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艳
- 作品数:71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肢端黑素瘤1例
- 2018年
- 患者女,53岁。左足底黑色斑片10年余,出现溃疡伴疼痛1年余。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闪于左足底出现一拇指甲盖大小黑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术引起重视,末予特殊治疗。以后黑斑逐渐增大形成斑片,无明显瘙痒及疼痛。1年余前无明湿诱冈于黑斑上出现一小指甲盖大小溃疡,时有少量渗血、渗液,自觉疼痛,FI行外涂多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溃疡一直末愈合,并缓慢扩大。
- 陈雪琴陈永艳袁伟
- 关键词:自觉疼痛自觉症状溃疡黑斑足底指甲
-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 2017年
-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20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潜伏梅毒组T-bet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潜伏梅毒组、显性梅毒组、正常对照组之间GATA-3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潜伏梅毒组T-bet/GATA-3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显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性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bet、GATA-3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RPR滴度之间无相关性(r_s=0.19,r_s=0.10,P均>0.05)。结论 T-bet/GATA-3表达失衡可能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与转录因子T-bet低表达有关。
- 边可雷微熊琦徐小容陈华吴璇陈永艳
- 关键词:潜伏梅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GATA-3
- 精制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腋臭
- 1998年
- 陈永艳赵广琼陈晓红
- 关键词:消痔灵局部注射臭汗症
- 外阴浅表性基底细胞癌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女,76岁。右侧大阴唇暗红斑6年,黑色丘疹伴灼痛1年。皮肤科情况:右侧大阴唇散在分布较多针尖至粟粒大黑色丘疹,其下方见一约2cm×1cm大暗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界清,暗红斑上见多发针尖至粟粒大小黑色丘疹,融合成片,边缘呈线状隆起,表面可见点状糜烂、浅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浅层见由基底样细胞构成的瘤团,瘤细胞团自表皮底部呈芽蕾状或不规则生长至真皮乳头层,瘤体多处与表皮相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真皮深层未见异常。诊断:浅表性基底细胞癌。
- 徐小容陈永艳陈华边可黄银浩袁伟
-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外阴
- 小儿泛发性Sweet综合征1例
- 报告1例小儿泛发性Sweet综合征。患儿女,4岁。全身反复出现疼痛性斑块、结节1.5年。皮肤科情况:面部皮肤松驰、多皱。耳前、下颌见甲盖大小暗红色斑块、结节,肩背部、胸腹部、臀部见直径约5~20cm不等的园形、类园形红色...
- 陈永艳但翠娟袁伟
- 文献传递
- 综合疗法治疗痤疮19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治疗痤疮的最佳方案。方法195例病人按年龄、皮损分类等随机分为3组:A组98例(中药倒模面模加紫外线负离子喷雾与口服四环素合用),B组55例(单纯中药倒模面膜),C组42例(单纯口服四环素)。结果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1)和C组(P<0.01),而后两组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安全且有一定美容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陈晓红陈永艳何其芬陈玉梅
- 关键词:综合疗法痤疮
- 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荨麻疹等四种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2年
- 我科自1989年以来采用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湿疹及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Cuta-neous Allergic Nodular Vasculitis,CANV)四种皮肤病,疗效满意。现将收治的42例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荨麻疹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病程1月以内者4例,1~6月者6例,6月~1年者4例,1年以上者2例;16例均无明确诱因。2.结节性痒疹9例。男性6例,女性3例;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8年;均为泛发型,皮疹数目均30个以上。3.湿疹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其中急性泛发型9例。
- 李大铁张信江郑荃陈永艳
- 关键词:荨麻疹丹参液静滴
- 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8年
- 亚临床感染(SPI)是HPV感染的主要表现形式,系CA复发的主要原因,因不存在肉眼可辨认的皮损,故常常被漏诊及忽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和治疗标准。本文就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黄银浩陈永艳王宝仁
- 关键词: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HPV
- 汗孔角化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6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四肢、臀部环状皮损15年。15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臀部出现数枚黄豆大小暗红色丘疹,轻微瘙痒,未予特殊处理。以后皮损逐渐增大、增多,缓慢向周围扩展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不规则形斑块,部分皮损边缘堤状隆起,臀部皮损瘙痒明显。
- 徐小容陈永艳袁伟陈华边可
-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文献复习红色丘疹皮损臀部四肢
- Toll样受体2 mRNA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的表达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各15例驱梅治疗前和驱梅治疗结束后3个月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驱梅治疗前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LR2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驱梅治疗后,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患者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驱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RPR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TLR2可能参与了免疫细胞对梅毒螺旋体的识别和信号转导,并在梅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张庆波陈永艳罗丽
- 关键词:梅毒TOLL样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