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朋倩

作品数:48 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中医
  • 9篇中药
  • 7篇代谢
  • 7篇药理
  • 7篇药性
  • 6篇中医药
  • 6篇细胞
  • 6篇方证
  • 5篇经方
  • 5篇分子
  • 4篇心病
  • 4篇血压
  • 4篇伤寒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子机
  • 4篇基因
  • 4篇冠心病
  • 4篇方证对应
  • 4篇分子机制

机构

  • 37篇中国中医科学...
  • 23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哈尔滨商业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山东丹红制药...

作者

  • 48篇王朋倩
  • 19篇隋峰
  • 16篇霍海如
  • 12篇熊兴江
  • 8篇周炜炜
  • 7篇戴丽
  • 7篇刘喜明
  • 6篇孟晶
  • 5篇朱晓云
  • 5篇王忠
  • 4篇杜新亮
  • 4篇李文兰
  • 4篇韩曼
  • 4篇戴逸飞
  • 3篇刘巍
  • 3篇刘骏
  • 3篇陈寅萤
  • 3篇周海玉
  • 2篇顾浩
  • 2篇吴欣芳

传媒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中草药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南药学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吴茱萸汤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建立吴茱萸汤中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6-姜酚、芦丁5种活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COSMOSIL 5 C18-MS-II(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A)-水溶液(0.1%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6-姜酚、芦丁分别在0.0098~0.196、0.205~4.10、0.0026~0.052、0.039~0.78、0.017~0.34μg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8、0.9999、0.9997、0.9996、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2%、98.8%、96.4%、99.9%、95.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吴茱萸汤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姬海南杜新亮孟晶戴丽王朋倩李文兰隋峰霍海如
关键词:吴茱萸汤活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解读伤寒实质及寒温统一被引量:5
2021年
既往研究认为,《伤寒论》为一切外感热病而设,为广义伤寒;且伤寒详于寒而略于温,温病详于温而略于寒,伤寒与温病为两种不同的理论系统,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外感发热性疾病的两大证治体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虽属温病范畴,但运用《伤寒论》经方合方——“清肺排毒汤”等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有鉴于此,我们重新梳理伤寒与温病实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1)《伤寒论》为狭义伤寒,伤寒本质可能为炎症,其六经辨证本质为人体对炎症反应不同阶段的描述,《伤寒论》为临床治疗急危重症的专著。(2)温病的本质同样可能为炎症,伤寒与温病同为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炎性损伤状态。(3)寒温存在能够统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因致病因素不同而致临床表现有所差别。伤寒的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同为人体对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的诊疗方法,但其背后蕴藏的方证辨证则为其共性特征。虽然辨病机的方法不同,但无论在病理生理还是方证辨证治疗上,伤寒与温病能够统一。因此,在新冠肺炎的中医认识上,不应拘泥于伤寒与温病的病名归属之争,可运用伤寒六经辨证与方证辨证进行治疗,且三阳合病为其重要病机。
熊兴江苏克雷王朋倩
关键词:伤寒(中医)温病
代综方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代综方(DZF)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DZF或对照药物罗格列酮(Ros)干预48 h,检测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甘油、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及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mRNA表达。结果 DZF使培养上清中葡萄糖消耗量增加(P<0.01)、甘油的浓度不同程度增加,但对NEFA无显著影响(P>0.05),DZF使胞内TG降低(P<0.01);对照组Ros增加葡萄糖消耗(P<0.01),增加胞内TG积累(P<0.05),对培养上清中甘油、NEFA无显著影响(P>0.05);DZF各组能不同程度上调GLUT-4、HSL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erilipin的mRNA表达(P<0.01);Ros能上调GLUT-4、HSL、Perilipin的mRNA表达。结论 DZF能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和胞内TG分解,改善脂质合成与分解的动态平衡,其作用机制与Ros增加胞内TG积累不同。
朱晓云王朋倩刘喜明
关键词:3T3-L1葡萄糖转运体4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冠心病的中医认识与经方治疗策略被引量:4
2024年
冠心病为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疾病,我国约有1140万例冠心病患者,其患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医学的一级、二级预防,介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干预下,其病死率虽有下降,但仍存在阿司匹林等药物抵抗、继发性硝酸甘油失效、介入术后乏力胸闷焦虑、冠心病合并高出血风险等问题,已成为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临床关键科学问题。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在病因上,包括外感寒邪、情志内伤、禀赋不足、体虚劳伤等,这与现代医学中的交感神经活性、双心疾病状态、家族病史、心血管多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病机上,包括气郁、痰浊、瘀血、火热、寒凝、正虚等证型。结合现代病理,气郁与焦虑抑郁状态等情志因素相关,痰浊与脂质代谢异常相关,瘀血与血液循环与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火热与炎症反应相关,寒凝与免疫反应亢进相关,正虚与后期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年老体虚相关。在经方治疗策略上,气郁推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痰浊推荐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瘀血推荐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火热推荐小陷胸汤、三黄泻心汤,寒凝推荐枳实薤白桂枝汤,正虚推荐人参汤等。研究发现,在病机认识上,由于古今疾病谱变化以及体质差异,导致冠心病的核心病机从阳微阴弦的胸阳不振、“寒凝”为主,转变为“气郁”“痰浊”“痰瘀”“火热”等,呈现出由寒到热,由虚到实的转变;在经方合方上,有规律可循,即某疾病的核心方证常固定性地与其他方证合方出现,这可能与疾病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发展变化相关;在现代药理成果的临床运用上,根据团队“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临证原则,大量经典名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有助于现代临床的“靶向”治疗;经方还有助于改�
