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宝玕

作品数:16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叶绿素荧光
  • 4篇荧光
  • 3篇海藻
  • 3篇UV-B
  • 3篇赤潮
  • 2篇蛋白
  • 2篇荧光研究
  • 2篇藻类
  • 2篇小球藻
  • 2篇螺旋藻
  • 2篇极大螺旋藻
  • 2篇光合作用
  • 2篇赤潮藻
  • 1篇淡水
  • 1篇淡水水体
  • 1篇蛋白质
  • 1篇等鞭金藻
  • 1篇毒理

机构

  • 15篇暨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16篇武宝玕
  • 5篇韩志国
  • 4篇陈善文
  • 3篇臧汝波
  • 2篇黄仿
  • 2篇齐雨藻
  • 2篇蒋海鹰
  • 1篇曾呈奎
  • 1篇陈贻竹
  • 1篇左冬梅
  • 1篇段舜山
  • 1篇谢隆初
  • 1篇黎峥
  • 1篇郑解生

传媒

  • 5篇暨南大学学报...
  • 3篇生态科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Acta B...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华南植物学报
  • 1篇全国植物光合...

年份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64
2001年
概述了蓝藻毒素的结构、毒性机理以及蓝藻毒素的危害 ,并简要介绍了蓝藻毒素的环境行为。
韩志国武宝玕郑解生谢隆初
关键词:蓝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毒理毒性淡水水体水体富营养化
全球紫外(UV)增强对藻类的作用及其响应
虽然各工业国家己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全球臭氧层的破坏仍然有增无减,情况恶化并向北方扩张.臭氧层的破坏引起了全球紫外辐射的增强,而海洋藻类则成为直接的受害者.据报道,在南极臭氧洞下方的海洋原初生产力己下降了12%,通过食物链...
武宝玕陈善文
关键词:受体蛋白亚热带
UV-B对两种藻光合色素和多糖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2
2003年
本文研究了微绿球藻(Nanochloropsis sp.)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在不同辐射强度的UV-B照射下的光合色素和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绿球藻比原甲藻有更强的抗紫外辐射能力。它的叶绿素a含量在UV照射下保持相对稳定,而原甲藻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发现微绿球藻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十分显著的上升,由于类胡萝卜素具有保护功能,因此它很可能保护了叶绿素a免遭破坏,从而在微绿球藻的抗紫外辐射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紫外处理也促进了微绿球藻中多糖含量的升高,这也有利于提高它的抗UV能力,多糖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对保护藻类防止UV伤害方面有一定功能。原甲藻则因为这些机能较弱,对UV的抗性较低。
黎峥段舜山武宝玕
关键词:UV-B光合色素多糖微绿球藻海洋原甲藻
野生种花生叶片内超氧物歧化酶及其抗paraquat特性被引量:7
1990年
对几种野生花生和栽培花生叶内的超氧物歧化酶(SOD)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发现野生种有较高的SOD木平。当用除莠剂paraquat处理两类花生的叶片时,野生种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Paraquat处理导致两类花生叶内SOD水平的下降,但野生种内下降的幅度要比栽培种中小得多。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分析叶中的SOD同工酶后发现,paraquat主要破坏叶绿体SOD(栽培花生叶内SOD活性的主要成分),而对野生花生叶细胞内所含的细胞质SOD及线粒体SOD却没有明显影响,因而野生种花生的抗paraquat特性不仅由于其SOD水平较高,而且也取决于SOD同工酶亚细胞分布的特点。
武宝玕Mitchell EDJobnson BLTodd GW
关键词:花生叶片超氧物歧化酶
热胁对海藻作用的荧光研究
1992年
本文用荧光方法研究了不同海藻对热胁的反应。在40℃的热处理下,红藻海膜(Halymenia Sinensis)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随时间呈规律性的变化,荧光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并有荧光的骤升现象,在达到最大值后,荧光就逐步跌落且不可逆转,此时藻体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藻红朊的荧光发射峰增高,蓝藻朊的发射峰下降,表明激发能由前者向后者的传递受阻。对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的比较研究表明,未见有荧光的骤升现象,且在受热过程中藻体的荧光光谱没有显著的变化,因而热胁对两类海藻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全相同。
武宝玕臧汝波
关键词:海藻荧光光谱
增强UV-B辐射对极大螺旋藻和微小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藻类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地球上的光合作用大约有一半是由藻类完成的。对温室气体CO的消除,藻类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臭氧层破坏导致的UV-B辐射(280-320nm)的不断增强,对高等植物和藻类均有...
陈善文韩志国黎峥武宝玕
关键词:极大螺旋藻UVB小球藻
文献传递
几种海藻和赤潮藻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及其与增殖速率的关系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研究了红藻梅膜(Halymenia sinensis),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褐藻裙带(Underia pinnatifida)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dulina platensis)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F_D/F_N)。其中海膜的比率最高(3.9),石莼及螺旋藻次之(2.5和2.8),裙带(采自夏季)的比率最低(1.7)。脱水及热处理下和藻体老化时,F)D/F_N值显著下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批培养的两种赤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微小角毛藻(Chaetocersa minutissmus),其增殖过程中最大增益荧光比率较最大增殖速率出现早,这一结果为赤潮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武宝玕蒋海鹰齐雨藻臧汝波
关键词:海藻赤潮藻荧光参数
两种赤潮藻对温度、氮、磷营养的反应及活体荧光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在实验室分批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及氮磷营养元素对两种赤潮藻增殖的影响,发现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要求的温度较低,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3℃,生长温度上限在33℃至34℃之间;微小角毛藻(Chaetoceras minutissmus)的生长最适温度约为30℃,生长温度上限在41℃与44℃之间。氮磷缺乏使两种藻的增殖受阻,生长周期缩短,且缺氮比缺磷的影响大,测定表明两种藻的荧光激发光谱的高峰位置都在580nm附近,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为675nm.DCMU能引起两种藻活体荧光的增益,海洋原甲藻的增益荧光比率(F_D/F_X)为2.5,角毛藻的荧光比率较低,通常小于2.0。
武宝玕蒋海鹰齐雨藻
关键词:赤潮藻温度营养盐
临界含水百分数(CWP)——一个用叶绿素荧光方法测到的作物光合器耐干性指标
以花生[野生种(Arachis helodes)和栽培品种(Arachis hypogaea cv.EC-5)],小麦(Triticum aestivum cv.Kan King)和高粱(Sorghum bicolor ...
武宝玕G.W.Todd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
文献传递
两种海洋浮游藻耐热性的研究
1996年
用角毛藻(Chaetoceras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作材料,以光合放氧为指标,研究对热胁的不同抗性.结果是角毛藻的光饱和点在300~400μmolm-2s-1之间,球等鞭金藻的光饱和点在300μmolm-2s-1左右.球等鞭金藻的光抑制现象比较明显,角毛藻则在较高温度下出现光抑制.当处理温度为45℃时角毛藻可以忍受40min,金藻只能忍受10min,说明前者的耐热性较高。
黄仿武宝玕
关键词:光合放氧耐热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