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上肢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应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上肢骨折临床效果。方法76例上肢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后,C臂X射线机监控下,经皮交叉穿入2—3根克氏针将骨折端固定,术后给予石膏托制动。结果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1例于术后1周发现克氏针向外退出,造成骨折端轻度移位,其余病例均愈合良好,且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此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好,费用低。
- 鲍亚星曹雷张坚
- 关键词: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
- TSRH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分析(附17例报告)
- 2008年
-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7年8月TSRH系统后路矫正17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3—30个月,Cobb角平均12.7°,矫正率为77.7%;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置钉准确率95.9%。认为应用TSRH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
- 郑军马立武曹雷
-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正术
- 成人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77例成人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的患者进行系统随访,探讨单纯峡部植骨固定和单脊柱功能单位固定的治疗效果,结合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的病理进程制定手术策略。方法对77例成人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及单纯峡部植骨固定和单脊柱功能单位固定2种手术方法,进行了5~151个月平均69.8个月的随访,并进行影像学测量,包括滑脱率,椎间盘指数,并按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滑脱率,椎间盘指数,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峡部植骨固定和单脊柱功能单位固定治疗成人腰椎峡部不连及滑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曹雷张坚戴醒明
- 关键词:峡部不连腰椎滑脱病理过程手术方法
- 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再次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初次髓核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因腰椎间盘术后复发再次行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31例,其中21例首次手术在本院施行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再手术患者症状缓解期,椎间盘突出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症状改善优良率,采用t检验及,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访6~48个月,首次术后症状缓解期平均为85个月,同侧复发22例,对侧复发9例。首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均小于再次手术组(P〈0.05);平均住院日及症状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椎间盘突出不合并椎管狭窄以及椎节不稳者,单纯行髓核摘除术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 曹雷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复发椎间盘切除术
- 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治疗分析(附26例报告)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评价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Monteggia骨折)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8例单纯性桡骨头脱位合并桡神经损伤采用切开整复桡骨头脱位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5例患者同时施行神经松解术)。18例Monteggia骨折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采用切开尺骨矫形、桡骨头复位并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9例同时施行神经松解术)。[结果]26例患者随访6个月~2a,根据肘功能评价标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定结果:术前优良率88.4%;术后优良率84.6%。桡神经深支功能恢复优良率:松解组71.4%;非松解组91.6%。[结论]手术切开整复桡骨小头脱位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效果良好;桡神经深支损伤在桡骨头脱位整复后大多能自行恢复,神经松解效果欠佳。
- 符广敏曹雷李云鹏
- 关键词:脱位桡神经MONTEGGIA骨折
-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及胫骨干骨折
- 2006年
- 目的 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及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1例治疗胫骨干骨折37例.结果 术后随访一年以上,肱骨干骨折有2例骨不连,胫骨干骨折有5例骨不连,其余均愈合满意,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结论 本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少、固定可靠等优点.
- 鲍亚星曹雷张坚
- 关键词:自锁髓内钉内固定肱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
- 颈椎前路手术20例并发症治疗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00年5月2009年5月实施颈椎前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1例中20例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并发症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5年。近期并发症11例,发生率5.47%;远期并发症9例,发生率4.48%。结论充分认识脊髓的损伤类型,仔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熟练的手术操作,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郑军杨效宁曹雷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
- 介绍四种治疗残端神经痛的方法
- 1997年
- 截肢或截指术后,残端神经形成神经瘤所致残端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此症临床上很常见,治疗方法繁多。我们自1990年8月始采用神经残端骨内植入、神经外膜包埋后骨内植入、自体神经残端吻合及静脉套接自体神经吻合等四种方法治疗残端神经痛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鲍亚星杨顺元曹雷徐君友陈德松徐建光王涛方有生
- 关键词:神经瘤神经外膜手外科神经吻合自体神经骨内植入
- 椎弓根螺钉固定辅以骨折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压缩性骨折及4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骨折椎体之上下椎体应用RF椎弓根螺钉固定,再经骨折椎体之椎弓根钻孔植入髂骨松质骨。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3年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达95.3%,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达76.5%。结论RF椎弓根螺钉固定辅以骨折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简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鲍亚星曹雷符广敏张坚
- 关键词:脊椎骨折植骨内固定术
- 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对DHS、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1例,其中DHS固定治疗30例,PFNA组31例。详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1例患者术后随访5~41个月,平均20.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与DHS组相比,PFNA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更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情况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而远期的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对患者损伤小,对各型骨折都能提供牢靠固定、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手术方法。
- 郑军马立武曹雷
-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转子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