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佳铁

作品数:41 被引量:37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相速度
  • 12篇面波
  • 12篇层析成像
  • 11篇地震
  • 9篇地壳
  • 8篇青藏高原
  • 7篇各向异性
  • 7篇S波
  • 7篇波速
  • 6篇RAYLEI...
  • 6篇S波速度
  • 5篇东北缘
  • 5篇瑞雷波
  • 5篇青藏高原东北...
  • 5篇群速
  • 5篇群速度
  • 5篇面波层析成像
  • 5篇北缘
  • 5篇成像
  • 5篇成像研究

机构

  • 40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长江勘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1篇潘佳铁
  • 36篇吴庆举
  • 32篇李永华
  • 14篇张风雪
  • 12篇余大新
  • 8篇张广成
  • 5篇张瑞青
  • 3篇丁志峰
  • 3篇高孟潭
  • 2篇曾融生
  • 2篇何静
  • 2篇冯强强
  • 1篇田小波
  • 1篇赵爱华
  • 1篇徐涛
  • 1篇徐涛
  • 1篇吴小羊
  • 1篇姚志祥
  • 1篇叶庆东
  • 1篇马小军

传媒

  • 12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Applie...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结构中浅源地震的全波形时间反转定位
地震震源深度的精确确定对于断层形态分析、地震活动性与孕震环境认识和灾害风险评估非常重要。然而对于浅源地震,由于近地表复杂结构与地形的影响,基于到时的定位方法在深度确定上有所局限,而基于波形的方法因多重震相混叠且面波占主导...
孙景南王易赵里潘佳铁张风雪吴庆举
关键词:浅源地震全波形
蒙古中南部地区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采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技术提取了1893条蒙古中南部地区双台间基阶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提取到的相速度频散进行二维反演,首次重构了蒙古高原中南部10-80s周期内分辨率为0.5°×0.5°的相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短周期相速度频散(10-20s)明显受地表地形控制,表现为杭爱—肯特山盆地为相对高速异常,而南部的戈壁带表现为相对低速异常;在30s到60s周期内,南部的戈壁带和北部的杭爱—肯特山盆地都显示出稳定的高速异常,而中部戈壁带则表现为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区与新生代火山岩出露位置的一致性,暗示该低速异常可能与新生代火山活动有关.穿过蒙古高原中部的两条主要断裂带与研究区内的地震波速度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能暗示两条断裂带一直延伸到整个岩石圈.此外,蒙古中南部地区的壳幔速度低于全球平均大陆值,且其相速度频散曲线与遭受破坏的克拉通,尤其大陆裂谷很相似,可能暗示着研究区具有薄的、活跃的岩石圈构造.
余大新吴庆举李永华潘佳铁张风雪何静高孟潭M.UlziibatS.Demberel
关键词:相速度面波层析成像RAYLEIGH波
青藏高原东北缘Rayleigh波相速度分布及方位各向异性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最年轻的部分,对研究青藏高原的生长和变形以及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的远程碰撞传递效应提供了重要的试验场。一系列大型的走滑型深断裂和重要块体都分布在其中,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强烈。大量的地震学研究表明,各...
余大新李永华潘佳铁吴庆举
关键词:相速度青藏高原东北缘方位各向异性RAYLEIGH
利用H-K叠加方法和CCP叠加方法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地壳结构与泊松比被引量:64
2013年
利用中国东北布设的流动地震台阵(116个)以及国家和区域台网(121个)的宽频带台站记录的824个远震事件,采用P波接收函数CCP叠加和H—K叠加两种方法获得了研究区详尽的地壳厚度图像.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中国东北下方地壳厚度存在明显的东西横向差异.重力梯度带西侧和佳木斯地块的台站下方地壳较厚,介于36~41km之间,而在兴蒙槽地褶带中重力梯度带往东从36krn减薄至34km左右.松辽盆地北侧、东侧和南侧地壳厚度较薄,为29~34km,反映了该区复杂的地壳变形过程.CCP剖面显示郯庐断裂深切地壳,敦化-密山断裂下方莫霍面出现错断.H—K叠加得到的地壳平均泊松比显示,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台站下方的泊松比值较大,0.24~0.29.长白山、松辽盆地东部、燕山台隆东部和大兴安岭北部,泊松比值达到0.27~0.30,可能有幔源物质上涌,下地壳铁镁组分含量增加.
张广成吴庆举潘佳铁张风雪余大新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厚度泊松比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我们利用布设于华北中部的ChinArray计划461个宽频带地震台阵的连续波形资料,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技术,获得了克拉通中西部5~45 s的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曲线,并利用线性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顶部的S波速度结构.密集流动地震台阵使我们能够揭示研究区精细的地壳上地幔顶部速度变化,以深入探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深部结构及其对岩浆和地震的控制作用.8 km深度的S波速度切片显示低速与高速异常分别与地表的盆地和山脉对应良好.不同经度和纬度方向的S波速度剖面均表明,西部克拉通地壳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地壳三层.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块体的下地壳S波速度介于3.7~3.8 km·s^(-1),暗示其下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大同火山区下方的S波低速异常从中地壳延伸至上地幔顶部,推测源自软流圈的地幔热流提供了近垂直的主干上涌通道,并控制了该区新生代岩浆活动.强震集中分布在上地壳高速体内部或高低速相间区,其下地壳乃至上地幔顶部都呈现明显的低速异常,推测源自上地幔/下地壳的深部热流沿地壳尺度的陡深断裂上侵,诱发上覆高应力刚性块体发生蠕动破裂与应力释放,进而诱发大震.
