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艳

作品数:31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中毒
  • 5篇疗效
  • 4篇药疹
  • 4篇药疹样皮炎
  • 4篇职业性三氯乙...
  • 4篇三氯乙烯
  • 4篇三氯乙烯药疹...
  • 4篇皮炎
  • 3篇乙烷
  • 3篇振动病
  • 3篇神经病
  • 3篇手臂
  • 3篇手臂振动
  • 3篇手臂振动病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西医结合
  • 3篇周围神经
  • 3篇周围神经病
  • 3篇疗效分析
  • 3篇氯乙烷

机构

  • 31篇广东省职业病...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31篇王艳艳
  • 18篇樊春月
  • 14篇张莹
  • 12篇程樱
  • 12篇郎丽
  • 9篇梁伟辉
  • 9篇陈嘉斌
  • 7篇曾子芳
  • 6篇夏丽华
  • 5篇黄家文
  • 5篇吴奇峰
  • 4篇赖关朝
  • 4篇黄汉林
  • 3篇黄明
  • 3篇邓小峰
  • 3篇周永梅
  • 2篇邱新香
  • 2篇陈青松
  • 2篇李聪
  • 2篇江嘉欣

传媒

  • 14篇中国职业医学
  • 4篇职业卫生与应...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广东省职业健...
  • 1篇广东省职业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64例HA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丹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改善循环,甲钴胺片及维生素B6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 30 μg/d,肌内注射,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5d.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手麻、手痛和双手痛觉、触觉及振动觉减弱)、冷水复温试验(CWLT)、神经-肌电图(ENMG)均比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显著(P<0.05).结论 NGF可以显著改善手麻、手痛的症状和双手痛觉、触觉、振动觉减弱体征及改善CWLT、ENMG,对HAVD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且较为安全,对于HAVD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予NGF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樊春月王艳艳张莹郎丽邓小峰程樱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
2009至2014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136例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例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分析136例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例特点,总结现场调查的关键技术,为制定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常规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至2014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136例病例,以白血病、疑似职业性苯中毒、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疑似尘肺病较多,分别为66、18、12、11例;调查病例中41.91%的患者工种为3种以上,70.59%的患者接触3种以上化学物,25.74%的患者工艺流程或接触化学物质已发生变更,47.06%的患者所接触化学物双方共同确认时发生争议;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的检测样本最多(358个),其中11.17%的样本苯浓度>6.00 mg/m3(超标),13.41%的样本苯浓度为3.26~6.00 mg/m3,75.42%的样本苯浓度<0.03~<3.26 mg/m3;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疑似尘肺病、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样本超标率较高,分别为100%、93.8%和83.3%.结论 该次分析的职业病诊断现场调查病种以白血病、疑似职业性苯中毒、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疑似尘肺病居多;现场调查关键在于确认职业接触史、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确认工艺流程或所接触化学物质是否发生变更、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原辅料采样分析、同工种工人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
樊春月李旭东温薇王艳艳张莹耶丽
关键词:职业病病例
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皮质醇、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聋(ONID)患者体内皮质醇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106例ONID患者为ONID组,以50名无接触职业性噪声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组人群唾液皮质醇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周围血血清中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耳鸣残疾量表》评估ONID患者耳鸣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NID组人群早晨唾液皮质醇、晚间唾液皮质醇及血清中的皮质醇、TNF-α、IL-6水平均升高(P<0.05);但2组人群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唾液、血清中的皮质醇水平与TNF-α、IL-6均不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皮质醇及早晨唾液皮质醇水平与ONID患者噪声接触强度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TNF-α水平与ONID患者耳鸣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ONID患者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亢进及高炎症反应状态;皮质醇可作为反应噪声应激的效应生物标志物。
邓小峰吴奇峰李聪曾子芳王艳艳程樱黄家文
