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列入 ALL-XH-99治疗方案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比较其与国外 ALL 患儿细胞遗传学特征的差异。方法根据细胞遗传学表现将115例 ALL 患儿分为4组:正常核型组、超二倍体组、亚二倍体组及假二倍体组。结果①正常核型患儿53例(46.09%),超二倍体患儿29例(25.22%),亚二倍体患儿9例(7.83%),亚二倍体与超二倍体共表达4例(3.48%),假二倍体患儿20例(17.39%);4组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8.28±6.34)%、(86.07±6.47)%、(53.85±13.83)%与(40.10±1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1)。②4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死亡及第二肿瘤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亚二倍体组与非亚二倍体核型组患儿5年 EFS 率分别为(53.85±13.83)%与(69.98±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115例 ALL 患儿中,7例有确定的 Ph 染色体,其与 Ph 阴性患儿的4年 EFS 率分别为(28.57±17.07)%与(70.85±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⑤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岁或>12岁)、不同染色体倍体、Ph 染色体、外周血白细胞数及诱导治疗第19天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数≥0.050均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结论纳入 ALL-XH-99治疗方案患儿的细胞遗传学表现与国外报道的 ALL 患儿细胞遗传学表现基本相似,细胞遗传学表现特别是 Ph 染色体核型可有效地用于评估 ALL 患儿的预后。
目的了解西安市3~18儿童维生素D[25(OH)VitD,简称VitD]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2月期间的寒、暑假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保科做健康体检的533例3~18岁西安市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VitD水平,并分析季节和性别的影响;进一步按照被研究儿童所处学校的性质,将其分为幼儿园组,小学组和中学组,比较三组儿童VitD的营养状况。结果儿童血清VitD水平为24.94±1.03ng/mL,VitD缺乏和不足的检出率分别为34.71%(185/533)和34.15%(182/533)。寒假与暑假儿童VitD水平(21.20±11.01ng/mL vs 27.71±8.68ng/mL,t=7.62,P<0.001)及不同VitD水平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71%vs 17.64%,χ~2=93.13,P<0.001)。男童与女童VitD水平(25.06±10.67ng/mL vs 24.72±9.52ng/mL,t=0.38,P>0.05)及VitD缺乏检出率(35.03%vs 34.17%,χ~2=0.0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幼儿园组、小学组和中学组VitD水平分别为31.93±10.02ng/mL、22.33±8.34ng/mL和19.45±7.27ng/mL(各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10.56、10.49和2.19,均P<0.05),且三组儿童不同水平VitD的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5.82,P<0.05)。结论西安市3~18岁儿童VitD缺乏率较高,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更为突出,医务人员应重视对该部分儿童VitD营养的保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