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学臣

作品数:106 被引量:61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5篇冶金工程
  • 13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5篇电气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2篇纳米
  • 19篇粉末
  • 13篇溶胶
  • 12篇氧化锡
  • 12篇纳米粉
  • 11篇粉体
  • 10篇水热
  • 9篇热法
  • 8篇超细
  • 7篇溶剂
  • 7篇溶剂热
  • 7篇自清洁
  • 7篇细粉
  • 7篇纳米粉末
  • 7篇隔热
  • 7篇ZNO
  • 7篇超细粉
  • 6篇氧化锑
  • 6篇涂料
  • 6篇纳米棒

机构

  • 92篇中南大学
  • 11篇中南工业大学
  • 7篇玉林师范学院
  • 6篇教育部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长沙环境保护...
  • 3篇湖南有色金属...
  • 2篇中南矿冶学院
  • 1篇安徽工程科技...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 1篇株洲硬质合金...
  • 1篇华锡集团
  • 1篇苏州热工研究...

作者

  • 105篇段学臣
  • 20篇朱协彬
  • 19篇李历历
  • 15篇刘扬林
  • 12篇李海斌
  • 9篇段文杰
  • 8篇朱奕漪
  • 7篇刘国聪
  • 6篇王小兰
  • 5篇吴湘伟
  • 5篇高桂兰
  • 5篇蒋波
  • 5篇赵天从
  • 5篇程亚娟
  • 5篇董辉
  • 4篇肖桂英
  • 4篇陈振华
  • 4篇蒋波
  • 4篇朱磊
  • 4篇方敏

