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 作品数:43 被引量:25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论产业法的地位被引量:27
- 2001年
- 文章认为 ,产业法是调整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产业法属于经济法的调整范畴 ,因为 :产业法是社会本位法 ,是公私兼顾、以公为主的法 ,处于社会法域 ;产业法具有综合系统性和平衡协调性。产业法是经济法中的一项独立法律制度 ,它与计划法、财政金融法。
- 刘文华张雪楳
- 关键词:产业政策产业法
-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和革命实践培育了我的经济法思想
- 2001年
- 中国经济法是在党所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是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方针路线的产物.与广大经济法界同志一起,我也有幸参加了这一新兴法律部门和法学理论的创建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我曾系列地提出了自己关于中国经济法的认识和主张.“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因此这些观点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党所领导的史无前例和世无前例的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但是,由党所代表和……
- 刘文华
- 关键词:经济法理论企业社会主义生产力企业管理现代经济法
- 包容性发展与经济法的耦合被引量:5
- 2013年
- 包容性发展与排除性发展或歧视性发展相对,它的本质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公平地共享社会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包容性发展包括社会包容、经济包容、政治包容、文化包容等多个方面。包容性发展与经济法的本质、理念和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天然耦合的,包容性发展是经济法本质的核心要求,与经济法理念内在统一,是经济法价值的重要体现。实现包容性发展,离不开经济法治保障,因为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包容性发展的基础,而法治的宏观调控是包容性发展的保障。
- 刘文华郭飞飞
-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经济法经济法治
- 改革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法律与实践被引量:3
- 2003年
- 中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 ,为了改革现行的银行业监管体制 ,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脱离于中央银行的独立金融监管机构符合世界金融监管制度发展的趋势。
- 刘文华马志毅
- 关键词:金融监管权商业银行
- 运用经济法理论 加强经济立法被引量:14
- 1999年
- 前不久,李鹏同志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法制讲座上指出,立法工作离不开法学理论的指导。就立法工作而言,在各立法项目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理论问题,在每一个特殊的立法项目上也涉及一些特殊的法学理论问题,这些都需要法学理论予以解释。的确,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目...
- 刘文华
- 关键词:经济法理论现代经济法经济立法法律部门经济关系法学理论
- 独立思维权不可放弃
- 2013年
- 世明同志这个出版计划,我是早已知道了,但是看到这么一个大部的书出版,我是感到非常震惊的。17年时间啊,我不敢说别人,但我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我觉得他是利用自己前半生的这个时间,呕心沥血,是他拼尽自己的生命所写的。这点我确实感到非常敬佩。这部书我还来不及细看,大致翻了第一卷。
- 刘文华
- 关键词:维权出版
- 中国经济法理论问题辩析
- 2002年
- 本文就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目前内、外部面临的问题;经济法产生、形成的规律;经济法的本质;入世与我国经济法的建设等问题作了评析。指出:经济法的产生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政治国家、法律法学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经济法是典型的"两只手的法"。在面对入世挑战时,中国经济法肩负着准确为国家角色定位,培育、强化市场主体,发展中介组织等重任。
- 刘文华
- 关键词:《经济法》法律渊源WT0规则
- 中国经济法“干预论”之批判被引量:12
- 2017年
- "干预论"将国家干预作为中西方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唯一路径,这不符合中国经济法的历史。"干预论"主张经济法应谦抑一些,紧缩国家(政府)的经济治理职能,不恰当地高估市场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干预论"将经济法塑造成只调整不平等关系,是服从于民法、行政法调整的部门法,是自我矮化、不符实际的。经济法不是单一的公法,而是公私混合的社会法;经济法不仅仅调整不平等的纵向经济关系,还调整一些平等的横向经济关系。"干预论"为经济法瘦身,内敛外谦,企图用偏安一角、裁体量衣换取民法的认可,也是不现实的。"干预论"对企业的忽视是经济法发展过程中由来已久的问题,将企业塑造成不平等关系中的调控受体是错误做法。
- 刘文华
- 关键词:经济法谦抑
- 经济法理论在求实、创新中行进被引量:6
- 2012年
- 自从研究经济法理论以来,我先后提出过四种理论观点:"结合论"、"纵横统一说"、"分合论"、"社会基本矛盾论"。它们所处的时期、阶段不同,名称也有异,但主旨思想和理念却一贯始终,30年不变。在东西方经济法产生、形成上如果找不出共同的原因,它就无规律可言,就无法形成统一的经济法科学。现代经济法产生、形成的一般条件有: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发达的(或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即现代市场经济;有组织管理经济职能的现代国家机器;有公法与私法结合的综合系统调整经济的现代法学理论思想和法律体系。经济法理论所主张的划分和确立法律部门的标准有两个: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经济法主张主客观标准统一论。此外,有关法的基本原则、主旨观念、调整功能等,也都可作为进一步划分和确立法律部门的标准。自1986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公布后,经济法界发生了"守纵去横"的倾向,过度强调国家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国家论"成为经济法理论中的最强音。如果没有国家介入经济生活,就没有经济法。但我不同意"国家论"过度强调国家的绝对主导作用,过度漠视企业的基础地位。搞纵横分裂、想让经济法偏安于"纵向"一角是没有出路的。
- 刘文华
- 贯彻七中全会精神 加快经济法制建设——民法学、经济法学学者一席谈
- 1991年
-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其中强调要加快经济法制建设,促进经济调控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这是有待我国广大法律工作者和法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构筑一项重大、艰巨的社会工程。为此,本刊编辑部于1991年1月18日特邀请在京部分民法学、经济法学的专家学者,座谈如何贯彻党的七中全会的精神,实现《建议》提出的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经济法制建设的任务,并推进民法学和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下面是几位学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 江平冯大同徐杰王保树杨振山王利明刘文华谢次昌张士元
- 关键词:经济法制建设民法学涉外经济法经济法学法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