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恒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1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稳定干扰αv整合素表达的HT-29细胞系的建立
- 2011年
-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RNA干扰(RNAi)稳定抑制αv整合素表达的有效性,并建立稳定抑制αv整合素表达的结肠癌HT-29细胞系。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αv整合素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序列,构建逆转录病毒质粒;脂质体转染逆转录病毒质粒至结肠癌细胞株HT-29;G418筛选,局部消化法挑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构建成功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被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切为两个分别长1950bp与5800bp片段。测序结果显示,针对αv整合素基因的3对shRNA序列皆成功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的HT-29细胞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并对G418具抗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hRNA能有效地抑制αv整合素表达。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hRNA能够高效、稳定地抑制αv整合素表达,进而可以建立稳定干扰αv整合素表达的结肠癌HT-29细胞系。
- 何建明江恒庞学利肖红陈克力胡绍毅黄海辉梁后杰
- 关键词:整合素逆转录病毒RNAI
- 回生口服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规范癌痛治疗,观察组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规范癌痛治疗基础上给予回生口服...
- 敬新蓉李青李莉江恒孙薏
- 关键词:中重度癌痛中西医结合治疗回生口服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临床疗效
- 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50
- 2017年
- 目的:观察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治疗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重度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组(奥施康定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组)组,剔除观察期内(14天)两组患者中奥施康定和美施康定使用未达到超大剂量的患者。共有7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奥施康定组33例,美施康定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奥施康定组达到首次疼痛控制稳定时间短于美施康定组,且在观察期间内,奥施康定组爆发痛发生次数以及解救药物使用剂量均少于美施康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施康定组疼痛缓解率87.88%,美施康定组疼痛缓解率83.7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施康定组和美施康定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奥施康定组便秘发生情况低于美施康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施康定和美施康定可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快速、持久、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孙薏李莉张明慧敬新蓉钟国成江恒王跃蓉廖皓席洁琳岳伦莉王奎李青
- 关键词:重度癌痛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
- 肺腺癌HOXA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HOXA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30例肺腺癌标本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HOXA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HOXA10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SP法检出17例(56.7%)肺腺癌组织HOXA10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低甲基化改变,其中4例为完全去甲基化改变;而癌旁组织仅有6例(20.0%)HOXA10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低甲基化改变(P<0.05)。HOXA10低甲基化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HOXA10基因低甲基化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27.0个月,明显低于HOXA10基因甲基化患者的46.0个月(P=0.002)。结论肺腺癌HOXA10基因启动子区低甲基化为频发事件,提示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肺腺癌预后的指标。
- 原薇薇江恒谭艳程朋苏晓妹李东罗巧丽张涛
- 关键词:肺腺癌HOXA10低甲基化
- 人HCT116结肠癌细胞系中CD133^+结肠癌干细胞分离及鉴定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从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分离鉴定结肠癌干细胞,并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RT-PCR、免疫荧光、流式细胞等技术检测HCT116细胞中CD133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CD133+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分选后的CD133+细胞鉴定其体外增殖特性;采用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干细胞克隆球分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K20表达情况鉴定其分化特性。结果HCT116细胞系中存在CD133+细胞,免疫磁珠能有效的分选CD133+细胞,分选后的阳性含量为91.92%,分选后的阳性细胞具有典型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特性。结论CD133+结肠癌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和普通干细胞类似的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同时它们也表达ABCG2等耐药相关蛋白。
