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镇痛
  • 4篇术后
  • 3篇术后镇痛
  • 3篇切除
  • 3篇麻醉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蛋白
  • 2篇湿疣
  • 2篇手术
  • 2篇帕瑞昔布
  • 2篇切除术
  • 2篇完全弗氏佐剂
  • 2篇尖锐湿疣
  • 2篇宫颈
  • 2篇谷氨酸
  • 2篇谷氨酸转运
  • 2篇光动力
  • 2篇光动力治疗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3篇苏小军
  • 7篇郝建华
  • 5篇李平
  • 2篇杨宇光
  • 2篇李蕾
  • 2篇赵京禹
  • 2篇仇萌
  • 2篇郭正刚
  • 2篇张云杰
  • 2篇岳红
  • 2篇邹先彪
  • 2篇刘少卿
  • 2篇王晓燕
  • 2篇郭正纲
  • 2篇赵一璠
  • 1篇孙雪峰
  • 1篇张宏
  • 1篇李萌萌
  • 1篇刘甦
  • 1篇侯轶楠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完全弗氏佐剂致痛大鼠脊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取8只大鼠足底注射CFA100μL建立疼痛模型,观察大鼠致痛后10d内热痛阈及触诱发痛阈的变化。另取20只大鼠经足底注射CFA100μL建立疼痛模型后观察大鼠脊髓内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FA致痛后大鼠痛阈均显著低于致痛前(P<0.01),其中以致痛后3d内痛阈降低最为显著,以后痛阈逐渐升高,10d后痛阈恢复至基础值的70%左右。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在正常未致痛时,大鼠脊髓中均有两种谷氨酸转运蛋白GLT-1及EAAC1的阳性表达。致痛1、3d后,脊髓中GLT-1及EAAC1表达明显升高。致痛后7、10d表达逐渐降低,接近致痛前的表达水平。结论:足底注射CFA后可致大鼠痛阈显著降低,脊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也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谷氨酸转运蛋白可能参与了大鼠炎性疼痛脊髓可塑性变化。
苏小军郝建华李琳王晓燕费翔张宏
关键词:疼痛完全弗氏佐剂
右美沙芬用于80例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右美沙芬用于80例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作用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接收并确诊的80例ASAI~II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麻醉诱导前30min肌注右美沙芬20mg;对照组40例,麻醉诱导前30min肌注等量生理盐水。术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值、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术后统计术中(除麻醉诱导外)镇痛药的用量,并对患者伤口疼痛进行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术中镇痛药(除麻醉诱导外)用量大于治疗组,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伤口无痛者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沙芬对于胆囊切除术有超前镇痛的作用,麻醉诱导前30min肌注20mg,不仅可以减少术中镇痛药的用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减轻了术后患者伤口的疼痛。
郭正纲苏小军靳恒贾晓鹏
关键词:右美沙芬胆囊切除术超前镇痛
儿童尖锐湿疣的光动力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儿童肛周生殖器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例肛周生殖器疣患儿接受1~3次全麻下光动力疗法治疗,经过4~18个月的随访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疣体清除率100%,没有复发。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糜烂、疼痛和渗出。结论 ALA-PDT疗法具有清除率高,耐受性好的特点,是治疗儿童肛周生殖器疣的好疗法。
邹先彪张云杰刘少卿杨宇光苏小军李平李蕾仇萌
关键词:尖锐湿疣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5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56例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用5-ALA患处局部湿敷或封包方法给药,4小时后用635nm半导体激光照射,照射功率260~300mw,能量密度100~120J/cm2,照射时间20~30分钟每个光斑。结果 56例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经过2~6次治疗,疣体清除率87.5%(49/56),随访6个月,6例病人复发,复发率为12.2%(6/49),复发病人发生于治疗后1~3个月内。治疗后有轻度渗出、微痒或微痛。无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5-ALA-PDT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好的一种新疗法。
邹先彪张云杰杨宇光刘少卿苏小军李平李蕾仇萌
关键词:尖锐湿疣肛管
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分娩镇痛引进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有效性。方法入选对象是足月妊娠的42例孕妇,入选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给予42例孕妇的分娩过程进行不相同的镇痛方式,比较两组人员分娩结果,评估分娩镇痛的最佳方案。结果分娩镇痛实施之前,所有孕妇均感知剧烈疼痛,结合疼痛感评估加以评估,特殊组孕妇疼痛感缓解的效果更明显,在镇痛6-10分钟之后充分体现镇痛作用,有效率达到100%;第一产程的对比,特殊组产程时间小于基础组,P<0.05.第二产程的对比,特殊组时间有所增加,可没有满足产程延长的条件,主要是由于助产医生辅助产妇运用缩宫素,所以时间延长。特殊组孕妇剖宫产率指标较基础组低,互相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两组孕妇而言,在分娩过程中胎心指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娩镇痛纳入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更好的减轻患者痛苦,减小产程,操作比较安全与简单,值得推广。
王唯张丽洁苏小军
