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毒性
  • 4篇毒性试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抑制...
  • 2篇抑制素
  • 2篇人血
  • 2篇人血管
  • 2篇人血管内皮
  • 2篇散片
  • 2篇重组人血管内...
  • 2篇内皮
  • 2篇内皮抑制素
  • 2篇抗菌
  • 2篇抗菌作用
  • 2篇给药
  • 2篇分散片
  • 2篇YH-16
  • 2篇
  • 2篇长期毒性

机构

  • 1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1篇林霞
  • 9篇李杰
  • 8篇解砚英
  • 6篇王芃
  • 5篇张强
  • 4篇张秀芹
  • 4篇胡志力
  • 3篇徐淑兰
  • 2篇秦三海
  • 2篇朱燕
  • 1篇王侃侃
  • 1篇杜成林
  • 1篇于人江
  • 1篇周玲
  • 1篇仲英
  • 1篇牟艳玲
  • 1篇田桂红

传媒

  • 2篇齐鲁药事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霞草总苷对S_(180)和H_(22)实体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霞草总苷对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S180肉瘤和H22肝癌细胞悬液0.2 ml,24 h后每天给予腹腔注射不同剂量霞草总苷,分别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解剖瘤块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7.5 mg/kg、10.0 mg/kg霞草总苷对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2.8%、51.1%和42.3%、45.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抑瘤率不及阳性对照组,但不良反应轻。结论:霞草总苷在体内具有抑制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实体肿瘤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田桂红周玲胡志力林霞仲英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小鼠S180肉瘤小鼠H22肝癌
益心酮分散片对大鼠重复性给药的毒性试验
目的益心酮分散片为山楂叶经提取、分离得到总黄酮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心血管病,本试验观察了大鼠长期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益心酮分散片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益心酮分散片...
李杰张强朱燕林霞王芃胡志力解砚英
关键词:毒性试验
文献传递
聚苯乙烯磺酸镧对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高磷血症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聚苯乙烯磺酸镧对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以Yokozawz方法诱发大鼠慢性肾衰,将造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聚苯乙烯磺酸镧1.500、0.750、0.375g·kg-1·d-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碳酸钙咀嚼片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连续用药22d。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一般状况、进食量、大小便情况,自给药开始后7、14、21d称取动物体重,观察体重变化。分别于给药10、21d自大鼠颈静脉取血检测血清BUN、Cr、磷、钙、钾,同时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压积(HCT)。给药22d处死大鼠,摘取双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聚苯乙烯磺酸镧1.500g·kg-1·d-1组给药21d血清磷为(2.47±0.38)mmol/L,钙磷乘积为6.6±0.6,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苯乙烯磺酸镧可降低腺嘌呤所致大鼠肾衰模型血清磷水平。
李杰王芃解砚英张强张秀芹林霞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腺嘌呤血磷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腹腔注射给 YH-16后产生的毒副反应情况,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YH-16 0、3、6和12mg/kg 1次/d,连续45 d。结果连续给药45 d,大鼠进食、活动和皮毛良...
张秀芹李杰张强林霞解砚英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长期毒性试验
文献传递
妇洁颗粒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观察妇洁颗粒的体外、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妇洁颗粒对临床分离的64株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选择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行了小鼠体内细菌感染的保护实验。结果该药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作用为最强,MIC50分别为0.25,2和1 g.L-1;体内实验也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造成的体内感染动物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林霞李杰张秀芹徐淑兰王芃
关键词:抑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蜀葵花提取物对兔口腔黏膜溃疡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提取物对口腔黏膜溃疡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醋酸致伤和细菌感染两种方法,分别建立兔口腔黏膜溃疡模型,观察黄蜀葵花提取物的药效作用。结果:该提取物大剂量给药对两种模型均可迅速产生药效,说明药效持续有利于溃疡的修复。细菌感染模型大、中剂量组均可产生显著的药效作用,醋酸致伤模型仅大剂量组产生明显药效作用,这可能与化学致伤对组织损伤较重、修复较慢有关。结论:黄蜀葵花提取物对上述两种模型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李杰于人江林霞王侃侃
