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举
- 作品数:36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训练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脑卒中偏瘫性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均进行4周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后均进行FMA-UE、MAS-UE、MBI评分和^(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勾画脑缺血病灶的感兴趣区,计算其缺血的半定量值。比较康复训练前后患者临床评分的变化及脑缺血病灶血流灌注的变化,并进行两者的相关分析。【结果】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36例上肢功能改善的患者量化表评分明显得到提高,FMA评分从19.7±6.1提高到31.5±9.0(P<0.05),MAS评分从2.1±1.4提高到4.9±4.1(P<0.05),MBI评分从53.4±26.6提高到80.9±14.1(P<0.05)。脑卒中病灶血流灌注的半定量值较康复训练前得到改善,从0.48±0.23提高到0.82±0.37(P<0.05)。16例上肢功能改善不明显的患者量表评分变化不明显,FMA评分从14.6±7.5变为15.1±6.1(P>0.05),MAS评分从1.8±1.2提高到1.9±1.6(P>0.05),MBI评分从37.5±22.8变为42.3±15.4(P>0.05),脑卒中病灶血流灌注半定量值从0.26±0.19提高到0.28±0.20(P>0.05)。52例患者脑卒中病灶血流灌注的改变与量表评分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2、0.571、0.689)。^(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可准确评估康复训练前后脑卒中病灶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且这些变化与康复训练疗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结论】^(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评估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疗效中具有重要价值。
- 邹琼曹素娥袁超张继武焦举朱姝张勇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脑血流灌注显像
- 新型乳腺癌靶向小分子多肽性能初探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经固相合成法设计并合成一种新的多肽分子(AR),探讨其乳腺癌靶向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以多种乳腺细胞为模型,通过共聚焦和流式试验探究该荧光多肽分子探针的细胞摄取特异性并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CCK8法探讨其细胞毒性,明确其生物安全性。结果共聚焦荧光成像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MCF-7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以及其它类型乳腺癌细胞,验证了该探针具有良好的MCF-7细胞靶向特异性;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AR-FITC处理后的MCF-7细胞存活率仍高于80%,表明该多肽探针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MCF-7细胞的S期细胞分别为(12.45±0.75)%、(15.35±0.35)%,该细胞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R对MCF-7细胞周期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该新型多肽分子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靶向性及生物安全性,是一种较有潜力的乳腺癌靶向分子探针。
- 陈光锋谢艳萍帅永康陈裕环邹琼焦举
- 关键词:乳腺癌多肽分子探针靶向性
- 适配子修饰靶向PLGA纳米基因载体的构建被引量:5
- 2013年
- 化学合成了功能性三嵌段复合物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二醇-适配子(PLGA-PEG-Apt)。使用双乳化挥发法制备包裹DNA片段的PLGA-PEG-Apt新型纳米基因药物载体,表征检测显示:制备的纳米基因载体粒径为(225.2±8.1)nm,Zeta电位约(-35.5±-3.3)mV。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纳米颗粒形态呈圆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纳米粒子对TFO的包封率为(25.4±3.1)%(n=3),载药量为(1.34±0.16)μg/mg。体外释放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持续释放过程达23 d,且PLGA-PEG-Apt纳米粒子呈突释之后的持续缓释过程。细胞水平实验结果显示,A10适配子修饰的纳米基因载体能更多进入靶向的前列腺癌细胞株,进而发挥其抗前列腺癌增殖的作用。该研究成功制备了靶向PLGA纳米基因载体,结果满意。
- 焦举邹琼邹旻红徐燕李小平张勇
- 关键词:聚乙二醇适配子基因载体
- 异常体动脉供血左肺下叶基底段的肺灌注显像:附二例报道
- 目的描述异常体动脉供血左肺下叶基底段的肺灌注影像特征,提供一种无创性的辅助诊断手段。方法2例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并最后诊断为异常体动脉供血左肺下叶基底段的患者进行肺灌注显像。患者在显像前行过1次以上的CT和CTA,...
