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汉林
- 作品数:21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股沟疝分型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分型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腹股沟疝病人在术中按Nyhus分型方法进行疝分类,根据分型选择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同术式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Ⅰ型疝7例(23.3%)、Ⅱ型疝14例(46.7%)、Ⅲ型A3例(10%)、Ⅲ型B3例(10%)、Ⅲ型C2例(6.67%),Ⅵ型1例(3.3 %),全组均治愈,住院3~7天,无切口感染,随访3~18月无复发,随访率95%。结论 对腹股沟疝进行分型,针对性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同术式,有助实施疝手术的个体化方案,减少疝的复发。
- 姜海平杨冠群曹明溶罗羽宏汤汉林
-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
- 重度痔PPH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总结PP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18例重度痔PPH手术后疗效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4 5min ,平均2 6min。全组无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病例;6例术后持续少许黏液血便2~3d ,未作任何处理;3例混合痔术后内裤便污,随内、外痔核的逐渐枯萎,术后4~9d症状缓解并消失;6例术后肛门部中度疼痛和坠胀感,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有单个痔核脱出,1例手术失败,,无术后出血。结论 通过改善手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
- 汤汉林潘运龙姜海平王希
- 关键词:痔上黏膜环切术外科手术并发症内痔
- 腹股沟疝的个体化治疗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分型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 6 3例次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在术中按Nyhus分型方法进行疝分类 ,根据分型选择充填物数量、缝合针数和补片固定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术中分型 :Ⅰ型疝 34例 (5 4 % ) ,充填物平均缝合 4 .2针、补片不予缝合 ;Ⅱ型疝 10例(15 .9% ) ,充填物平均缝合 7.1针、补片与周围组织固定 :Ⅲ型A 12例 (19% )、充填物平均缝合 12 .3针 ;Ⅲ型B 2例(3.2 % )、充填物平均缝合 12 .5针 :Ⅲ型C 1例 (1.6 % ) ,充填物平均缝合 12 .7针 ;Ⅳ型疝 4例 (6 .3% ) ,充填物平均缝合 2 4针。Ⅲ型和Ⅳ型疝补片固定方法均为补片与腹横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缝合。随访 1~ 36个月 ,平均 18个月 ,随访率 90 .5 % ,其中随访 1年以下 2 1例 ;1~ 2年 18例 ;2~ 3年 11例 ;3年以上 7例。 2例复发分别为Ⅲ型和Ⅳ型疝 ,均于术后 1月复发 ,复发率 3.2 %。结论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时对腹股沟疝进行分型 ,有助于对充填物数量、缝合针数和补片修补方式进行选择 ,实施疝手术的个体化方案 ,有助于随访时对不同的病变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效果作出评价。Ⅲ型和Ⅳ型疝术后易复发。
- 姜海平汤汉林杨冠群刘春安
-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疝补片感染四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自从1989年,Lichtenstein首先应用Marlox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提出无张力的概念。建立在人工材料基础上的无张力修补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手术例数增加,补片感染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统计使用补片的感染率约为1%~8%。大部分观点认为用补片的疝修补术后感染率要大于不用者,一旦补片感染后果更严重,处理更加困难。现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例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处理报道如下。
- 李新军姜海平汤汉林石华伟
- 关键词:术后感染率修补术后无张力疝疝补片LICHTENSTEIN
- 肿瘤代谢手术:胃癌根治与2型糖尿病缓解或可兼得
- 2024年
- 胃癌与2型糖尿病(T2DM)的密切关系尤其引发关注,一方面,T2DM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另一方面,胃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外科手术后,其T2DM也能得到较好控制,并有望改善肿瘤预后。近些年,减重代谢手术(BMS)为肥胖和超重患者T2DM治疗带来划时代的变革。比较发现,胃癌外科术式与BMS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肿瘤代谢手术(OMS)理念因此出现,即外科医生有望通过一次手术,同时实现胃癌患者的肿瘤根治和T2DM的缓解。然而,OMS与BMS又有着诸多不同,包括适用人群、手术细节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因此,如何优化OMS理念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将对此做一综述,以期更好推行这一理念的实践。
- 程吕佳伍振鹏乔钰涵江云颂向林吴丽娜关炳生汤汉林黄世芳杨景哥
- 关键词:胃肿瘤2型糖尿病
- 谷氨酰胺对腹部手术后肠通透性及细菌易位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酰胺(Gln)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继而探讨其与肠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76例腹部大中型手术病人随机分成Gln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于术后第2d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持续7d。Gln治疗组于肠外营养中加入Gln。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血谷氨酰胺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外周血肠源性细菌DNA。结果术后7d治疗组Gln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6.14±42.13)μmol/L vs(611.354±39.81)μmol/L],P(0.05。与对照组比较Gln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L/M比值对照组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与术前比较无升高,P(0.05。两组术后相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细菌DNA行PCR扩增后阳性率为10.53%(8/76),PCR阳性组Gln水平较PCR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L/M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外源性Gln的补充可以有效的提高腹部手术后病人Gln水平,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 姜海平张文斌王希汤汉林陈丹张小勤
- 关键词:谷氨酰胺肠通透性
- 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在普外科大手术、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危重、应激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 :对 2 6例普外科危重、大手术病人进行全肠外 -部分肠外、部分肠内 -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 ,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有明显改善 ,营养支持平均时间 16 3d ,其中全肠外营养 (TPN) 7 2d ;肠内、肠外营养 (PN、EN) 4 6d ;全肠内营养 (TEN) 4 5d。并发症 :置管并发症 1例、代谢并发症 2例、严重腹泻 1例。结论 :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模式是危重病人较合理的实用模式。
- 姜海平汤汉林杨雪华
-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危重病人
- 胃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性,60岁。因“上腹胀痛1月”于2011年3月2日人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呈阵发性,无右肩背部放射痛:无反酸、嗳气和呕血、黑粪,症状与进食、体位无明显关系,能自行缓解。渐出现吞咽硬食闲难,遂至我院就诊。
- 李新军汤汉林姜海平黄君彦
-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肩背部放射痛上腹部胀痛上腹胀痛阵发性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后固定器置入综合征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4年
- 1临床资料
病人,男,76岁,因"反复吞咽疼痛3个月余"入院,诊断为"下咽癌",于2012年6月2日行"下咽肿物切除+双侧淋巴结清扫和气管切开术"。术后1个月开始留置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EN)。采用的EN制剂为能全力(纽迪希亚公司产品)500 ml/d,逐渐增加至1 250 ml/d,持续135 d。
- 石华伟汤汉林姜海平
- 谷氨酰胺对腹部手术后肠通透性及细菌移位影响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血谷氨酰胺水平、肠道通透性的影响,继而探讨其与肠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76例腹部大中型手术病人以前瞻、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Gln治疗组(n=38)和对...
- 姜海平张文斌王希王达安汤汉林
- 关键词:谷氨酰胺肠通透性细菌移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