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群
- 作品数:97 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适应证的选择
- 2010年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前应当严格把握适应证,特别是对角膜厚度薄、瞳孔大、顿挫型圆锥角膜或其他角膜扩张、自身免疫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青光眼、角膜的生物力学异常以及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术后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残留屈光不正等一些特殊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相应处理,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李方园王卫群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适应证
- 佩戴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圆锥角膜的效果
- 2022年
- 目的分析佩戴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轻中度圆锥角膜进展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至2017年验配RGP、佩戴2年后更换镜片的轻中度圆锥角膜45例(74眼), 比较佩戴前及佩戴2年后屈光度及视力等各项参数。结果佩戴RGP前后两次最陡经线上角膜屈光力[(52.03±7.93)D与(51.52±6.52)D]、中央角膜厚度[(467.69±74.59)μm与(469.05±68.69)μm]、适配RGP基弧[(7.22±0.64)mm与(7.23±0.61)mm]、RGP屈光度[(-7.11±4.01)D与(-7.62±4.84)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0.24、-0.30、1.29;P=0.369、0.814、0.768、0.203);而代表角膜前表面平均散光的Simk’s散光值在佩戴2年后为(-2.75±2.31)D低于佩戴前的(-3.88±3.02)D(t=-4.08, P<0.001)、RGP视力(logMAR)0.02±0.09较初戴时的0.06±0.09提高(t=-3.55, P=0.001)。距角膜中央3.0 mm以内及3.1~5.0 mm两区域内的平均角膜屈光力在佩戴后2年均有所增加(t=-2.67, P=0.010;t=-5.04, P<0.001)。而5.1~7.0 mm区域的平均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在配戴后2年却有所减小(t=2.00,P=0.049;t=3.70, P<0.001)。结论佩戴RGP能有效控制轻中度圆锥角膜进展。
- 李秀红王卫群吕勇
-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透气性
- 眼前部巨大皮样瘤伴先天性小眼球一例
- 2004年
- 王卫群闫磐石杨建国
- 关键词:先天性小眼球并发症外科治疗
- 两种黏弹剂在ICL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两种黏弹剂(1%透明质酸钠和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高度近视ICL植入手术48例(96眼),随机等分为两组:A组,术中应用1%透明质酸钠;B组,术中应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组。术后随访6个月,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术后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冲洗黏弹剂所需的时间为(38.21±12.13)秒,短于B组的(53.03±28.15)秒(t=2.570,P=0.017)。结论:1%透明质酸钠和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均可安全应用于ICL手术,透明质酸钠术中冲洗所需时间较短。
- 钟梅吕勇赵笑雨王卫群白燕慧
- 关键词:黏弹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飞秒激光制瓣术中气泡产生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飞秒激光替代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有很好预测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能够减少或避免了相关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优越性,但飞秒激光制瓣过程可以产生气泡,影响角膜瓣的制作及手术进程。本文就飞秒激光制瓣气泡产生的相关因素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探寻如何减少气泡的发生率。
- 杨应琴王卫群
- 关键词:激光飞秒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气泡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眼球动态旋转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眼球动态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近视及近视性散光133例(235只眼)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按照眼别、术前屈光度分组后,观察术中眼球动态旋转的方向和角度.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动态旋转角度范围(绝对值)0°~7.88°.右眼动态旋转角度范围(绝对值)0°~7.77°,平均为1.74°±1.46°;左眼动态旋转角度范围(绝对值)0°~7.88°,平均为1.90°±1.54°,右眼与左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25).133例(235只眼)均测出了动态旋转:内旋者26只眼(11.06%),旋转角度0°~7.88°,平均为2.03°±2.05°;外旋者12只眼(5.11%),旋转角度0.18°~ 6.81°,平均为2.16°±1.87°;混合性旋转197只眼(83.83%),旋转角度0.01°~5.79°,平均为1.74°±1.34°.全部235眼动态旋转幅度为0.01°~10.5°,平均为3.54°±2.00°;右眼平均幅度为3.26°±1.65°,左眼平均幅度为3.33°±1.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 =0.20).动态旋转幅度:术前屈光度高度组>屈光度中度组>屈光度低度组,且3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P=0.001;t=3.04,P=0.002;t =6.06,P=0.001).结论 LASIK术中眼球均发生动态旋转,近视度愈高,旋转角度和总幅度愈大,因此需要实时测量动态旋转并调整激光发射位置进行补偿.
