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碧琼

作品数:27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蛋白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3篇护理
  • 3篇化疗
  • 3篇鼻咽
  • 3篇鼻咽癌
  • 2篇蛋白组
  • 2篇蛋白组学
  • 2篇低分
  • 2篇血清
  • 2篇治疗恶性肿瘤
  • 2篇肿瘤患者
  • 2篇芯片技术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裸鼠
  • 2篇免疫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机构

  • 20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沪州医学院

作者

  • 22篇汪碧琼
  • 10篇陶华林
  • 5篇郭德芬
  • 2篇佘秋琼
  • 2篇吴敬波
  • 2篇张艳
  • 2篇文庆莲
  • 2篇杨玲麟
  • 1篇任培蓉
  • 1篇罗惠群
  • 1篇陈庄
  • 1篇尚昌玲
  • 1篇杨元碧
  • 1篇邓清华
  • 1篇刘昕
  • 1篇杨红茹
  • 1篇陈丽
  • 1篇陈枫
  • 1篇何光彤
  • 1篇李国平

传媒

  • 5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西南军医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四川省高等教...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黄散治疗化疗静脉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观察金黄散治疗化疗后静脉炎疗效。方法化疗后所致静脉炎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及对照组(48例)。研究组将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局部外涂。对照组使用25%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3.67%,对照组治愈率为52.0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黄散治疗化疗后静脉炎治愈率高,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艳向莉汪碧琼郭德芬刘昕
关键词:金黄散硫酸镁化疗静脉炎
SELDI—TOF—MS技术对鼻咽癌裸鼠移植模型早期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快速筛选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特有的血清微量蛋白标志物。方法采用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检测10只正常裸鼠和50只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在不同时间血清中的蛋白指纹图谱,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3.0软件自动采集数据,Ciphergen Biomaker Wizard 3.1版软件统计分析筛选对照组与实验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间检出1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P〈0.0001),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20kD以内,大多数标志蛋白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增高,少数为低表达。尤其是质荷比(M/Z)为6741,8019,8102,8615的四个蛋白质在接种癌细胞后表达逐渐增强,质荷比(M/Z)为14740,15484的两个蛋白质表达逐渐减弱。结论鼻咽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过程中,其裸鼠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经临床盲法验证有可能成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微量蛋白标志物。
陶华林汪碧琼杨洋
关键词:鼻咽癌蛋白芯片技术
AMI患者早期CK同工酶亚型的高压电泳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CK同工酶亚型在AMI胸痛发作后24 h内的变化规律,为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EP全自动高压电泳仪检测AMI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以及对照组的CK-MM1、CK-MM2、CK-MM3、CK-MB1、CK-MB2等指标并进行荧光扫描,同时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CK、CK-MB的总活性,对所得数据进行恰当的统计分析.结果在AMI患者胸痛发作24 h内,CK同工酶亚型有一特殊的变化规律:4~6 h内,CK-MB2、CK-MM3开始升高,8~12 h达高峰,92%的病人CK-MB2/CK-MB1>1.5,同时91%的病人CK-MM3/CK-MM1>0.5.结论CK同工酶亚型CK-MM3/CK-MM1、CK-MB2/CK-MB1的检测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
陶华林曾付兰汪碧琼
关键词:肌酸激酶电泳急性心肌梗死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致发热、寒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致发热寒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肿瘤科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7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8例患者中,发生体温低热,无寒战26例;体温中度发热,无寒战14例;体温高热,伴寒战7例,细菌培养致病菌阳性5例,及时对症治疗与护理后好转。发热发生率6.12%;高热伴寒战发生率0.91%;致病菌阳性发生率0.65%。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致发热寒战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避免发热寒战的发生。
汪碧琼傅少志张艳郭德芬
关键词:发热寒战预防措施
