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南

作品数:13 被引量:18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苜蓿
  • 5篇紫花
  • 5篇紫花苜蓿
  • 3篇植物
  • 3篇土壤
  • 2篇氮磷
  • 2篇性状
  • 2篇叶性状
  • 2篇土壤肥力
  • 2篇苜蓿草
  • 2篇苜蓿草地
  • 2篇胁迫
  • 2篇环境适应性
  • 2篇非生物
  • 2篇非生物因子
  • 2篇肥力
  • 1篇氮元素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养分

机构

  • 13篇兰州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作者

  • 13篇王振南
  • 12篇杨惠敏
  • 7篇陆姣云
  • 4篇杨梅
  • 2篇张曦
  • 2篇沈禹颖
  • 1篇周瑞莲
  • 1篇张清平
  • 1篇王自奎
  • 1篇杨倩
  • 1篇吉春荣
  • 1篇罗崇亮
  • 1篇尤菲菲
  • 1篇王亚亚

传媒

  • 3篇草业科学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草学会草...

年份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a保护性耕作下轮作系统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长期免耕和秸秆覆盖对轮作系统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和机制。[方法]比较分析了10a传统耕作、免耕、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和免耕+秸秆覆盖的玉米—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0—200cm内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结果]长期免耕提高土壤表层C和N的含量,仅秸秆覆盖对C和N含量的影响不大;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保护性耕作使N和P最低含量均出现在20—30cm,而传统耕作则在30—60cm土层最低;土壤C/N,C/P和N/P均普遍低于10a前,C/P和N/P的变化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结论]10a保护性耕作对C,N,P的影响均不明显,但4种耕作模式下,土壤C/N,C/P和N/P均普遍低于10a前。
陆姣云王振南杨惠敏沈禹颖
关键词:免耕秸秆覆盖土壤肥力
黄土高原雨养农区不同时间尺度苜蓿草地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植物体内多种元素在同一时间内协同变化的科学,能解释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与响应。深入研究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调控机制对阐明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机制意义重大。前人的研究指出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会受到植物...
王振南
关键词:豆科植物苜蓿生长植物生态
文献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不同年龄紫花苜蓿草地土壤肥力评价被引量:26
2015年
土壤肥力能反映植物的生长潜力和表现,但又受到植物的影响。在多年生草地系统中,利用年限(牧草年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还没有准确的阐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年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土壤碳、氮、磷、钾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关联度进行排序对不同年龄草地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一致。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后发现,0-10和10-2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均为5龄草地,而20-30 cm土壤肥力最好的年龄为8龄,5龄草地次之。因此,从土壤肥力角度可确定黄土高原地区5龄紫花苜蓿草地利用最佳。
王振南张清平陆姣云杨梅杨惠敏
关键词:苜蓿土壤养分
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非生物因子的响应
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会进行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通过植物调节碳(C)、氮(N)、磷(P)的代谢和循环,使其具有不同的含量和分布,最终表现出特定的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因此,植物主要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体现...
王振南杨惠敏
关键词:植物生理碳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非生物因子