- 陈克力梁后杰江恒陈建芳裴莉郑晨宏
- 关键词:HCT116结肠癌干细胞CD133
- 结肠癌HT29多细胞球的培养及其结构与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 2010年
- 目的建立结肠癌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模型HT29多细胞球,鉴定并检测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琼脂糖抑制细胞贴壁、水平回旋振荡法培养HT29多细胞球;扫描电镜、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多细胞球的组织病理学性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Cell counting kit-8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成功培养由细胞相互黏附形成的多层细胞构成的结肠癌多细胞球模型;多细胞球内细胞接触广泛而紧密,可见大量细胞连接;多细胞球局部可见腺腔样结构,细胞角蛋白表达强弱与腺腔样结构有关;多细胞球药物敏感性显性降低,在500μg/L奥沙利铂处理48h条件下,单层细胞生存分数为(9.3±2.0)%,而多细胞球则为(42.9±4.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结肠癌多细胞球模型,此模型是研究体内无血管的微小结肠癌及结肠癌无血管区的较理想模型。
- 何建明江恒陈克力黄海辉庞学利梁后杰
-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黏附耐药
- 沉默孕烷X受体增强结肠癌LS174T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沉默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PXR基因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结肠癌LS17T细胞,并建立稳定表达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 protein 3,MRP3)表达,MTT方法检测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结果成功建立PXR敲低细胞克隆PXRi 1#、PXRi 2#;在PXRi 1#和PXRi 2#细胞克隆中,MRP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SP1表达也下降;与PXRi control相比,细胞克隆PXRi 1#、PXRi 2#奥沙利铂的IC50值均显著降低[(4.83±0.22)、(4.75±0.19)vs(9.44±0.37),P<0.05]。结论 PXR表达沉默可增强结肠癌LS174T细胞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这可能与PXR沉默后,SP1、MRP3表达下调相关。
- 江恒陈健陈克力李建军潘凤梁后杰
- 关键词:孕烷X受体结肠肿瘤多药耐药奥沙利铂
-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I(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PDK1对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结肠癌细胞PDK1基因的表达情况。在PDK1抑制剂(dichloroacetate,DCA)的诱导下,通过MTT法观察结肠癌细胞活性。结果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中高;在4种人结肠癌细胞中明显表达。抑制PDK1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抑制效应随药物浓度而递增,其中90 mmol/L DCA的活性细胞率分别为(23.90±2.79)%、(5.90±1.31)%、(32.82±4.50)%和(29.72±3.03)%。结论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抑制PDK1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PDK1可望成为结肠癌有效治疗靶点。
- 童晶涛梁后杰陈建芳江恒谢赣丰刘平
- 关键词:结肠肿瘤
- 人BNIP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T-29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构建人BNIP3真核表达载体,观察BNIP3高表达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PCR法扩增BNIP3基因,酶切后插入质粒pEGFP-C3,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BNIP3。脂质体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T-29,Western blot检测BNIP3蛋白表达。MTT法检测5-氟尿嘧啶(5-Fu)的化疗敏感性和细胞增殖,AnnexinV-AP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酶切电泳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pEGFP-C3/BNIP3构建成功;转染重组质粒的HT-29细胞BNIP3蛋白明显高表达。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质粒pEGFP-C3组比较,转染pEGFP-C3/BNIP3组5-Fu的IC50值显著降低[(120.11±5.45)、(113.40±4.72)μg/mL vs(19.08±2.62)μg/mL,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5.51±0.32)%、(7.19±0.47)%vs(41.72±1.48)%,P<0.05],细胞克隆形成显著减少[(52±6)、(49±5)vs(11±3),P<0.05],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成功构建了人BNIP3真核表达载体,BNIP3高表达可增加HT-29细胞对5-Fu的化疗敏感性。
- 裴莉边志衡江恒陈克力陈建芳梁后杰
- 关键词:结肠肿瘤HT-29细胞化疗凋亡
- 奥施康定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我院收治的286例骨转移性癌痛患者。根据患者疼痛评分给予奥司康定起始剂量,有爆发痛予即释吗啡止痛治疗,第二日根据前日总剂量调整奥施康定用量。1周后行注射用唑来膦酸4 mg输注,每4周重复用药。评价用药后患者止痛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疼痛均有所缓解;奥施康定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后,191例患者奥施康定用量减少,87例患者维持原剂量,仅有8例患者奥施康定用量增加。治疗前所有患者KPS评分为67.5±12.7,奥施康定治疗后KPS评分为73.8±18.3,奥施康定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后KPS评分为78.4±17.1。治疗毒副反应主要为发热、一过性骨痛加剧、消化道症状及嗜睡等,经对症治疗后耐受性好。结论:奥施康定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性癌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明慧王跃蓉付小明周淼钟国成岳伦莉王奎江恒孙薏
- 关键词:奥施康定唑来膦酸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