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安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香港公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从比较教育的角度看21世纪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向
- 2001年
- 培养良好的公民一直是全球性的教育关注的热点。亚洲教育领导人认为:个人的发展是价值教育最主要的原因;个人品质是多样、和谐的,重点是自主和责任、灵性和深思熟虑。
- 李荣安
- 关键词:公民与道德教育比较教育价值教育领导人灵性
- 从道德角度看价值、文化和教育被引量:8
- 2001年
- 道德与文化、价值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复杂的。本文试图通过理清这种关系 ,来揭示教育 ,尤其是道德教育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双重功能 :即保存和传承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功能及适应和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功能。文章试图进一步阐明实现这两种功能的主要途径。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与价值传统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主导方法 ,但各国道德教育的内容是趋同的 ,方法的改革亦有融合的趋势。
- 李荣安
- 关键词:道德角度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描述法
- 《新三字经》旋风之反思
- 2009年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经济改革引发了社会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而社会关系的变动也冲击了社会原来的道德观念体系。在“转型期”社会里,道德价值观成了人们关注的课题,而政府对转型社会中的德育亦十分关心,以1990年至1995年间为例,便先后发出了《关于颁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通知》(1991)、
- 李荣安何志恒
- 关键词:《新三字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市场经济改革道德价值观社会关系日常行为规范
- 追求卓越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些理论的探讨与东方的观点
- 1999年
- 追求素质是90 年代的世界大趋势。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素质都有激烈的讨论。虽然整体趋势在于强调素质的个性化、人本化、弹性化和多元化,但东西方对素质要求的侧重点有明显的区别。
- 李荣安
- 关键词:个性化人本化素质教育卓越教育
- 全文增补中
- 从新三字经、四字歌、五字谣看中国德育的发展
- 本文透过以“文本分析法”、“文件分析法”及“面晤法”分析90年代政府编制的道德歌谣,确证了近年国家德育的不同重点:1995年出版的《新三字经》着重传统价值观,反映了政府推动,“国情教育”的决心,亦见证国内德育“回归传统,...
- 李荣安何志恒
- 关键词:德育教育价值观
- 从比较教育的角度看21世纪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向
- 2002年
- 培养良好的公民一直是全球性的教育关注热点。正如最近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发表的一份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所有社会都一直对如何使自己的年轻一代成为合格的公民和学习参与公共事务感兴趣”(Tomey-Purta,Schwilie & Amadeo,1999)。他们的观察实际是对20多个国家公民教育个案报告的分析总结。例如,澳大利亚的一章说,“积极的公民教育”在90年代转折期被强调为课程的主要目标(Print,Kennedy & Hughes,1999)。
- 李荣安
- 关键词:比较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
- 制度化与语境化:比较教育研究的辩证法被引量:7
- 2017年
- 比较教育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朱利安、诺亚等人主张的实证主义方法,到乌申斯基、萨德勒等学者主张的相对主义方法,再到狄尔泰、康德尔等学者的历史功能主义方法和今天卡扎米亚斯、斯塔奈哈姆泽、施瑞尔等人对"语境和文化"的强调,比较教育已成为一个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学科,具有辩证的本质和独特的学科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比较教育的研究必须以多种方式考虑语境的重要性。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也要扎根于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从而在世界多样性中形成新的身份认同,获得学科自信。
- 李荣安苏洋刘宝存
- 关键词:比较教育学科性质跨学科性语境本土文化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国家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概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研究报告中所分析的亚洲各国90年代课程改革的重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 李荣安
-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改革
- 追求卓越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些理论的探讨与东方的观点被引量:8
- 2000年
- 东西方社会关于“卓越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概念有很大差别 ,本文从比较教育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李荣安
- 关键词:卓越教育素质教育西方社会东方社会
- 学术移植与教育学及认识论的重塑:基于内群体与外群体的视角
- 2012年
- 本文以比较的角度对作者的文化体验进行反思性分析,重点探讨作者作为一名具有比较教育学习背景的学者在不同国家工作生活时,如何透过比较视角从不同文化汲取经验。文章也试图展现比较教育的学习背景是如何帮助作者挣脱其成长文化的束缚,以此能够采用外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形成认识论议题,以及作者是如何受益于比较教育的学习,得以凭借关于不同教育体制的广博知识和对文化的敏感度快速融入异种文化。作者将分析他在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工作、生活时是如何抓住各地不同的研究和认识论议题的。文章将从近几十年来,由全球化进程中的移民潮产生的学术迁移现象入手,探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如何回应全球化主题,以及在此过程中上述国家和地区如何形成不同的研究和认识论议题。作者是站在内群体与外群体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的。
- 李荣安黄喆
- 关键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