陇东雨养农区紫花苜蓿叶片氮、磷、钾重吸收与生物固氮的偶联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豆科植物中,养分重吸收与生物固氮有何关联尚不可知。为揭示养分重吸收与生物固氮间的偶联关系,以陇东雨养农区已建植2、4、7、11和14年龄的陇东苜蓿草地为对象,测定了叶片N、P、K浓度及δ^15 N,分析了叶片N、P、K重吸收效率(NRE、PRE和KRE)、重吸收度(NRP、PRP和KRP)及其与生物固氮率的关系。随紫花苜蓿建植年龄增长,叶片NRE、PRE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RE和PRE分别为36.5%(28.4%-43.4%)和52.6%(38.1%-68.2%),其中7年龄苜蓿的NRE和PRE最高;2、11和14年龄苜蓿KRE为17.8%(23.0%-27.5%),但4和7年龄为负值。随紫花苜蓿年龄变化,叶片NRP、PRP和KRP均无明显变化趋势。随紫花苜蓿年龄增长,生物固氮率先降低后升高,平均固氮率为51.0%,其中7年龄苜蓿的最低。紫花苜蓿生物固氮率与叶片NRE、PRE和KRP负相关,但与叶片KRE、NRP和PRP不相关。紫花苜蓿生物固氮与叶片的氮、磷、钾重吸收存在偶联关系,对氮、磷重吸收效率和钾重吸收度有显著影响。
段兵红陆姣云刘敏国杨梅王亚亚王振南杨惠敏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物固氮
陇东苜蓿叶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时间动态被引量:3
2016年
在智能日光温室环境下,以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了其单茬生育期内生物量分配和叶功能性状变化,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了陇东苜蓿的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随植株逐渐发育成熟,陇东苜蓿根重、茎重、叶重、冠重、总重、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叶生物量比、叶重分数、叶厚呈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叶宽、叶长宽比、叶面积比、比叶面积变化相对较平缓;叶长在出苗后生长前期(30-66d)呈不断增加趋势,分枝期(66d)时达到最大值,后期缓慢减小。
王振南尤菲菲杨梅段兵红陆姣云杨惠敏
关键词:紫花苜蓿环境适应性叶性状
紫花苜蓿叶性状对干旱的阶段性响应被引量:40
2016年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叶性状对不同程度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干旱加重,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比叶重(LMA)、叶厚(LT)上升,叶面积(LA)减小,叶磷含量(LP)无明显变化,叶绿素含量(Chl)和叶长宽比(L/W)波动较大。(2)随生育时期的延长,LT、LDMC、L/W和LA变化不明显,LN下降,LP呈倒"V"型趋势,LMA和Chl波动较大。(3)L/W与LN、LT显著负相关;LDMC与LT、LMA显著正相关;LMA与LT、LN显著正相关,与L/W、LP显著负相关;LN与LT显著正相关;LA与LP显著正相关,与LDMC、LMA、LN显著负相关;Chl与其他叶性状均不相关。尽管干旱下陇东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叶性状响应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叶性状的差异性变化还是部分反映了陇东苜蓿适应干旱而采取的综合策略。从不同生育时期的差异性反应角度出发,探讨干旱下的叶性状响应是阐明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水分适应性的新的尝试。
张曦王振南陆姣云杨梅杨惠敏
关键词:紫花苜蓿叶性状生育时期
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非生物因子的响应被引量:71
2013年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会进行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通过植物调节碳(C)、氮(N)、磷(P)的代谢和循环,使其具有不同的含量和分布,最终表现出特定的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因此,植物主要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本研究对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营养、CO2、水分、光照和温度)变化下植物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讨论了其空间和时间变异性。
王振南杨惠敏
关键词:非生物胁迫
一种可拆卸油浴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油浴筐,包括方形筐体以及与方形筐体相配合的筐盖,其中,方形筐体上,沿纵向中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层可拆卸式的试管架,试管架上位于每个试管插口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坐标标记,此外,方形筐体和试管架均为网状结...
杨倩沈禹颖杨惠敏王振南王自奎
文献传递
刈割和放牧后牧草碳氮动态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3年
牧草被利用后生物量和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再生,刈割或放牧后牧草能否顺利再生、能否形成较优的生物量和品质与残茬和根系中的物质含量变化和分配息息相关。刈割或放牧后,牧草前期再生中需要的碳、氮主要来自体内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后期需要的碳、氮则主要依靠残茬光合碳同化和根系氮吸收来供应。对前人有关刈割或放牧后牧草残茬和根系中的贮藏碳、氮含量和生理功能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试图从牧草被利用后物质含量变化和分配的角度阐述牧草再生机制,并对牧草再生研究的可能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惠敏王振南吉春荣
关键词:牧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偶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