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龙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移植肝组织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对急性排斥反应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检测移植肝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不同表型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分布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应用CD8、CD4、CD3、CD20、CD45RO及CD45RA单抗对108例次移植肝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区域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排斥组62例次,非排斥组46例次。排斥组汇管区CD3+、CD8+、CD20+细胞浸润程度均显著高于非排斥组(P<0·01),两组间各型淋巴细胞在小叶内浸润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排斥反应组中,CD8+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CD4+细胞(P<0·05)。排斥组CD3+、CD8+、CD45RO+细胞胆管或血管浸润率显著高于非排斥组(P<0·01)。排斥组中,汇管区CD8+和CD45RO+细胞浸润程度与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7·481,9.103,P<0.01)。结论移植肝活检组织中淋巴细胞免疫学分型对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程龙阎晓初杨占宇章容段光杰杨智清许森林
- 关键词:肝移植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移植物排斥
-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叶转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piC)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探讨EMT在胆管周围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IBEpiC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48、72 h后,用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cadherin、S100A4和α-SMA的表达,以及与EMT信号通路相关的TGF-β1的表达;同时用紫杉醇、siRNA smad2/3阻断TGF-β1的作用,探讨TGF-β1/smad2/3信号通路在HIBEpiC发生EMT时的可能作用。结果HIBEpiC经LPS处理后,TGF-β1 mRNA表达于48 h达到高峰,72 h后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P<0.01,P<0.05);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而S100A4、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P<0.05)。紫杉醇可使HIBEpiC中LPS所诱导的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明显下降,特别是在48 h最明显(P<0.01)。用siRNA技术可使Smad2/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同时可使与HIBEpiC共培养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P<0.01,P<0.05),S100A4和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LPS可诱导HIBEpiC中TGF-β1的表达,使胆管上皮细胞发生EMT,抑制TGF-β1或Smad2/3,可使EMT发生逆转,提示TGF-β1或Smad2/3可能成为预防胆道周围纤维化的一个潜在靶点。
- 赵礼金杨日高程龙王麦建江艳余德刚周廷梅王曙光
- 关键词: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脂多糖类转化生长因子-Β1
-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对CCl_4所致大鼠肝损伤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鼠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后对CCl4所致肝损伤的影响,了解交感神经对肝脏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假手术组、C组右颈交感干离断组,按照文献报道方法加以改进制作颈交感干离断模型。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应用CCl4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组大鼠经不同处理后同一时段处死。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及库伦阵列-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组织内NE浓度。结果在CCl4所致肝损伤的情况下,颈交感神经干离断组AST、ALT、TBIL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Alb、PA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肝组织内NE浓度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鼠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有利于肝脏蛋白的合成、胆红素的代谢、可减轻CCl4所致肝损伤时肝功能损害,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交感神经活化在炎症早期具有促炎效应。
- 曾议夏锋田峰程龙王曙光
- 关键词:肝脏肝损伤去甲肾上腺素
- 交感神经递质NE对内毒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对体外培养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kupffer细胞体外分三组培养,经体外培养48 h后,给予外源性内毒素(LPS 10μg/ml)刺激,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0.1μmol/L^10μmol/L)分别作用12 h,运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各处理组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 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时给予LPS(10μg/ml)刺激和去甲肾上腺素(1μmol/L及10μmol/L)作用后,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TNF-α和IL-1β蛋白较LPS组显著增高(P<0.05);TNF-α mRNA表达分别较LPS组增加50.9%(P<0.05)和59.1%(P<0.05);IL-1β mRNA较LPS组表达增加53.7%(P<0.05)和57.8%(P<0.05)。结论应激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内毒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表达,具有促炎效应。
- 曾议夏锋田峰程龙王曙光
- 关键词:肝枯否细胞
- 不同节段去交感神经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观察不同节段去交感神经后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分别从颈交感干、内脏大神经和肝内行去交感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CCl4制作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各组肝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在急性肝损伤的情况下,颈交感神经干离断和肝内去交感组31.80±1.50、31.74±1.08和假手术组29.90±1.20比较白蛋白升高,总胆红素降低(1.80±0.14、1.70±0.23、2.05±0.18,P<0.05、P<0.01),肝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49.20 ±4.00、42.60±2.10、61.60±2.14,P<0.01).血清TNF-α较假手术组降低(192±18、318±20、398 ±40,P<0.05),而内脏大神经离断则无显著影响(476±30,P>0.05).结论 不同节段去交感神经可显著减轻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时的肝功能损害.交感神经不同节段激活在急性肝损伤早期有促进炎症效应.
- 曾议夏锋田峰程龙王曙光
- 关键词:肝损伤去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
- 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hMLH1、hMSH2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44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正常粘膜组织中hMSH2、hMLH1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hMSH2、hMLH1基因阳性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食道粘膜相比相差显著(P<0.01),hMSH2、hMLH1表达缺失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提示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所致的蛋白表达异常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有关,可能为一种早期事件。
- 唐郡阎晓初彭贵勇程龙孙永刚史立群
- 关键词:食管癌HMSH2HMLH1免疫组化
-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62例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并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2000~2008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都发病率为发生率5.45%;术前诊断率为85.5%(53/62);根治性手术率38.7%(24/62);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及粘液癌;随访45例,行根治性手术病例平均存活23个月,行引流术病例存活平均存活8个月,仅行探查术病例存活平均4个月。结论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伴有结石的胆管癌疗效较差,应重视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以防止胆管癌的发生;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 刘子沛冯晓彬程龙李智华何宇王曙光
-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胆管癌
- 供肝零时相活检组织学特征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供肝零时相活检病理学改变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寻找预示并发症发生的早期形态学指标,为临床采取预防性诊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91例肝移植术中零时相活检标本,经常规病理制片,HE染色,利用双盲法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91例供肝有40例(44.0%)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和胆道并发症的概率及出现晚期或持续性保存损伤的概率显著高于无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的供肝(P〈0.05)。中央型坏死和细胞凋亡程度较重时排斥反应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均显著高于程度较轻的供肝(P〈0.05)。汇管区炎症较重的供肝术后出现晚期或持续性保存损伤的概率显著高于汇管区炎症较轻的供肝(P=0.021)。结论供肝术中灌注后零时相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对术后采取预防性诊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程龙阎晓初冯俊明章容段光杰
- 关键词:活检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
- 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和病毒学检测对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2009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和病毒学检测对诊断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肝移植术后CMV感染受者和无CMV感染受者的移植肝活组织标本各25例,分为CMV感染组和无CMV感染组。分别对两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IHC)及病毒学检测,观察各种检测方法对诊断移植肝CMV性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观察,CMV感染组与无CMV感染组移植肝细胞核内包涵体和嗜酸性小体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小脓肿、单核细胞聚集及巨大肝细胞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C方法检测CMV性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0%和100%;病毒学检测CMV性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和84%。结论单纯行病毒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测移植肝CMV性肝炎缺乏准确性。病毒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移植肝CMV性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程龙王曙光杨占宇章容阎晓初
- 关键词:肝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
- 细胞毒性蛋白检测在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检测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患者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TIA-1的表达情况;结合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肝组织中不同区域的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肝移植术后共行移植肝组织活检108例次,其中排斥组62例次,非排斥组46例次。两组移植肝汇管区及小叶内表达穿孔素、颗粒酶B及TIA-1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移植肝胆管或血管中表达阳性的细胞浸润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阳性细胞数与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和γ-谷酰转肽酶)升高成正相关。结论检测移植肝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TIA-1的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 程龙阎晓初董家鸿杨占宇段光杰章容冯俊明
-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