关键词:噪声职业性噪声聋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涉及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文献,分析总结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为修订GBZ 84《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1990—2014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相关文献,筛选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5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文献共68篇,共计1 027例中毒患者,均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男性165例,女性862例,年龄中位数为28.3(13.0~59.0)岁,发病潜伏期以2.0~10.0个月多见。817例(占79.6%)患者有诊断分级记录,诊断为轻、中和重度慢性正己烷中毒分别为418、241和158例。736例(占71.7%)患者相关文献报告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水平,其中91.8%(676/736)患者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水平超过我国职业接触限值(180 mg/m^3)。慢性正己烷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626例(占61.0%)患者属感觉-运动障碍型,256例(占24.9%)患者单纯以运动障碍为主,145例(占14.1%)患者单纯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改变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且病情早期即可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156例(占15.2%)患者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了尿2,5-己二酮水平,检出率为50.6%(70/156)。慢性正己烷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或方法,临床上以促进神经修复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更显著;954例患者报告治疗效果,治愈率为83.6%(798/954);156例(占15.2%)未治愈患者主要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其最重要的诊断手段;目前以综合治疗法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樊春月陈嘉斌宋燕芹王艳艳程樱郎丽
关键词:正己烷慢性中毒周围神经病文献计量学
38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及神经-肌电图特点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所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住院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病学、神经-肌电图、心电图、生化和眼科检查及尿25-己二酮含量检测,并对患者工作时所使用的洗面水正己烷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患者所使用的洗面水正己烷相对含量为7.0%;发病潜伏期2~58个月,平均(8.5±2.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是四肢远端为主的对称性感觉异常、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肌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损害改变;尿中均可检出25-己二酮,浓度为0.15~6.52 mg/L,不同中毒程度患者间尿25-己二酮水平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采用促进神经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疗。3例(7.89%)患者遗留有双手或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其余临床基本康复。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周围神经病的早期、重要的诊断手段;尿25-己二酮是正己烷中毒接触指标,但不能用作诊断分级指标;临床以综合治疗为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肌注促进周围神经恢复较有效及安全;患者预后良好。
樊春月黄汉林陈嘉斌王艳艳郎丽张莹
关键词:慢性正己烷中毒周围神经病
手传振动作业人员体液免疫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手传振动作业对机体体液疫动能的影响. 方法:以328名男性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接振组,按照职业病诊断结论分为观察对象亚组(观察对象31例),轻度亚组(轻度职业性手臂振动病224例),中度亚组(中、重度职...
黄明周永梅曾子芳程樱王艳艳梁伟辉黄昆洁赖关朝
关键词:手臂振动病体液免疫功能
文献传递
79例手臂振动病病例接触振动时间与冷水复温率相关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手臂振动病病例冷水复温率情况,探讨接触振动(简称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79例手臂振动病病例资料,分析其冷水复温率水平及构成,并按接振时间进行分组,分析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的相关性。结果左右手冷水复温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in冷水复温率异常与接振时间不相关(P=0.83),10 min冷水复温率异常与接振时间不相关(P=0.05),其中接振时间在≥20 001 h和5 001~10 000 h组异常检出率较高。结论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无直线相关关系,在疾病发展的某些阶段冷水复温实验可能存在敏感性差的问题。
郎丽陈青松夏丽华黄旭升肖斌王艳艳陈嘉斌
关键词:手臂振动病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规范化中西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研究规范化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疗效,形成便于在医院推广的应用指南和临床诊疗规范.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56例慢性正己烷患者随机分为规范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
樊春月陈嘉斌吴小苑王艳艳黄汉林黄家文邱新香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编制说明被引量:2
2021年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时有发生,且可为群体性发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危害性较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详细提出了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求,包括中毒事件调查和处理、风险评估、中毒样品(空气、血样、尿样、水样)采集与检测、医院内救治、健康监护以及应急反应终止6个环节的内容,并明确了中毒事件处置中个体防护要求、调查内容、病因判定、医疗救援和健康教育等关键内容,明确了健康教育的程序和要求。该技术方案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为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的有效处置提供科学指导。
刘晓勇江嘉欣王艳艳戎伟丰黄永顺赖关朝黄健刘晨阳
关键词:二氯乙烷急性中毒卫生应急
7-氨基头孢烷酸致职业性哮喘8例临床观察与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7-氨基头孢烷酸(7-ACA)致职业性哮喘的临床特点,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析8例7-ACA致职业性哮喘患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病均有约数月到数年不等的潜伏期;病前期均出现过敏性鼻炎,或常伴有其他变态反应表现,临床类型均表现为速发型;哮喘早期发作与接触7-ACA明显相关,短时间、低浓度接触亦可致哮喘发作,脱离接触或假日不发病。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及时脱离致哮喘工作场所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樊春月夏丽华张莹朗丽王艳艳
关键词:7-氨基头孢烷酸职业性哮喘青霉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