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平
- 作品数:24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胡尖山油田Y63区侏罗系延101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 胡尖山油田Y63区为典型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历经五年的注水开发,注采矛盾日渐突出,暴露出地层压力分布不均,中部液量下降明显,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本文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成果,对油藏注水利用率和水...
- 黄玮王平平杨龙王海华李海菲陶静杨博王勇
- 关键词:侏罗系油藏注水开发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油田安83区长7致密油水平井开发技术探讨
- 新安边油田安83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南部,主要含油层系长722,油藏埋深2190m,平均孔隙度8.9%、渗透率0.17mD,通过不断勘探评价,目前共有三级地质储量1.7亿吨.2011年投入水平井+体积压裂试验后,...
- 陈章顺王平平李超张博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开发技术政策
- 摆宴井油区断层封闭性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以鄂尔多斯盆地摆宴井油田断层为例,采取地层静封闭压力法和断层总泥含量法对各主要断层的垂向及侧向封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摆宴井油田延长组各断层呈非均质封闭,同一时期,断层的封闭性受断层走向影响最为明显,近南北向断层封闭性优于近东西向断层;不同时期,断层在长71小层侧向封闭性整体相对较差,断层在长72小层封闭性良好,断层在长7下段即长73小层封闭性呈非均质特征。摆宴井油田延长组地层B10断块断层封闭性较好,对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B9断块断层封闭性较差,不利于控制油气成藏。
- 王赛王平平王平平李超丁强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断层封闭性
- 新安边油田长7致密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 新安边油田长7油藏属于典型的砂岩致密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部,有着分布面积广、探明储量大、埋藏适中等特点。但是,由于储层致密,导致常规开发(定向井+注水)油藏递减大、有效驱替难建立、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油...
- 王平平黄玮张扬蔺明阳
- 关键词:水平井体积压裂吞吐采油
- 安83区长7致密油水平井递减因素分析
- 新安边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储量较大、储层致密,常规开发难度大、效果差。2011年以来采取水平井加体积压裂规模试验开发,有效的提高了初期单井产量,取得较好效果。但水平井开发递减较大、压力保持水平低,注水易见水,自然能量开...
- 王平平李秋德陈章顺曹勇李红雷郑奎吴育鹏黄玮胡东志沈夕
- 关键词:水平井
- 文献传递
- 摆宴井断块油田后期稳产技术研究
- 鄂尔多斯盆地摆宴井油田由摆1、摆9、摆10三个断块油藏构成,自1978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生产层系多,有延3、延5、延6、延7、延8、延9、延10、长4+5、长7、长8等,该区油藏复杂,受断层、岩性、构造多...
- 李龙龙王平平李超汪洋张希牛志忠同鑫黄延明
- 关键词:断块油田单井产量
- 文献传递
- 新安边油田安83区致密油水平井注水吞吐采油效果评价
-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安边油田安83区致密油水平井开发简况及现状,从开发现状及储层特征分析水平井吞吐采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结合注水吞吐采油的原理及步骤对前期试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效果对后期井位优选提出可行性建议。
- 陈章顺王平平李超张博杨博程潇逸柴慧强吴育鹏张希成健
- 文献传递
- 胡151区延9储层流体微观渗流特征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以胡151区延9储层微观渗流特征为实验目的,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研究认为:延9储层油驱水渗流类型以非均匀型网状渗流为主,均匀渗流和指状渗流为辅;水驱油时的孔隙空间特征主要以指状渗流为主,局部可以观察到网状渗流;孔道中水驱油方式主要呈现以非活塞式驱替为主;无水采油期时间短,驱油效率较低;微观残余油类型主要为簇状残余油;孔喉结构非均质性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储层润湿性是次要影响因素,储层物性和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小。
- 朱新宇朱玉双王平平李超张杨田国庆
- 关键词:孔喉结构
- 新安边油田安83区致密油水平井注水吞吐采油效果评价
-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安边油田安83区致密油水平井开发简况及现状,从开发现状及储层特征分析水平井吞吐采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结合注水吞吐采油的原理及步骤对前期试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效果对后期井位优选提出可行性建议.
- 陈章顺成健王平平李超张博杨博程潇逸柴慧强吴育鹏张希
- 关键词:致密油藏水平井
- 文献传递
- 胡尖山油田安83区长7油藏层理见水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对工区储层特征及开发动态研究分析认为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强、垂向渗透性差异大导致局部注水强度过大,高强度注水形成水力渗透破坏,沿层理面等薄弱面突进是该区见水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储层层理发育,层理面或炭质、泥质条带与砂岩胶结面(薄弱面)是渗流的优势通道,当地层承压大于致密砂岩薄弱面破裂压力时,流体的压裂作用沿薄弱面发生,形成"层理裂缝系统"导致油井见水,且具有多方向性和连片性,较为合理的解释了目前工区多方向性及呈片分布的见水特征。
- 李秋德杨博王平平
- 关键词:薄弱面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