- 许杰华陈维真焦举
- 关键词:左肺下叶肺灌注显像异常体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功能影像的定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
- 程木华许杰华张勇李建芳邹琼潘志恒焦举温盛霖谢良骏邓红珠张峰
- 该项目属核医学领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是核医学科常规显像设备,SPECT设备工作站仅提供简单、有限、传统的定量分析方法,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发其他功能影像定量分析方法,提高影像诊断结果...
- 关键词:
- 关键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18F-FDG PET/CT发现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学习
- 曹素娥焦举邹琼张勇
- 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延迟^(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估口服小剂量利尿剂延迟^(18 )F-FDG PET/CT显像对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可疑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利尿组(n=12)和小剂量利尿组(n=35),常规PET/CT全身显像后分别口服40mg、20mg呋塞米,充分水化后行延迟PET/CT显像。比较口服利尿剂前后尿液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病灶/尿液SUV_(max)比值(T/U)的差异。计算小剂量利尿组的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小剂量利尿组和常规剂量利尿组组内常规显像和延迟显像尿液SUV_(max)和T/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常规显像和延迟显像SUV_(max)和T/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剂量利尿组延迟及常规显像的灵敏度96.77%(30/31)、61.29%(19/31),特异度75.00%(3/4)、50.00%(2/4),阳性预测值96.77%(30/31)、90.48%(19/21),阴性预测值75.00%(3/4)、14.29%(2/14),准确率94.29%(33/35)、60.00%(21/35);灵敏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服小剂量呋塞米利尿剂延迟PET/CT显像可达到与常规剂量利尿法相同的效果,有助于诊断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 邹琼焦举杨婷吕殷婷江淑琴曹素娥张勇
-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螺旋计算机
- <'18>F-FDG正电子符合线路显像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疗效评估及预后价值的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诊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可以通过恰当的临床治疗,使病情完全缓解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在治疗前对恶性淋巴瘤明确诊断与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 焦举
- 关键词:淋巴瘤
- 文献传递
- ^(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07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首先利用SPECT显像仪开展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对发现异常的放射性浓聚灶进一步开展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于半年后再次开展全身骨平面显像及SPECT/CT骨断层显像诊断。上述诊断中骨显像剂均选择^(99m)Tc-MDP。根据临床及影像随访诊断结果诊断骨转移病灶,并以其为标准计算全身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全身骨平面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骨转移诊断结果的相异部分差异明显(优势性χ~2=23.000,P<0.001);SPECT/CT对骨转移的诊断特异度100.0%,诊断符合率98.1%,分别明显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特异度65.0%、诊断符合率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CT/CT显像诊断,共发现性质待定病灶193个,诊断准确的骨转移病灶83个。骨转移灶主要为骨盆病灶(占50.6%)。结论:全身骨平面显像能够有效确定性质待定病灶,进一步开展SPECT/CT断层显像则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
- 张峰焦举谢良骏
-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
- 载^(125)I标记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 2016年
- 目的构建载^(125)I标记反雄激素受体(AR)基因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125)I-TFO)纳米粒,并初步探讨其在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Bolton-Hunter法对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进行^(125)I标记,通过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125)I-TFO的纳米粒(^(125)I-TFO-NP),测定其粒径、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特点。用γ计数器测定前列腺癌细胞LNCa P对^(125)I-TFO-NP的摄取情况,CCK-8法检测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纳米粒中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所获^(125)I-TFO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86.87±0.45)%、(96.21%±0.97)%。^(125)I-TFO-NP的平均粒径为(298.2±0.5)nm,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70.6±6.6)%和(1.89±0.13)μg/mg,缓释作用明显。前列腺癌细胞对^(125)I-TFO-NP的摄取率高于未包裹^(125)I-TFO(P<0.01)。与空白对照组及TFO-NP组比较,^(125)I-TFO-NP组中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P<0.01),A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制备的载^(125)I-TFO-NP性状良好,可通过下调AR的表达水平,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纳米粒可为反基因放射治疗提供理想的载体。
- 朱姝曹素娥杨婷邹琼焦举张勇
- 关键词:前列腺癌纳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