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飞

作品数:31 被引量:21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腰椎
  • 6篇融合术
  • 5篇退变
  • 5篇退变性
  • 5篇退变性腰椎
  • 5篇椎间盘
  • 5篇晚期
  • 5篇肠癌
  • 4篇腰痛
  • 4篇症状
  • 4篇椎管
  • 4篇老年
  • 4篇恶性
  • 3篇腰椎管
  • 3篇腰椎管狭窄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退变性腰椎管...
  • 3篇肿瘤
  • 3篇椎管狭窄

机构

  • 31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沧州市中心医...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人民日报社

作者

  • 31篇王飞
  • 14篇李放
  • 11篇文天林
  • 8篇单建林
  • 7篇杜培
  • 6篇张天阳
  • 6篇阮新建
  • 6篇李红英
  • 4篇刘慧龙
  • 4篇刘彦芳
  • 3篇郭智
  • 3篇刘端祺
  • 3篇单忠林
  • 3篇王莉
  • 2篇贾佳
  • 2篇刘秀梅
  • 2篇谭晓华
  • 2篇张阳
  • 1篇张志成
  • 1篇陈霞

传媒

  • 4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华北国防医药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热疗联合博来霉素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被引量:8
2007年
阮新建刘端祺张侠李小梅王飞李红英郭智
关键词:热疗博来霉素
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0例被引量:1
2012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临床常见病,常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OPLL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解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
王飞李放文天林单建林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椎管扩大成形术
结肠癌术后气管插管并发严重气管狭窄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李红英王飞
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狭窄病例报告
Quadrant微创通道下单侧开窗减压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1±4.31)岁;减压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9例.B组50例,采用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53±4.28)岁;减压1个节段38例,2个节段12例.术前术后均采用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腿痛和行走耐受性(行走距离和耐受程度).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10.9~43.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狭窄节段、术前腰腿痛VAS和OD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手术时间比B组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比B组少.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使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减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
文天林刘秀梅杜培张天阳王飞李放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9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Mini-TLIF组(A组)44例和开放减压内固定组(B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腰痛和腿痛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短、住院费用高(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痛、腿痛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腰痛、腿痛VAS、ODI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TLIF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创伤小,住院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短。
文天林张天阳王飞杜培
关键词:椎管狭窄
肾上腺皮质癌1例
2004年
李曾吕楠刘端祺王飞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
以心肌受累为早期主要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2011年
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histiocytosis,MH)临床上以持续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恶病质等症状,病情复杂,凶险,死亡率高。但很少会以心肌受累为早期主要表现,从而耽误病情。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心肌受累为早期主要表现的MH报告如下。
郭智石宇杰沙鸥王飞谭晓华
关键词:心肌病变恶性组织细胞病
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成人尸体解剖22具,颈椎前路手术患者50侧。通过尸体解剖及手术观察向左侧推移脏器鞘时颈动脉鞘的位移情况,颈动脉鞘与脏器鞘间隙在不同颈椎水平的特点,向内侧推移气管时食管随气管移动的情况及食管向内侧相对于椎体的移动发生在哪一筋膜间隙,向内外侧推移颈动脉鞘时其移动情况。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颈椎间盘髓核射频技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及颈性眩晕206例患者资料,男93例,女113例;年龄22-71岁,平均48岁,共434个椎间盘。结果尸体解剖和术中观察均发现在约C4椎体水平以下颈动脉鞘和脏器鞘之间不存在天然间隙,为使二鞘之间产生可供穿刺的间隙需借助手法分离。椎前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容易分离。在脏器鞘完整情况下,向内侧推移气管时,食管随气管一同活动,脏器鞘相对于颈椎的活动主要发生在椎前筋膜浅、深层之间。颈动脉鞘主要由椎前筋膜向两侧移行而成,受椎前筋膜的限制加之颈动脉本身的张力使其向内外的活动度受到明显限制。434个颈椎间盘穿刺均安全完成,无一例发生颈动脉、食管损伤和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应基于对颈前解剖的正确理解,在此基础上的操作合理安全。
单建林姜恒王崇伟张阳王飞李放
关键词:颈椎穿刺术解剖学
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中剂量阿糖胞苷(0.5~1g/m2)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诱导化疗缓解后的8例老年AML患者,连续4~6个疗程。结果全部患者均可耐受,有较好的安全性,随访至2009年8月,有5例为持续缓解状态,3例在停止治疗后复发进展而死亡。结论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老年AM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能够耐受且副作用少,值得更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可作为诱导化疗缓解后老年AML的一线巩固后续治疗方案,治疗4~6个疗程,克服了老年AML患者需要长时间反复化疗的缺点,提高了持续缓解时间,是老年AML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的重要治疗方法。
郭智谭晓华陈惠仁陈霞刘晓东楼金星阮新建陈点点王飞何学鹏
关键词:阿糖胞苷
腰部弥散痛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意义及其神经解剖学原理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腰部弥散痛症状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其原理。方法前瞻调查2010-01-2013-12我科收治的初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64例,所有患者均行椎间盘造影,术前记录其有无腰部弥散痛。统计椎间盘造影阳性及阴性者,各自的有、无腰部弥散痛的例数。结果 164例中椎间盘造影者阳性129例(78.7%),造影阳性者中有腰部弥散痛者95例(73.6%),无腰部弥散痛者34例(26.4%)。在164例椎间盘造影者有腰部弥散痛者106例(64.6%),其中椎间盘造影阳性者95例(89.6%)。164例椎间盘造影者中无腰部弥散痛者58例(35.3%),其中椎间盘阴性者24例(41.4%)。不同节段腰椎间盘之间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部弥散痛症状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符合腰椎间盘神经传入理论和牵涉痛理论,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单建林王飞杜培单忠林李放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椎间盘造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