异性反应。
- 宗海红李为明张雪张雪
- 关键词: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特异性鉴定
- 抗绿脓杆菌多价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抗感染作用
- 1995年
- 本文采用了绿脓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_2/0细胞融合,建立了4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1F_4,4F_5(抗外毒素)和9G_6,10H_(11)(抗内毒素)。它们的亚类鉴定为IgG,和IgM。动物保护实验表明:在小鼠腹腔内注射致死量的绿脓杆菌外毒素、内毒素和单克隆抗体1F_4和9G_6混悬液,可产生较好的保护活性。是一种可望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的免疫制剂。
- 张雪胡福泉府伟灵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绿脓杆菌外毒素内毒素
- 测定绿脓杆菌分裂指数反映生长势头的初步研究
- 1989年
- 本文以细胞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细菌细胞发育周期形态和群体细菌分裂相数量的变化为依据,研究了测定绿脓杆菌DI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生长过程中DI动态。结果表明,DI可较准确地反映细菌生长势头。实验采用同龄细菌选择和同步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分裂相细菌,并计算其占总菌数的比例。在对数期前DI已上升,开始后迅速达高峰,接近稳定期时已下降到较低水平。与生长速度比较,两者动态基本一致,但DI高峰较早出现77分钟。认为DI与生长速度关系密切,是与细菌生命活动物质交换的三流学说相伴随的一种特殊信息流。
- 徐启旺张雪张邦燮梁正东
- 关键词:绿脓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