关键词:口腔黏膜溃疡药效学研究
大豆茎皂苷药理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大豆茎皂苷的药理活性。方法分别采用游泳法、耐缺氧存活时间和骨质疏松模型,观察大豆茎皂苷对小鼠抗疲劳作用、常压耐缺氧作用以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大豆茎皂苷150mg/kg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可显著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大豆茎皂苷100mg/kg可明显升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钙水平;大豆茎皂苷50mg/kg对模型大鼠骨钙亦有一定提升趋势。结论大豆茎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疲劳、常压耐缺氧作用,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解砚英林霞牟艳玲徐淑兰杜成林
关键词:耐缺氧抗疲劳骨质疏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腹腔注射给YH-16后产生的毒副反应情况,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YH-160、3、6和12mg/kg1次/d,连续45d。结果连续给药45d,大鼠进食、活动和皮毛良好。各组动物体重与给药前比较均有增加;除给药23d时,大、中、小剂量组血肌酐增高(P<0.05)外,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学检测指标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给药45d大剂量组肾:皮髓质结构正常,肾小球明显充血,部分鲍氏囊消失。肾组织内血管扩张,少数血管壁增厚,个别血管周围有渗出液,血管周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浊肿,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增生,近曲小管集合管管腔内可见蛋白性液体及管型;中剂量组肾脏镜检结果轻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肾脏:镜检可见肾小球轻度充血,鲍氏囊尚存,形态学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接近正常。各组动物其他脏器如心、肝、脾、肺、脑胃、小肠、子宫和睾丸等脏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停药21d各组动物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子宫和睾丸等脏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6、12mg/kg可对大鼠肾脏产生可逆性损伤。
张秀芹李杰张强林霞解砚英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长期毒性试验
益心酮分散片对大鼠重复性给药的毒性试验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益心酮分散片为山楂叶经提取、分离得到总黄酮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病,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心血管病,本试验观察了大鼠长期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益心酮分散片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益心酮分散片大、中、小(1.0、0.5和0.25g/kg)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180d。试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定期称体重、进食量,给药90、180d及停药15d进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检测;于给药180d每组处死50%动物、停药15d处死剩余另50%动物,解剖动物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组动物给药期间一般状况良好,试验中大剂量组动物在给药28-56d时进食量较对照组略有减少,56d以后进食量逐渐恢复,其余剂量组动物进食量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动物体重较给药前均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各阶段血液学、生化学检测、给药180d及停药15d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80d及停药15d病理学检查各组动物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子宫和睾丸等脏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试验提示:1.0g/kg连续给药过程中,动物出现短暂的进食量减少,说明该剂量较大(相当于临床288mg/60kg人用量的208倍)对胃肠功能和进食量有所影响,但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起胃肠反应自行恢复,表明该剂量引起可逆性胃肠反应,0.5g/kg为益心酮分散片安全剂量(该剂量相当于临床288mg/60kg人用量的104倍)。
李杰张强朱燕林霞王芃胡志力解砚英
关键词:毒性试验
不同配比的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体外抗菌作用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对不同配比的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以选出该药的最佳配比。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以美洛西林钠与舒巴坦钠1:1、2:1、4:1、8:1、16:1的比例配伍,对186株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押菌试验。结果 单用舒巴坦钠无抗菌活性,舒巴坦钠与美洛西林钠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美洛西林钠的抗菌活性。在上述配比中,通过186株细菌的敏感性分布及对各菌株的最低押菌 浓度(MIC)分析出美洛西林钠与舒巴坦钠以4:1的配比效果明显优于其他4个配比,分别比单用美洛西林钠增效2~32倍。结论 在美洛西林钠与舒巴坦钠各配比中,其中4:1的体外作用活性最佳,其配比强度依次为4:1〉2:1〉1:1〉8:1〉16:1。
林霞李杰徐淑兰王芃解砚英秦三海
关键词: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MI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