传媒

  • 14篇稀有金属与硬...
  • 7篇粉末冶金材料...
  • 6篇中国有色金属...
  • 4篇中南工业大学...
  • 4篇功能材料
  • 4篇湖南有色金属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2009第八...
  • 2篇材料导报
  • 2篇湿法冶金
  • 2篇玉林师范学院...
  • 2篇中南矿冶学院...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纳米科技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12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处理温度对CuInS_2粉体物相、形貌及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2014年
采用溶剂热法在不同反应体系和温度下,制备了一系列Cu In S2(CIS)粉体。CIS粉体的物相、形貌、光吸收性能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仪、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80℃时乙醇-硫脲体系所得"绣球"状CIS粉体为黄铜矿结构,而乙二胺-硫化钠体系则为"花簇"状纤锌矿结构,升高溶剂热温度,两者形貌均往"球体"演变;结合XRD,差热(DSC)分析表明纤锌矿CIS具有往黄铜矿CIS转变的趋势,物相转变温度约为453℃;受物相转变影响,纤锌矿CIS的带隙值由黄铜矿的1.43 e V减小至1.35 e V,其可见光吸收能力增强。同时探讨了CIS物相的转变机理。
蒋波欧鹏王勤段学臣
关键词:黄铜矿纤锌矿形貌
超细五氧化锑-三氧化锑复合粉末的研制被引量:2
1994年
用金属醇盐-氨解法制备厂超细Sb_2O_5-Sb_2O_3,复合粉末(0.008μm),分析了制粉基础结晶动力学,叙述了制粉工艺和循环使用有机试剂的方法及产品的特性,并介绍了一种设备简单、成本低、产品均匀精细的制备复合粉末方法。
段学臣赵天从
关键词:超细粉复合粉氧化锑
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末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硫酸法制备钛白粉工艺的中间产物———钛液为原料 ,采用晶种制备 -均匀沉淀法 ,成功制备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粒子。利用TEM ,XRD ,BET ,ICP -AES等分析测试技术对粉体粒子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二氧化钛粒子为金红石型 ,形貌呈球形 ,平均粒径达 80nm ,产品纯度达99.95 % 。
高桂兰段学臣
关键词:纳米材料金红石二氧化钛粉末
铜电解液中铋量快速测定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研究了水相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铋,在pH3~4的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铋(III)与邻苯二酚紫(PV)形成蓝色络合物,其λmax=560nm,ξ=7.20×103L/moL·cm,铋含量在0~4mg/L符合比尔定律。采用盐酸羟胺、酒石酸、抗坏血酸混合掩蔽剂消除干扰离子影响。该方法快速、简便,适用钢电解液中铋量快速分析。
周立段学臣
关键词:邻苯二酚紫
第二组元掺杂对ATO纳米粉体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2004年
以醇盐水解法制备掺杂第二组元金属氧化物的ATO纳米粉末,通过高速剪切、超声波方法制备分散均匀的ATO浆料,用该浆料以匀胶法在玻璃片上镀膜.对粉末用XRD、TEM、SEM进行了检测.粉末电阻率用数字式微欧表测量,以多功能光谱仪测定不同波长下的薄膜的透射率.结果表明,Cr2O3增大ATO纳米粉末晶粒尺寸,对ATO粉体电阻率急剧增加,搀杂ZnO增加ATO纳米粉末晶粒尺寸,但降低ATO粉末的电阻率,搀杂Fe2O3能大大减少ATO纳米粉末晶粒长大,当Fe2O3搀杂量超过一定值时使电阻率急剧上升,3种氧化物均降低ATO薄膜的透射率,其程度为Cr2O3>Fe2O3>ZnO.
李历历段学臣
关键词:ATO透射率CR2O3ZNOFE2O3
热处理温度对纳米ITO粉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纳米ITO粉体是光电材料中很重要的的基础材料。文章主要研究了水相共沉淀法制备ITO粉体过程中,热处理温度对粉体形成过程的影响,并用TG—DTA、TEM和XRD对其作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ITO前驱体在320℃以上发生晶型转变成ITO粉体,并随着温度的升高,粉体晶粒长大。在700℃左右,晶粒粒径最小,比表面积最大,团聚系数最小,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性能好,无团聚现象。温度过高时,因烧结现象的发生,可能产生硬团聚。
段学臣朱协彬
关键词:ITO粉体晶型转变
高纯三氯化锑的制备被引量:3
2001年
研究了SbCl3 HCl H2 O体系的相平衡 ,采用奥斯麦法 ,测定了含一定浓度三氯化锑的盐酸 (4 ,8,12mol/L)溶液的沸点以及液相和气相组成 ,绘制了该三元体系的温度 浓度和气相 液相组成图 ,研究了蒸馏体系中温度对砷蒸馏率和锑回收率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采用氯化 蒸馏 精馏的方法 ,从砷锑烟尘制备高纯三氯化锑 .首先将高砷锑烟尘在盐酸中浸出 ,并在大约 110℃蒸馏 ,部分三氯化砷 (质量分数为 87.6 7% )随盐酸和水被蒸馏出来 ,三氯化锑 (质量分数为 99.5 0 % )和某些金属氯化物溶解在浸出液中 ,某些不能被盐酸浸出的金属留在残渣中 ;然后从浸出液中用精馏法制备高纯三氯化锑 ,精馏柱保持温度范围为 12 0~ 2 2 0℃ ,获得的三氯化锑的纯度达到 99.999%以上 .这是一个变废为宝、减少污染。
段学臣杨向萍黄蔚庄
关键词:相平衡浸出率蒸馏法
氨浸置换法资源化废杂铜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碳铵浸取-置换沉积新方法资源化、无害化回收废杂铜.考察浸取时间、氨水浓度、碳酸铵用量、催化剂用量对浸取效果的影响,并讨论还原剂用量、置换时间及搅拌速度对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2CO3:6.5 g,NH3.H2O:6 mol/L、浸取催化剂:12 mL、浸取时间3 h的最优条件下,铜、锌的浸取率分别达到93.12%、95.03%,而伴生元素留在滤渣中.二段置换沉积过程中,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产品纯度与附加值高的铜粉和七水硫酸锌.铜的回收率达到98.3%.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
朱磊段学臣刘扬林丁珣张智健
关键词:湿法冶金氨浸
空气氧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铁黄被引量:5
2006年
采用空气氧化法制备了纳米级氧化铁黄颗粒,并用XRD、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工艺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晶种制备过程,讨论了初始Fe2+浓度、空气流量和通气时间对晶种形成的影响,最佳工艺分别为1 mol/L、2 L/min、2 h;第二步,铁黄制备过程,研究了pH值、空气流量和通气时间对铁黄制备的影响,最佳工艺分别为2.5 ̄3.5之间、4 L/min、36 h。此法可制得黄色,梭形,长、径分别约为51 nm,9 nm的纳米氧化铁黄粉末。
方敏段学臣
关键词:空气氧化法氧化铁黄
ITO薄膜中纳米SiO_2的改性及其分散性研究
2008年
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对ITO薄膜中的纳米SiO2进行表面亲油改性,考察其在丙烯酸树脂中的分散性能及其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经高速和超声分步分散后,SiO2添加量为2%~3%的体系透光率最低,稳定性最好。
傅欣段学臣
关键词:纳米SIO2ITO薄膜表面改性亲水性亲油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