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明
- 作品数:20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智能热导温针灸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热导温针灸针,包括针体,激光热导温装置和光纤,光纤的一端伸至针体的末端,光纤的另一端与激光热导温装置电连接,针体内壁上设置有银丝;激光热导温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人机交互单元和蓝牙通信单元,蓝...
- 王晓萃吴金生马春明
- 17例颈心综合症临床表现及原因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椎病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原因。方法对17例颈心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有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表现,但心血管系统检查无异常,所有患者经X 线或CT 证实有颈椎病典型表现。结论颈椎病压迫交感神经可出现类似心血管疾病症状。
- 刘建林安欣马春明
- 关键词:颈心综合症颈椎病心血管疾病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8
- 2006年
- 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RTPCR克隆大鼠GDNFcDNA,产物回收后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氯化钙法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PCR及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做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大鼠GDNFcDNA被成功克隆,所克隆的GDNFcDNA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以上结果说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GDNF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
- 马春明杨朝鲜闫乃红袁琼兰高小青邓莉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重组
- GDNF在脑疾病中研究进展
- 2008年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蛋白质,特异性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增加乙酰胆碱转移酶的活性,促进损伤后感觉及运动神经元的再生,对抗谷氨酸所致的神经元变性。在脑缺血性疾病中治疗效果持不同见解。近年研究显示外源性GDNF对多种神经疾病有神经保护作用,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马长永马春明
- 关键词:G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乙酰胆碱转移酶脑缺血性疾病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重组腺病毒载体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构建含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cDNA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方法提取新生大鼠纹状体总RNA,用RT-PCR方法克隆大鼠GDNFcDNA,PCR产物回收后经H indⅢ和KpnⅠ双酶切,插入pAdTrack-CMV中,用氯化钙法将其转染入大肠杆菌DH5α中,酶切、PCR及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做进一步鉴定。结果大鼠GDNFcDNA被成功克隆,重组载体的PCR检测、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所克隆的GDNFcDNA与基因库注册的相同,大鼠GDNFcDNA被定向插入。结论成功构建了GDNF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
- 马春明袁琼兰杨朝鲜高小青邓莉
-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重组
- 新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体外培养
- 王孝文马春明赵世福李进王箐
- 寰椎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应用意义
- 2008年
- 目的测量中国人的寰椎骨,为设计内固定物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干燥成人寰椎骨标本40具,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测得数据为寰椎侧块长度约为24mm,寰椎后弓宽度6mm,寰椎侧块中间宽度13.9mm,寰椎侧块中间厚度11.8mm,寰椎侧块的内倾角19°,寰椎侧块的上倾角23°,后弓中点高度5.4mm,寰椎侧块后下缘的宽度9mm,寰椎侧块后下缘的高度5.5mm,椎动脉沟最薄处后弓宽度8.3mm,椎动脉沟最薄处后弓高度4.3mm。结论测量得到寰椎骨数据,寰椎骨后弓侧块相交处具备实行内固定的条件。
- 马春明李磊李进
- 关键词:寰椎解剖学测量内固定物固定融合术
-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王孝文马春明赵世福王箐李进
- 腰椎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腰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测,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测量115块成人腰椎观测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2)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果 (1)BVF以椭圆形多见,不同人体BVF数目有差异(P<0.05),分布集中。(2)BVF与椎体上缘及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不同人体间有差异(P<0.05),与椎体上下缘距离、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同一人体不同腰椎间有差异(P<0.05)。(3)尸体解剖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结论腰椎BVF是腰椎椎体后壁面积较大的骨质缺损区。该区域与左右椎弓根之间以及与椎体上下缘之间有一无血管出入骨质的区域,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 马春明鞠晓华王孝文杜晓东李进李国涛吴雷
- 关键词:腰椎
- 胸椎椎基静脉孔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察测量,明确BVF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距离,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276块成人胸椎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结果:BVF形态以圆形多见,平均2.2个,不同人体BVF数目差别大,分布集中;面积平均0.3em2,上缘与椎体上缘的平均垂直距离0.75cm,下缘与椎体下缘的平均垂直距离0.76cm,左缘与左侧椎弓根的平均最短距离0.45cm,右缘与右侧椎弓根的平均最短距离0.50cmBVF与椎体上缘距离及与左椎弓根最短距离在不同人体或在同一人体不同胸椎有差异;BVF与椎体下缘距离及与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同一人体不同胸椎有差异;除第2、9、11胸椎外的BVF与本椎体上下缘距离有差异,第1胸椎的BVF距离椎体下缘较近,第10、12胸椎的BVF距离椎体下缘较远,在第4、8、11胸椎,BVF与同一椎骨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有差异,BVF偏向左侧;尸体解剖可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结论:胸椎BVF是胸椎椎体后壁以圆形为主面积0.3cm。的骨性孔,与椎体上下缘有0.75cm及左右椎弓根0.45cm的无血管出入骨质区域,该区域为临床椎体后壁外科手术提供操作空间。
- 马春明鞠晓华杜晓东李进李国涛吴雷王孝文
- 关键词: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