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华
- 作品数:2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rAAV2-EGFP-Slug-siRNA-U6对人胰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 2013年
-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2-EGFP-Slug-siRNA-U6(Slug-siRNA)腺相关病毒载体,探讨Slug干扰对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以前试验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NAV2.0-EGFP-Slug-siRNA-U6。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检测rAAV2-EGFP-Slug-siRNA-U6对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鉴定转染前后AsPC-1细胞Slug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携带编码靶向Slug的小发夹状干扰RNA序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EGFP-Slug-siRNA-U6成功构建。rAAV2-EGFP-Slug-siRNA-U6抑制细胞血管生成。Slug-siRNA有效抑制AsPC-1细胞Slug与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rAAV2-EGFP-Slug-siRNA-U6抑制细胞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干扰Slug及VEGF的表达有关。
- 崔海宁陈俭云王正文张克君余壮明王齐全王明华朱东明宋彩霞张泽米
- 关键词:SLUG腺相关病毒胰腺癌血管生成
- 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手术切除和(或)经纤支镜钳取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143例可疑肺癌患者的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结果、涂片质量及纤支镜下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以高级别异型增生及以上级别报告为阳性结果,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6.6%;纤支镜活检和刷检结合肺癌检出率为89.3%,显著高于单纯刷检(P<0.01)、显著低于组织病理学检查(P<0.05);纤支镜刷检肺癌检出率退变标本和未退变标本分别为25.0%、72.0%(P<0.05),中央型肺癌和非中央型肺癌分别为72.1%、43.8%(P<0.05),增生型、管壁浸润型、管外压迫型和正常型分别为81.4%、70.0%、22.2%、41.7%(P<0.01)。结论纤支镜刷检细胞学检查简便、快捷,诊断肺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与纤支镜钳取活检联用可提高肺癌检出率;但纤支镜刷检结果受标本质量、肺癌部位和纤支镜下分型等影响,临床医师要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排除假阴性。
- 丁莉利牛海燕王明华马晓琴
- 关键词: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
- 留学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探索被引量:2
- 2011年
- 针对留学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特殊性,结合病理学课程的特点,从实验课课时安排、课前准备、实验课教学手段和严格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如何让留学生重视病理学实验课、激发留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课的兴趣,以提高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 王明华李群郑晶牛海艳
- 关键词:留学生病理学实验课教学
- 载顺铂及Fe3O4叶酸靶向多模态探针的制备及体外寻靶能力的实验研究
- 2020年
- 目的:制备一种包裹液态氟碳(PFP),可载顺铂(CDDP)及四氧化三铁(Fe3O4)并以叶酸修饰的具有分子靶向性的多模态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研究其基本特性及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通过聚乙二醇亚胺法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表面连接叶酸(Fa)分子,制成靶向膜材料(PLGA-Fa)后,将PLGA-Fa、Fe3O4、CDDP水溶液、PFP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采用双乳化法制备载有Fe3O4、CDDP、PFP的纳米级靶向多模态超声造影剂(PLGA-Fa/Fe3O4/CDDP/PFP),观察测量其基本特性及纳米微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将靶向PFFCP和非靶向PFCP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NPC)细胞株HNE-1,观察其靶向性。结果:成功制备了载有Fe3O4、CDDP、PFP的纳米级靶向多模态超声造影剂(PLGA-Fa/Fe3O4/CDDP/PFP),该纳米微粒大小均匀,形态圆整,分散性好,直径分布为204 nm,平均电位为-15 MV,该靶向纳米微粒与Fa受体高表达的人NPC细胞株HNE-1细胞结合率较非靶向纳米粒明显增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载Fe3O4、CDDP、PFP的纳米级靶向多模态超声造影剂(PLGA-Fa/Fe3O4/CDDP/PFP),该纳米粒对人NPC细胞株HNE-1细胞具有明显靶向性。
- 杨大艳陈其青钟婷婷张敏陈艳谢琳景香香林凌王明华
- 关键词:叶酸靶向顺铂
- AID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的意义及其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2014年4月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88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D20、CD3、CD5、CD10、bcl-6、Ki-67、Mum-1和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同时收集临床数据,分析AI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肿瘤性B细胞阳性表达率为59.1%,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预后和免疫表型分型与AID表达无关。结论 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无关。
- 王明华罗志飞蒙秋萍陈星言解娜张弦黄幼生翁阳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ID预后
- 海南地区淋巴瘤组织学类型的分布特点
- 2011年