侯爵潘佳铁李永华武振波俞贵平徐涛
关键词:地壳结构背景噪声
利用Rayleigh波相速度和群速度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31
2014年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网2007年8月到2012年1月期间记录的远震波形,运用小波变换频时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了1216和653条周期从15到140s的台站间基阶Rayleigh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上述频散进行反演,重构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分辨率高达0.5°×0.5°的2-D相速度和群速度分布图.然后通过对所提取到的每个格网点Rayleigh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到了研究区下方一维S波速度结构.最后通过线性插值,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下方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结构.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已经达到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在柴达木盆地北部祁连山下面我们发现了亚洲板块,且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向南俯冲的迹象;在两大板块中间,我们观测到延伸到250km深度的低速异常,该低速异常可能是地幔物质底辟上涌现象造成的.
余大新李永华吴庆举潘佳铁张风雪何静
关键词:S波速度结构青藏高原东北缘
中国东北地区噪声层析成像被引量:34
2014年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唯一的深震孕育区,获取该区的壳幔结构,对于研究板块俯冲、深震以及火山活动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该区159个固定台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和27个流动台站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间的垂向波形连续记录,计算了台站间的预估格林函数,并采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测量了双台路径上瑞雷波的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质量控制和筛选,最终得到了2204条路径上周期5~40 s的群/相速度频散曲线.检测板测试表明,反演结果可以达到2°×2°的分辨.利用Ditmar & Yanovskaya反演方法,我们得到了研究区(105°E—135°E,39°N—52°N)周期8~30 s的瑞雷波的群速度和相速度分布图.不同周期的群/相速度分布图,反映了不同深度S波速度的横向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横向非均匀性.短周期(如8 s)的群/相速度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来说,山区显示为高速,沉积盆地显示为低速;随着周期的增大(如15 s,22 s),地形的控制作用相对减弱;较长周期(如30 s)的群/相速度分布与地壳厚度密切相关.
潘佳铁吴庆举李永华余大新
关键词:瑞雷波群速度相速度
华北地区瑞雷面波相速度层析成像研究
用地震成像方法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目前主要有地震体波和面波方法。与体波相比,面波成像尽管横向分辨率低,但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面波的频散特性能够较直观地反映传播路径上的平均速度,利用面波层析成像技术能得到大面积范围内地壳...
潘佳铁吴庆举李永华张风雪张广成
关键词:相速度频散曲线瑞雷面波层析成像
文献传递
基于密集台阵的四川长宁页岩气开发区地震b值特征分析
2024年
随着川南页岩气快速规模化地开采,四川长宁地区地震频发,不仅发生了大量微地震而且伴随发生了多个中强地震,地震风险持续增高。本文基于长宁地区的107个密集台站在2021年4月28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所记录的连续波形使用深度学习震相拾取方法所构建的观测区高分辨率地震目录,通过最大似然法计算了四川长宁页岩气开发区频度−震级关系式中的b值,对b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宁地区的平均b值为1.06,长宁—双河采卤区的b值为1.25,而长宁—昭通页岩气开采区的b值为1.01,这意味着页岩气开采区可能具有更高的应力水平;b值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的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介质的不均匀性;有感地震更倾向于在低b值区域发生,且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b值下降的情况。
黄柳赵爱华吴庆举徐政语潘佳铁张风雪姚志祥
关键词:B值地震活动性诱发地震
基于多通道互相关的青藏高原东北缘背景噪声程函层析成像被引量:1
2022年
文中利用布设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及相邻区域的密集台阵1年的连续波形得到了背景噪声面波经验格林函数,采用多通道互相关噪声面波程函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8~40s周期的相速度分布。与天然地震面波程函成像结果对比表明所得结果是可靠的,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与基于频时分析提取频散的传统程函成像方法对比,文中的结果能够降低多路径散射面波和低信噪比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河套-吉兰泰盆地下地壳—上地幔存在弱低速体,地幔高温软弱物质的侵入可能造成了下地壳—上地幔的低速特征;松潘-甘孜地块东北部下地壳的低速层可能暗示存在部分熔融,结合其他结果推测可能不存在地壳管道流,地幔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可能是造成下地壳低速异常的原因;祁连山西部的下地壳存在显著低速层,南、北块体挤压下的地壳缩短、增厚和解耦应当形成了低速层。
马小军马小军吴庆举潘佳铁钟世军
关键词:背景噪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