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仁生
- 作品数:37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审美判断的“政治的”解读
- 2009年
- 康德把判断看成一种理智的天赋,审美判断作为一种鉴赏力具有普遍可传达性。为了沟通思考与行动,阿伦特却对审美判断作了"政治的"解读。她认为判断是一种"扩展的精神"。凭着"想象力"我们设身处地从他人立场来思考。"共通感"保证了我们的判断能够普遍有效并且隐含了政治存在的条件。
- 谢仁生
- 关键词:审美判断想象力共通感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真理性与价值性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我国高校目前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具有真理性或科学性,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方面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还具有价值性,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体。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传授其"真理性",也阐发其价值性,引导他们积极向"善"。
- 谢仁生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真理性价值性
-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健康意义研究
- 马克思说,"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就是说,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界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中国古人所理解的"天"也从来都是打上了人的烙印。无论是超感性的形...
- 谢仁生
- 贵州布依族生态文化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贵州的布依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尤为宝贵的是其中的生态文化。其饮食、服饰、住居、宗教和生活习俗中的各种禁忌都体现了布依族人保护生态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布依族的饮食上多以粗茶淡饭为主,崇尚节俭。其所居住的房屋也多以石块为主,尤其是著名的"石板房"更是合乎生态环保要求。布依族的生活与宗教习俗中的各种禁忌诸如动植物的崇拜、婚丧嫁娶等也处处体现了这个民族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伦理观念。
- 谢仁生
- 关键词:布依族生态文化生态伦理
- 《共产党宣言》:解读“中国梦”的三个维度被引量:1
- 2016年
- 164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沿着《共产党宣言》指引的光明前途,164年后,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的理论框架中可以清晰看到《共产党宣言》的影子,它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诠释了其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同时还与《共产党宣言》蕴含的革命精神不谋而合。
- 陈仁秀谢仁生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中国梦维度
- 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的生态观浅析被引量:1
- 2016年
- 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习惯法作为习惯法的重要分支,包含了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本文从自然崇拜、禁忌习俗、神话传说、村规民俗等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具体阐述其生态保护作用,为今后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 罗静谢仁生
- 关键词: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生态观
-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丰富与发展被引量:2
- 2018年
- 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影响和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总结说,人与自然是一种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改革相关体制。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福祉。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具体而言,习近平同志通过人与自然、生产方式与生态、生态文明与民生等关键词,在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 谢仁生
- 关键词:生态观
- 汉娜·阿伦特与政治哲学的现象学转向被引量:2
- 2009年
- 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概念,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政治意义,现象学的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海德格尔虽然注意到了政治世界,但是他却把它看成是非本真的领域,现象学意义上的政治世界发现得益于阿伦特,她对人的三种活动进行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政治与人存在的意义相关联,开创性把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转向政治世界。
- 谢仁生陈宇宙
- 斯多亚学派伦理学:灵魂的治疗术被引量:2
- 2012年
-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激情如悲伤、恐惧、欲望、快乐是一种心灵的剧烈运动,是超越理性的冲动,因而是灵魂疾病。真正好(善)的东西是德性,德性是幸福本身,是有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拥有德性,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合乎自然而生活。只有顺从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灵魂才能因此宁静而健康。
- 龙艺谢仁生
- 关键词:伦理学激情德性
- 思考与罪恶——汉娜·阿伦特论“精神生活”被引量:2
- 2010年
- 受个人经历的影响,阿伦特一生都关注罪恶问题。在她看来,罪恶与人的思考能力缺乏有关联;无思考可能导致作恶,而思考是一种抵制罪恶的能力;思考不断要求人们反省自己,不要轻易接受公认的价值和准则;苏格拉底的"思考"是"思考"的原型,这种思考是内心"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声对话,从而产生良知,良知能抵制罪恶。
- 谢仁生
- 关键词:罪恶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