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桓晓虹

作品数:2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雕龙
  • 6篇文心
  • 6篇文心雕龙
  • 4篇文学
  • 4篇《文心雕龙》
  • 3篇医论
  • 2篇道教
  • 2篇短信文学
  • 2篇早期道教
  • 2篇文化
  • 2篇理路
  • 2篇龙学
  • 2篇画像
  • 2篇画像石
  • 2篇汉画
  • 2篇汉画像
  • 2篇汉画像石
  • 2篇风骨
  • 2篇《文心雕龙·...
  • 1篇大文化

机构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0篇桓晓虹
  • 2篇党圣元
  • 1篇张德礼

传媒

  • 4篇南都学坛
  • 2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电影文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芒种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云南社会主义...
  • 1篇郑州师范教育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学”方法/视角演变与古医论视角略观
<正>因《文心雕龙》之丰富而高深、全面而宏大,"龙学"的诞生当之无愧,"龙学"吸引无数大家沉浸其中、细细回味品悟更是当之无愧。广览众家之言,"龙学"的成果伴随着各种新知识、新方法而愈加丰富、不断深刻,日益使《文心雕龙》在...
桓晓虹
“龙学”方法/视角演变与古医论视角略观
因《文心雕龙》之丰富而高深、全面而宏大,"龙学"的诞生当之无愧,"龙学"吸引无数大家沉浸其中、细细回味品悟更是当之无愧。广览众家之言,"龙学"的成果伴随着各种新知识、新方法而愈加丰富、不断深刻,日益使《文心雕龙》在后现代...
桓晓虹
文献传递
短信文学多元化特征辨析被引量:1
2009年
短信文学是在多元化语境下,伴随着手机短信功能的日益加强而诞生的文学新样式,既有对文学传统特点的继承,具有"代码"性、审美性、讽怨美刺性等特点;也有现代性的更新:以手机为主媒介、商品化、符号的共融性等;更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传达:异化性、开放性、平民性、游戏性、快餐性,从而使短信文学体现出多元交融的复杂特征。
桓晓虹
关键词:短信文学
短信文学界定小议被引量:1
2008年
对短信文学界定的现状及存的在问题进行梳理,并对界定原则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短信文学是在多元语境下诞生的,以手机为主媒介,文学性和个性化特征并具的文学新样式。
桓晓虹
关键词:短信文学
南阳汉画像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与优势被引量:2
2010年
南阳汉画像石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敦煌前的敦煌"的代表,蕴含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为我们提供了印证汉代华夏民族丧葬传统独特形式的独特依据,作为中国建馆最早、藏量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南阳汉画馆是馆藏"绣像汉代史"的典型。综合看来,南阳汉画像石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和优势。
桓晓虹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艺医关系论析
2014年
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特质,使得文学艺术和医学虽异途发展但又相互融合;艺术的医学中和性,医术的人文艺术性,奠定了艺医有通的基础;而艺医兼备的圣人模式促进了艺医二者互通之处的不断进行和发展,贵生、致身的哲学理念和士人重身、致身的操作实践又使之得到了强化;治国救世成为二者防治疗救功能隐喻性延伸于社会、国家层面的交集点。
桓晓虹
关键词:发展理路
《文心雕龙》“骨鲠”释义——兼议“博徒”褒贬被引量:4
2014年
"骨鲠"一词,具有多项隐喻义生发的潜力,它的广泛使用和相人"骨法"、中医诊法、人物品评、谏刺传统等密不可分。"骨鲠"在艺术批评领域的使用,也是艺术批评领域之"骨"、"骨法"向"神明"升华的结果之一。《文心雕龙》之"骨鲠"是刘勰吸收、借鉴传统非文学领域和文学批评领域"骨鲠"义,并对其内涵进行总结融合、灵活创新的结果,确立下"骨鲠"文学批评审美标准的重要地位。"骨鲠"是文章所含诸要素整体化呈现出的一种审美效应、风格,是骨→骨鲠→风骨系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风骨之美生成、升华的重要因素。
党圣元桓晓虹
关键词:相术《文心雕龙》人物品评风骨
缺失体验:二月河创作心理动因探寻被引量:5
2004年
缺失体验是指主体对生活经历中某种需要不满足而造成的不平衡的心理体验 ,它可以成为作家投入文学创作以弥补这一缺失的心理动力。由此探寻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创作历程 ,同样可以看到驱使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欲望缺失的人生体验。一是青春萌动的美好爱情毁灭而积郁的“初恋情结” ,作家称之为“雷击”效应 ,它化入笔下人物的血脉和心灵 ,并转移到男主人公的情爱历程之中 ;二是原想走仕途的人生追求遇挫而“只好纸上谈兵”的“致仕情结” ,这直接推动作家选择文学言说 ,实现“把自己想的变成别人做的给人去读去想”的愿望。两种情结的交渗纠缠 ,为小说的情感取向和理性思考打下了作家鲜明的个性印记 。
张德礼桓晓虹
关键词:创作心理小说
道教创建理路与汉画像石早期道教神蹻
2013年
汉画像石早期道教神蹻是早期道教成仙得道完整方法系统的一部分,是早期道教创建理路功能发挥的结果:是得道方法建构的功利逻辑使汉人信任、依赖神蹻的结果; 是宗教创建者通过对个体死亡孤独感的慰藉与弥补以增强宗教说服力、吸引力和普及力的意图成功实现的结果; 是为苦难深重的汉人建构精神港湾以满足其战胜自然、支配社会的愿望,并给其相应的忧患意识以宗教性的投射和缓释的结果。道教不仅是侍生宗教,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侍死宗教。
桓晓虹
《文心雕龙》“神”论被引量:2
2015年
"神"是刘勰《文心雕龙》吸收总结中国古代巫术、哲学、宗教、医学、文学艺术等内涵发展而来的核心范畴之一,兼具多重义,在《文心雕龙》中以"神"为核心的范畴群也是构成"神"范畴内涵的重要依托。结合古代生命医学思想解读"神"义,更可洞识刘勰"神"的生命内涵及其理论系统性。"志"亦有多重义。强调"思"是刘勰为文用心之"用"的必然。
桓晓虹
关键词:多重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