靶向FAK基因RNAi联合吉西他滨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通过RNAi下调非小细胞肺癌局部粘着斑激酶(FAK)的活性后对吉西他滨药理的影响。方法靶向FAK的shRNA重组质粒转染并下调细胞FAK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FAK的下调;利用MTT检测吉西他滨在不同浓度下对转染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PI荧光染色检测吉西他滨作用下转染细胞的凋亡;Caspase与Akt活性分别用Apo-ONETM均质Caspase-3/7检测系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在吉西他滨不参与的情况下,FAK RNAi不能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但FAK RNAi明显增加了吉西他滨对肿瘤细胞的灵敏度,Akt活性的下调与这一现象有关。结论靶向FAK的shRNA重组质粒下调细胞FAK蛋白表达能够增加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毒性。
杨玲麟汪碧琼陈岚岚罗惠群任培蓉王利群吴敬波
关键词:短发卡RNA吉西他滨凋亡靶向肺癌
医学检验系本科临床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检验是涉及各种专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运用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实验手段对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陶华林邓清华汪碧琼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临床教学教学改革
文献传递
肿瘤病人RBC、Hb等指标的动态观察
1999年
据有关文献报道,各种肿瘤的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对肿瘤病人的诊治,如何延长他们的寿命已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除了手术治疗外,放、化疗及其它辅助疗法已成为治疗肿瘤病人的常规方法。在长期的放、化疗中红系统各指标又有何变化,还...
陶华林汪碧琼黄荣忠
关键词:肿瘤RBC血红蛋白放射疗法药物疗法
呼吸机依赖病人成功脱机的护理管理
2005年
目的:为提高呼吸机依赖病员的脱机成功率。方法:加强病员的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严密监测病员的各项指标变化,严格的呼吸道管理。结果:我科11名产生呼吸机依赖的病人均成功脱机。结论:产生呼吸机依赖的病员需要护理人员把握好停机原则,解除病员的心理压力,为顺利脱机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
佘秋群陈丽汪碧琼
关键词:呼吸机依赖脱机护理
脑脊液中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胱抑素C(Cys-C)含量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5例结核性脑膜炎、27例化脓性脑膜炎、21病毒性脑膜炎和15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脑脊液中Cys-C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Cys-C浓度[(2.957±1.027)mg/L]、化脓性脑膜炎组Cys-C浓度[(3.235±1.32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65±0.538)mg/L](P<0.001);病毒性脑膜炎组中Cys-C浓度[(1.914±0.770)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365±0.538)mg/L](P<0.05)。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Cys-C浓度也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1.914±0.770)mg/L](P<0.01)。结论脑脊液中Cys-C的含量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汪碧琼陶华林姜成利
关键词:脑脊液胱抑素C脑膜炎
CPT-11在鼻咽癌裸鼠组织中时辰给药疗效观察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CPT-11(艾力)时辰给药对鼻咽癌裸鼠的疗效、毒副反应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为CPT-11时辰化疗提供实验基础和临床应用参考。方法:统一光照条件下(光照时间7:00~19:00),黑暗时间(19:00~7:00)饲养3周、50只鼻咽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荷瘤小鼠在3、9、15、21HALO(Hours After Light Onset设光后小时)腹腔注射CPT-11 66mg/kg;15天后处死所有小鼠,检测各组小鼠的WBC、HB、PLT,然后剥离肿瘤计算各组抑瘤率,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固定,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测DNA细胞周期含量;并取盲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粘膜组织结构。结果:CPT-11对鼻咽癌移植瘤裸鼠有显著性疗效(P<0.01),其中15HALO,抑瘤率最大(P<0.05);而21HALO抑瘤率最小(P<0.05)。15HALO给药组WBC、HB、PLT数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体重增加明显(P<0.05),光镜下粘膜损伤分级显著降低(P<0.05),21HALO给药组血象、体重增加最少,粘膜损伤分级较高(P<0.05)。9HALO要优于3HALO(P<0.05)。21HALO,3HALO细胞主要分布在G_2期(54.1100±17.3374053.0300±20.79316)。其中15HALO与21HALO差异最明显(P<0.01)。结论:CPT-11对鼻咽癌移植瘤裸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疗效及毒副作用呈现时辰节律变化(15HALO最优,21HALO最差),为CPT-11时辰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范娟韩云炜陈枫吴敬波汪碧琼
关键词:时辰化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