蓝宇罗富锟于悦王小雅王朋倩熊兴江
关键词:冠心病经方方证对应中医药
大麻二酚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大麻二酚是大麻主要的非精神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癫痫、免疫调节、镇痛、抗氧化、抗惊厥、抗焦虑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周期阻滞,抗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协同化疗药物,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但其抗肿瘤作用仍存在争议,开发和应用受到限制,采用微球、纳米脂质体等新给药系统有助于提高大麻二酚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对近年来大麻二酚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谢冉郝单丽杨佳颖贾玲玉王朋倩赵钰陈燕军赵庆贺
关键词:大麻二酚抗肿瘤
基于熵值的冠心病基因网络模块划分方法评价与模块功能相似度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解决网络模块划分方法优选问题,并对划分结果进行功能解析和评价。方法利用多种常用模块划分方法,包括MCLi QUE,Cluster one,NCMine,PEWCC,Fuzzifier cluster,Community cluster,Connected component cluster,MCL cluster,MCODE cluster,Spectral clusters of protein sequences和AP等,对冠心病基因网络进行模块划分,通过网络结构熵值计算进行评价,优选出一种方法进行划分模块。基于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对模块的通路功能进行富集,并利用杰卡德相似指数分析方法,对模块与总网络的功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用MCODE cluster方法划分出11个模块,网络熵值为4.33637,在几种方法中熵值最小,最适于冠心病基因网络模块的识别。基于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杰卡德相似指数分析方法,发现11个模块能涵盖冠心病相关通路中的38条,覆盖率达到73.1%。其中,模块3,4和7能用较少的基因富集到较多的功能。结论网络信息熵可以为模块划分方法的评价提供一种可行方案。划分后的模块可以代表原疾病网络的大部分功能,并在功能富集上有一定优势,对进一步简化和理解疾病网络具有实际意义。
顾浩陈寅萤王朋倩王忠
关键词:冠心病基因网络
热性中药成分辣椒碱调节小鼠UCP1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热性中药的分子机制、诠释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同时对能量代谢开关解偶联蛋白亚型1(UCP1)的表达调控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偶技术对小鼠的核心温度和尾部皮肤温度进行了给药后的实时监测,温度的采集分析采用了热偶检测技术,UCP1的表达量分别采用了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技术。结果辣椒碱给药后小鼠机体中心温度先降低后上升,尾部皮肤温度以升高为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UCP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0.05或P<0.01)。结论上调UCP1的表达进而提高机体的能量代谢可能是辣椒碱作为辣椒的热性成分表征热性属性的生物分子机制之一。
孟晶戴逸飞周炜炜李倩周海玉姬海南戴丽王朋倩霍海如隋峰
关键词:药性理论辣椒碱能量代谢解偶联蛋白
刘喜明辨治支原体肺炎验案2则被引量:1
2010年
王朋倩吴欣芳朱晓云王菁韩曼刘喜明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基于UHPLC-MS的吴茱萸汤影响虚寒呕吐大鼠尿液代谢谱的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观察吴茱萸汤对虚寒呕吐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其治疗虚寒呕吐证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复合法(大黄+顺铂)制备大鼠虚寒呕吐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吴茱萸汤组。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等方法对尿液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VIP及非参数检验筛选并通过多元化ROC曲线验证差异代谢物;运用PathwayAnalysis数据库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拓扑分析;运用R和Cytoscape进行代谢产物的相关性分析和模块化分析。结果 尿液代谢谱对照组和模型组完全分离,吴茱萸汤组靠近对照组,表明模型复制成功,且吴茱萸汤能够干预大鼠的虚寒呕吐症状,提示大鼠机体具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趋势。从尿液中筛选出34种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发现虚寒呕吐发挥干预作用可能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三羧酸循环(TCA循环)等通路有关;进行模块化分析发现10个模块之间关系密切,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琥珀酸、丙氨酸、富马酸、苹果酸、异柠檬酸等生物靶点可作为虚寒呕吐模型的标识。结论 吴茱萸汤能够改善虚寒呕吐模型的生理特征,机制可能与吴茱萸汤调节大鼠体内紊乱的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脂代谢等有关。
姬海南王朋倩吴茵戴丽霍海如隋峰张淼
关键词:吴茱萸汤尿液氨基酸代谢
基于TRPV1受体的桑菊饮止咳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为了诠释桑菊饮治疗咳嗽的科学内涵,研究桑菊饮治疗咳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辣椒素诱导小鼠咳嗽模型,分别设置正常组,模型组,桑菊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记录各组小鼠给药前后的咳嗽次数,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对TRPV1的表达量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三叉神经节组织中P物质的释放量。结果小鼠被辣椒素刺激后,咳嗽次数明显增加,TRPV1表达上调,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给予不同剂量的桑菊饮水煎剂治疗5 d后,高、中剂量组小鼠咳嗽次数减少,TRPV1表达下调,P物质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低剂量组效果不明显。结论下调TRPV1的表达而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可能是桑菊饮治疗咳嗽的分子机制之一。
詹红丹隋峰张淼王朋倩戴丽周海玉戴逸飞周炜炜孟晶杜新亮霍海如
关键词:桑菊饮辣椒素咳嗽分子机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