- 淋巴瘤或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发生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第10位,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地区特征,如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主要分布于非洲赤道附近,而T细胞性非何奇金淋巴瘤(T—NHL)则以中国和亚洲多见。
- 王明华翁阳郑晶杨丞罗志飞
- 关键词:淋巴瘤组织学类型
-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重组蛋白溶细胞毒素的表达
- 2012年
- 目的:对创伤弧菌溶细胞毒素融合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高效稳定的溶细胞毒素(Vibrio vulnificus Hemolysin,VVH)原核表达系统。方法:质粒pGEX-4T-1-vvh转化E.coli BL21/DE3后,针对诱导过程中对工程菌表达蛋白产生影响的4个因素: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以及诱导时摇菌的转数,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并对实验得出的最佳搭配诱导条件进行验证。结果:直观分析表明诱导时间的R值最大,其次为摇菌转速和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温度的R值最小;方差分析表明诱导时间的P<0.05,而转速、温度及IPTG浓度的P均>0.05。结论:诱导时间为主要因素(其为4h,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摇菌转速、诱导剂IPTG浓度和诱导温度。本实验的最佳搭配诱导条件为摇菌转数为250r/min、诱导时间4h、诱导温度30℃、诱导剂IPTG浓度1mmol/L。在此诱导条件下,溶细胞毒素的表达量达到了55.31%。
- 郑晶王明华
- 关键词:正交设计方差分析
- 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分型与E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最近5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524例,并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14例病例应用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EBV与不同类型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关系。结果 157例淋巴瘤进行了EBER检测,共有40例EB病毒(EBV)阳性,阳性率为25.48%,19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57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仅3例与EBV感染有关,阳性率为5.26%。结论 EBV与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 张弦罗志飞蒙秋萍解娜黄幼生王明华翁阳
- 关键词:EBV原位杂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差异基因筛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芯片筛选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和EB病毒(EBV)转化B淋巴细胞株CGM1中的差异基因,探讨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通过原位杂交检测PBLs和CGM1细胞中EBER表达情况;提取2株细胞RNA,利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2株细胞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 pathways和KEGG pathways分析。结果 EBER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BLs EBER(-),CGM1 EBER(+);CGM1细胞与PBL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有1 587个,其中上调基因897个,下调基因690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P53、PI3K-Akt、Ras、MAPK、Tolllike receptor、WNT、TNF和JAK-STAT等信号通路,与细胞周期调节,B细胞增殖、活化、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DNA复制、损伤修复,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病毒致癌作用等相关。结论 EBV通过细胞周期调节、细胞活化与分化、DNA复制和损伤修复、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等多个环节参与B淋巴细胞转化。
- 王明华罗志飞蒙秋萍陈星言陈明净解娜张弦黄幼生翁阳
- 关键词:EB病毒基因芯片差异基因
- 激活转录因子-2在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激活转录因子-2(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2,ATF-2)在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中表达的意义,并分析其表达与DLBCL,NO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DLBCL,NOS病例及4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RH)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MAX Vision法)检测DLBCL,NOS肿瘤细胞中ATF-2、CyclinD1、BCL-2、CD10、BCL-6及MUM1蛋白的表达情况和ATF-2蛋白在淋巴结RH中的表达。比较ATF-2蛋白在DLBCL,NOS和淋巴结RH两组病例中的表达,并分析ATF-2蛋白表达与DLBCL,NOS的Hans分型、BCL-2、CyclinD1蛋白表达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ATF-2蛋白在DLBCL,NOS与淋巴结RH组织中均呈现为细胞核染色,染色程度强弱不等,两组病例中,ATF-2蛋白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F-2蛋白在DLBCL,NOS不同年龄、性别及Hans分型分组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F-2蛋白在DLBCL,NOS中的表达与CyclinD1及BCL-2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DLBCL,NOS病例中ATF-2蛋白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结论ATF-2蛋白在DLBCL,NOS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淋巴结RH中的表达,因此推测ATF-2蛋白核内高表达与DLBCL,NO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可为研究其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 袁振亚王明华翁阳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YCLIND1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