关键词: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帕瑞昔布钠应用于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57例,分为曲马朵组(51例,术后给予肌肉注射曲马朵1.0~2.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8~1.0 mg·kg-1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6~1.0 mg·kg-1帕瑞昔布钠),对3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MAP、HR、RR显著低于曲马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曲马朵组(P〈0.05),且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钠进行镇痛,其镇痛时效显著优于氟比洛芬酯及曲马朵,且镇痛药物剂量小,术后不良反应率低。
赵一璠马丽郝建华苏小军赵京禹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曲马朵重症肌无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抑制剂对完全弗氏佐剂致痛大鼠背根神经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结(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致痛组、PD1组和PD10组。疼痛模型采用大鼠足底注射CFA100μL。对照组及单纯致痛组经椎管内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10μL,每日2次。PD1组和PD10组分别经椎管内给予PD980591μg或10μg,每日2次。测定大鼠每日痛阈变化,3d后RT-PCR法检测大鼠DRG内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注射CFA致痛后各组大鼠痛阈均显著降低,PD1组与PD10组大鼠痛阈均较单纯致痛组显著升高,PD1组与PD10组痛阈升高差异无显著性。单纯致痛组DRG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D1组、PD10组。除PD1组DRG中GLT-1表达高于对照组外,PD1组、PD10组及对照组DRG中GLT-1与EAAC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鞘内给予PD98059可减轻大鼠足底注射CFA引起的疼痛反应并减低致痛侧DRG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
苏小军郝建华郭正刚李萌萌
关键词:谷氨酸载体蛋白质类炎性疼痛完全弗氏佐剂
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46例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min予以静脉缓慢推注10ml生理盐水和10ml生理盐水+40mg帕瑞昔布钠,之后两组患者均予以0.2mg/kg丙泊酚、0.05mg/kg咪达唑仑、0.1mg/kg维库溴铵、2μg/kg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均予以丙泊酚5mg·kg-1·h-1,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进行麻醉维持。对两组患者术后0、2、4、6、8、12、24h的NRS评分、记录点的生命体征及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0、2、4、6、8、12、24h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气管导管拔除前(T2)、拔管时(T3)、拔管后15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T1时(P<0.05);而观察组T2、T3、T4时的HR、MAP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的记录点水平(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8.2%)显著低于对照组(2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岳红郝建华苏小军李平刘甦
关键词:镇痛
丙泊酚滴定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年
目的宫颈锥切术过程中应用丙泊酚滴定麻醉的有效性。方法挑选2年内我院诊治的行宫颈锥切术48例患者,按照麻醉方案划分两组,即基础麻醉与滴定麻醉组,分别实施基础静脉麻醉与丙泊酚滴定麻醉,分析两组人员麻醉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实际情况。结果滴定麻醉组对麻醉操作持有比较认可态度的13有例患者、持有一般认可态度的有9例患者、总认可度是91.7%(22)。和基础麻醉组认可度75.0%进行对比,滴定麻醉组患者对麻醉操作认可度更高,(基础麻醉组对麻醉操作持有比较认可态度的10有例患者、持有一般认可态度的有7例患者)p<0.05;滴定麻醉组患者心率指数与平均动脉压指数均优于基础麻醉组。结论丙泊酚滴定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应用能够更好的调节患者身体指标,对患者产生的循环影响较小。
王唯张丽洁苏小军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有效性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2012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单胎待产孕妇(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术中麻醉方法相同。芬太尼组术后镇痛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4 ml+1%罗哌卡因10 ml+芬太尼0.4 mg+生理盐水,经硬膜外镇痛泵给药。舒芬太尼组以舒芬太尼0.04 mg代替芬太尼,其余药物及给药方法与芬太尼组相同。两组均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2 ml/h。于自控镇痛给药后6、12、24、48 h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镇痛满意率均在95%以上。两组术后6~48 h 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2分的例数高于芬太尼组,两组均无重度镇静。舒芬太尼组术后12、24、48 h舒芬太尼组运动障碍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1%罗哌卡因10 ml+舒芬太尼0.04 mg能取得与1%罗哌卡因10 m1+芬太尼0.4 mg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和术后运动障碍的发生,但需注意观察镇静程度。
岳红郝建华苏小军李平孙雪峰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芬太尼术后镇痛分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