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分型诊断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准确地进行儿童急性白血病 (AL )的诊断分型 ,提高初诊患儿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 (MIC)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分析了 110例初诊为 AL的患儿。结果 :形态学与 MIC分型诊断符合率为 88.2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免疫分型诊断符合率为 92 .2 % ;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仅为 6 2 .9%。8/ 35例 AML 表达淋系抗原 (1y+ - AML) ,12 / 5 9例 AL L 表达髓系抗原 (My+ - AML) ;11/ 110例为杂合性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 6 3.6 %。t(8;2 1)易位见于 (13/ 2 1例 ) M2 ;t(7;11)易位见于 1例M2 ;t(15 ;17)易位见于 (2 / 5例 ) M3;t(9;2 2 )和 t(4 ;11)易位见于 (8/ 6 4例 ) AL L。结论 :运用 MIC诊断分型方法能提高儿童 AL 的诊断率 ,为 AL
- 柴忆欢徐杰何海龙王易李捷王津媛李祯萍彭惠兰朱玲琍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儿童细胞遗传学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
-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 1999年
- 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染色体进行研究,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6%。发现急淋患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视为预后不佳的标志,而正常二倍体核型及超二倍体核型急淋患儿则预后较好。还对其中10例急淋患儿核型进行动态观察,提示细胞遗传学研究可作为急淋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监测指标。
- 王易柴忆欢李祯萍何军何亚香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急性细胞遗传学
- 大剂量氨甲喋呤致皮肤粘膜炎的预防之探讨
- 1998年
- 通过对3例临床和文献资料研究,提出防止大剂量氨甲煤吟可能出现的严重皮肤粘膜炎及提高疗效的探索性意见。
- 李祯萍王易
- 关键词:氨甲喋呤药源性疾病
- 大剂量甲氨蝶呤致严重皮肤粘膜炎三例被引量:11
- 1999年
- 例1,男性,1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缓解2个月,双侧睾丸肿大数天,于1995年10月5日再次入院。复查骨髓,原淋+幼淋细胞占0.055;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肝功能AST(GOT)1234nmol·s-1/L,ALT(GPT)19...
- 李祯萍王易
- 关键词:甲氨喋呤抗癌药病例报告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0
- 1998年
-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harmasiaCAPSystemECPFEIA荧光酶标法测定42例HSP患儿血清ECP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EC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也显著高于经激素治疗缓解组(P<0001);伴肾脏受累患儿血清ECP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患儿(P<001);而缓解组与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CP参与了HSP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ECP测定对HSP尤其是紫癜性肾炎临床诊断。
- 王易郁昕李祯萍柴忆欢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紫癜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 红细胞多胺水平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 1995年
- 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定量检测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多胺水平改变。结果显示:(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多胺水平高于正常组,并且以精脒和精脒/精胺比值的变化最为显著(P<0.001)。(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治疗缓解后,红细胞多胺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以精脒下降幅度较大(P<0.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01),而精脒/精胺比值也下降,低于疗前组(P<0.05),但高于正常组(P<0.05)。结果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多胺的检测有助于白血病诊断、观察疗效和评估预后。
- 王易朱玲蒋滢黄美英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多胺红细胞
- 流式细胞仪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63例被引量:2
- 1999年
- 为了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分型:T淋巴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T/B混合型及裸核(Null型)ALL分别为41.3%、46%、9.5%、3.2%,髓系抗原(My)及CD(34)表达率为17.4%和28.5%,My+ALL中CD(34)表达为54.5%,显著高于My-ALL(23.3%)(P<0.01),T/B混合型ALL对My及CD(34)均有高表达,与T、B-AL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
- 何海龙刘笑梅王易柴忆欢王津媛李祯萍朱玲俐
- 关键词:淋巴细胞免疫分型流式细胞仪儿童急性白血病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心包积血1例被引量:1
- 1996年
- 男,5岁。因全身皮肤出血点、瘀斑三天伴血尿于1995年1月21日入院。查体:T36.5℃,神清,全身皮肤、口腔粘膜散在出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2次/分,律齐,音纯,心界不大。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117g/L WBC10.7×10~9/L,Bpc20×10~9/L。尿常规示RB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血小板罕见,巨核细胞为242个,其中幼巨占0.3,颗粒巨占0.7,产板巨未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院后用小剂量地塞米松5mg/日,2疗程及长春新碱治疗,血尿明显好转,出血点消退,血小板升至50×10~9/L。住院第9天,患儿突然发热、胸闷、憋气、腹胀。体温38.4℃,半坐位,左肺呼吸音减低,未闻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遥远,未闻心包摩擦音。腹膨,肝肋下5cm,移动性浊音阳性,无压痛。胸腹X片示:左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
- 王易王津媛彭惠兰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包积血心包穿刺巨核细胞心包摩擦音肺呼吸音
- 小儿急性白血病200例X线特征及临床分析
- 1994年
- 小儿急性白血病200例X线特征及临床分析彭惠兰,王易我科于1980年5月至1993年收治的白血病中,对部分临床及骨骼确诊为白血病的200例小儿患者,进行系统的X线检查,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为住院病儿200例,急淋122例,急粒78例(M112例,...
- 彭惠兰王易
-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X线分析
- 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1999年
-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AL,包括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期20例,缓解期7例),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发病期28例,缓解期3)患儿化疗前后和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结果:血清TNFα水平ALL和AN-LL患儿发病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的水平相似。ALL组与ANLL组、初发与复发病例、ALL的标危型与重危型相比,血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ANLL组中,血清TNF水平M5最高、M3次之、M2最低,但均高于正常对照。AL患儿经化疗完全缓解后、升高的血清TNFα明显下降至正常对照水平。化疗缓解和死亡的患儿,其发病期血清TNFα无明显差异。
- 王津媛刘笑梅王易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小儿童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