- 杨源芳王卫群杨应琴董敬民马跃伟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LASIK术后Sirius光线追踪法与IOLMaster法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对比Sirius光线追踪法和IOLMaster法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89例(89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轻中度近视组(≤-6.0 D,59眼)和高度近视组(〉-6.0 D,30眼),对LASIK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者分别行Sirius角膜地形图和IOLMaster检查。术前使用IOLMaster自带的Haigis公式,术后使用Haigis和Haigis-L公式计算IOL度数,分别与Sirius光线追踪法计算所得IOL度数进行比较(IOL型号分别为Alcon SN60WF和AMO Tecnis ZA9003)。采用Bland-Altman对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术前Sirius光线追踪法与Haigis公式测量IOL度数在轻中度近视组2种型号IOL 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78-+0.84)D、(-0.57-+1.21)D,均有3%的点在各自的95%LoA外,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76、0.945;高度近视组95%LoA分别为(-0.83-+0.69)D、(-0.57-+0.93)D,均有3%的点在各自的95%LoA外,ICC分别为0.981、0.979。术后Sirius法与Haigis公式对比:轻中度近视组95%LoA分别为(-0.27-+2.59)D、(-0.50-+3.30)D,均有5%的点在各自的95%LoA 外,ICC 分别为0.641、0.584;高度近视组95%LoA 分别为(-0.48-+2.78)D、(-0.17-+3.17)D,分别有10%、7%的点在各自的95%LoA外,ICC分别为0.622、0.651。术后Sirius光线追踪法与Haigis-L公式对比:轻中度近视组95%LoA分别为(-1.02-+0.58)D、(-1.10-+0.77)D,分别有0、2%的点在各自的95%LoA外,ICC分别为0.986、0.955;高度近视组95%LoA分别为(-2.36-+0.80)D、(-1.98-+1.22)D,分别有7%、10%的点在各自的95%LoA外,ICC分别为0.667、0.638。结论 Sirius光线追踪法与Haigis 公式计算未手术眼IOL 度数有较好的一致性,与Haigis-L 公式计算轻中度近视LASIK术后IOL度数有较好的一致性,与Haigis-L公
- 杨应琴王卫群田英刘欢马艳丽
- 关键词: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 0.01%阿托品滴眼液预防儿童近视发生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预防儿童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招募2020年7—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国汉族儿童60例60眼。将睫状肌麻痹验光后双眼等效球镜度(SE)为+0.50~-0.75 D(近视前期)的儿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儿童分别于每晚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或空白溶媒滴眼液,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个组的SE、眼轴长度(AL)、瞳孔直径、调节幅度变化量,记录整个治疗期间儿童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26例和25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分别有3例和9例儿童发生近视,分别占11.5%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4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E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0.981、81.854,均P<0.001),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照组SE和AL以及0.01%阿托品组AL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01%阿托品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S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SE向近视化方向进展(-0.15±0.26)D,小于对照组的(-0.34±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P=0.032);0.01%阿托品组AL增加量为(0.17±0.11)mm,小于对照组的(0.28±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0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63,P=0.032),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瞳孔直径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调节幅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0.882,P=0.042;F_(时间)=0.337,P=0.033),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调节幅度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内,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5例和2�
- 于世傲吕勇王卫群崔璨魏丽黄聪聪马娜娜赵兵新张俊杰符爱存
- 关键词:阿托品近视儿童有效性
- 近视屈光手术人群角膜非球面特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眼角膜非球面特性(Q值)的分布特征以及相关因素对Q值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近视屈光手术患者300例(600眼),使用Orbscan Ⅱz眼前节分析系统K&Q计算软件获得眼角膜6 mm分析区域的Q值,并针对Q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和角膜直径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00例600眼角膜Q值分布范围-0.51~1.03,平均(-0.16±0.15).Q值与角膜曲率、模拟角膜镜读数、5 mm区不规则指数和角膜前表面Diff值之间呈负相关,与前房深度和角膜直径呈正相关,而与球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柱镜度数、3 mm区不规则指数、角膜后表面Diff值、年龄、眼压和角膜厚度之间不相关.同一个体双眼的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男女之间的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眼角膜Q值呈近似正态分布,角膜Q值不是一个独立的参数,与眼部多个因素相关.
- 赵晓金王卫群牛玉坤李方园
- 关键词:屈光手术近视角膜
- LASIK术中不完全瓣改作PRK
- 2008年
- 王卫群白燕慧张金嵩
- 关键词:LASIK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角膜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